数字化出版条件下学报发展趋势探讨*

2015-02-13 14:55朱春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报发展趋势



数字化出版条件下学报发展趋势探讨*

朱春花

(徐州工程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徐州 221018)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而出版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任重道远.在这种形势下,也给学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数字化出版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要改进.通过总结当前学报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体制因素和人员因素等,从办刊理念、数字化建设进程、人才和资金管理、盈利模式等方面,对数字化出版条件下学报自身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学报;发展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和准确,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出版体制亟待改变.在数字化出版保持迅猛发展势头的压力下,寻找合适的转型途径,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是当前出版业面临的共同任务.学报作为高校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出版行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势必给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数字化出版的良好机遇,并由内而外开辟新的发展壮大途径,促使自身重新定位,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各高校学报编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1数字化出版

1.1数字化出版的概念

数字化出版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总体来说,它是指信息提供者收集信息或者他人作品,或进行自我创作,并对其进行选择、编辑和数字化制作,通过互联网,将其提供给多人浏览、使用或下载的传播行为.它并非单纯将传统的内容出版数字化,而是将二者融为一体,是对传统出版业的深度表现和流程再造,更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数字出版包含的内容种类繁多,其需要的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也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实际.

1.2数字化出版的特点

①生动的表现形式.摆脱了纸张的限制之后,数字化出版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如今数字化出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子书等文字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发展使数字化出版拥有更多样的表现手段.除了传统的文字、图像等表现形式之外,数字化出版还结合了声音、视频等更加高级的表现形式,其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大大提高.

②方便的使用性能.数字化的出版物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或终端随时随地使用,与传统的出版方式相比更加方便.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出版形式之外,其产物携带和使用都更加方便.

③高效的传播途径.数字出版企业的文章或者出版物一经审阅、编辑等数字化处理进行完毕,就可以迅速发行,其传播速度比纸质期刊更加迅捷.数字化出版还可以满足多人同时共享的需要,仅需通过复制相关网址链接等简单方法,就可以进行迅速高效的传播,传播范围比纸质期刊更加广泛.

④廉价的出版成本.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出版业和印刷业逐渐从“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时代,包括光碟、图书等在内的各种出版形式均可整合为数字载体出版,从而使其成本更加低廉,包括版税、出版费用甚至物流费用等在内的各环节,其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学报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高校学报对相关学术专业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高校科研成果的直接体现,其发展和进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1政策因素

早在1998年,我国就有了数字出版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即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刊物规划》.此后,无论是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化发展文件,或者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各项规划和意见中,都有对数字化出版的相关规定,并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如,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着力于引领和推动传统的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这对出版业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有着明确的、积极的指导意义.

2.2体制因素

自创办以来,我国高校学报施行的都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而学报的归属机构在不同高校并不统一,其编辑人员的岗位性质差别也较大.而自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以后,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的工作开始全面启动,这其中也包括高校学报在内.在这种局面下,高校学报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也面临着此次改革“整合重组一批、做强做大一批、停办退出一批”的目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期刊的基本管理如刊号、出版等,依然按照1988年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2.3人员因素

想要办好期刊,人员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巨大压力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进程.好的编辑人员,不仅能在稿件质量上严格把关,而且能够对作者起到创作上的参谋作用,使学报的整体质量得以提升.另外,数字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也直接影响着学报的数字化进程和质量,技术人员水平越高,相关网页的设计越专业,加之与内容的结合,数字化出版的学报质量自然就高.

3当前学报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数字化的发展对学报的影响已经经历了一定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报已经开始针对数字化出版进行了适于自身条件的改进和利用,主要历程包括三个方面.

3.1采用期刊社稿采编系统

很多学报采用了ROST期刊社稿采编系统,使用远程投稿、远程审稿、采编管理等,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征集稿件,并进行审稿、校稿等加工处理工作,使论文的处理速度加快,并使整个过程简捷透明、公开公正,从而加速了论文投稿的自动化进程.

3.2加入大型期刊数据库

很多学报加入了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使自身的学术论文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运用,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3.3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

有的学报已经建立自己的网站,而有的高校学报则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将本报的编辑部信息呈现在网上,并且以此刊登征稿启事等.通过对网络的利用,加强了学报和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术交流和学报进步提供了平台.

4学报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中的问题

4.1发行量小,出版周期长,网络出版严重滞后

囿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当前高校学报的发行量比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较窄,其传播力度更弱.这更加导致了出版周期的延长.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报很少是月刊或者半月刊,与之相反的是,有的高校学报出版周期甚至为一个季度.如此,从收稿到登稿的时间跨度就比较大.再加上稿件审阅、编辑等种种繁琐步骤,其出版周期大大延长.而网络出版则需要在期刊付印之后,由编辑人员将相关数据发送给数据库,再经一定的制作才可以发布到网络上,这个过程相对纸质期刊来说,要晚两个月不等的时间,造成了严重的滞后.

4.2学报质量不高,降低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质量水平低于学术刊物的整体水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在稿件质量方面.我国高校学报对当前投稿的学术论文并没有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规范的发表流程,甚至有的编辑人员在稿件质量方面玩忽职守,从而导致论文中的质量良莠不齐.其次,是学报的整体内容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是学科设置全面的综合性高校,而其学报包含的内容相对就比较多,甚至比较杂.相对其他期刊而言,其专业性程度较低.加之相关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的限制,使他们对陌生领域的学术稿件的审稿难度加大,判断能力也大幅下降.基于这两方面原因的限制,学报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在网络上数量庞大的数据库中,几乎没有优势,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而其影响力和传播力更是无从谈起.

