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一材多用”的教学思考

2015-02-13 19:57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语文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立论南郭先生成语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李 慧

在以往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训练审题的多角度,即所谓的多角度立意。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破题、入题的效果,可是当学生进入写作环节时,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教师习惯于将此类问题归结于学生的素材积累不够或者素材类别较窄等原因,但若换个角度思考,素材的积累是永远