4.3经费短缺,相关专业人员较少

目前,受高校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学报的办刊经费大多由学校的财政部门直接拨款,而不同的学校,其财政实力不同,因此对学报的经费投入也不尽相同.基本的情况则是,大多数学报的经费仅能维持其日常的大致运转.如此一来,很难满足数字化出版的前期需要.而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也是学报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在稿件质量上,缺乏专业的编辑人员,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的实施上,计算机技术人员不足.目前许多学报都缺乏自己的网站,即便有,由于缺乏日常维护等工作,从而导致其后期运营状况堪忧.

4.4高校学报定位不清晰,人员发展意识薄弱

高校在社会上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而学报承载着高校科研发展和进步的重大使命,然而,在多数高校中,学报并没有清晰的定位,相反,大多数时候都游离在边缘状态.而学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模糊不清.尽管我国高校学报在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方面的数量和占比逐年增加,但是其提升速度太缓慢,同时,进入CSSCI 的份额太小[1].另外,高校在学报人员的安排上,大多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导致学报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在数字化出版的冲击下,其发展意识尚未增强.而多数学报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并不满足专业出版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兼备的条件,从而导致学报的发展停滞不前.

5学报在数字化出版条件下的发展趋势

5.1革新办刊理念

办刊理念是指对本刊的各项工作,包括编辑、出版等进行的战略性研究,通过对自身定位和读者需求等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分析,对本刊的编辑思想、指导方针和编辑任务进行的高度总结.为满足读者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同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学报的办刊理念理应与时俱进.只有自身定位明确,且符合时代要求,才能办好期刊,并且抓住读者的需要,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办刊理念包含的内容很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提高学报质量.要做到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并重.作为学术传承和积累的重要载体,期刊的质量问题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学报大多采用混合学科的方式,专业度相对不高,其编辑人员的专业范畴有限,因此制约了学报的高质量发展.但是无论学报是否针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做出调整或者转变,其内在质量的要求上均应达到更高的标准.从约稿、组稿开始,针对稿件的来源进行初步筛选.并制定严格的用稿、审稿制度,如内稿外审制度等,利用高校内部的教师和专家资源,对稿件的审阅进行严格把关,提高稿件的学术含量.同时,各个工作流程应该环环相扣,制作紧密,避免出现稿件质量的纰漏.另外,在期刊的校对方面,应该细致缜密,使期刊的差错率逐渐降低[2].期刊的质量永远是期刊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②打造期刊特色.高校学报应通过对自身的定位,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或者结合高校内部的学科优势,打造期刊的鲜明特色,避免期刊混于大众潮流之中,逐渐被埋没,甚至居于末流.正如邹韬奋所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期刊的使命之一就是以创新带动学术发展,而自身的创新之处的提出,就是期刊特色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因此,学报的定位除了以读者需要、社会发展为参照物之外,更应该针对自身的特色进行相应的改善.

5.2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

制定本刊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化的建设进程是当前我国高校学报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已有很多期刊通过多种方式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优良的成果,值得借鉴和学习.

①创办自己的网站或打造自己的网页.学报通过创办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可以实现投稿、审稿、编校、查询等工作流程的一体化线上操作,一方面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征稿方式,促进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并在反馈和解答中吸引固定的读者,从而加速本刊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网站的建设,突出本刊的特点和特色,并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②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利用途径.当前的数字化传播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数据中心和期刊交流平台,一些手机APP的开发和新兴多媒体软件的使用都可以作为数字化出版的途径.如通过微信图文页面的编辑,不仅实现了论文的传送,还提供了免费下载全文的链接.

③数字出版优先进行.传统的印刷出版形式从审稿到出版所耗费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可以将重点学者的重要论文通过一些网络数据平台优先出版,并结合其他形式向读者推介,促进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必要时,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整刊优先数字出版或者预约出版的新型出版模式[3].

④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新型的编读交流机制.通过本刊网站或者与相关平台的合作,实施学术会议的网络进行,或者通过QQ群的建立,加速学报编辑部工作人员、论文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交流,体现信息的时效性.

5.3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数字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尤其是在初期,进行基础建设时,除了对建设资金的投入之外,相关专业人员的薪资也应该向社会性期刊看齐,从而留住优秀人才,保障数字化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另外,随着非时政类报刊转企工作的全面实施,学报也应该在人才管理方面,走企业发展之路,摒除事业管理体制下的用人弊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兼具相关出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新型人才,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改进人才绩效管理,提升人才激励效果,不断调动其积极性和学习、创新能力,才能加速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5.4转变经营理念,改进盈利模式

尽管当前已经有很多学报具有数字化出版的理念,但是,其形式往往是将自身产品以一定价格一次性卖给数据库商等.而各大数据库商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和经验积累,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强大核心技术,以及独立的数字出版体系和市场销售体系,在盈利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将几乎所有的数字出版费用纳入自己囊中,从而导致学报处于被动的盈利状态,获得的费用和利润极低.因此,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营销和策划,如通过品牌效应开发学报衍生品等,进而增加利润,是当前学报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报也应与数据库商重新修订协议,使自己也能享有数字化出版的利润,如点击下载利润等[4].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出版条件下,学报面临的挑战仍然有很多,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出版必将出现更远、更好、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潮流中,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建设过程依旧任重道远.唯有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改进,适应并且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长远,深度体现出学报作为学术平台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嵘均.高校学报的生存境遇及其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与期刊评价的策略[J].中国出版,2011(14).

[2]龙会芳.数字化环境下提高高校学报质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4).

[3]杨红香.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4]马建平.市场化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盈利模式探析[J].传播与版权, 2014(2).

(责任编辑:章永林)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6-0139-04

作者简介:朱春花,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期刊协会资助课题“新媒体发展与学术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学术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2015JSQKA004)

收稿日期:*2015-10-10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2.043

猜你喜欢
学报发展趋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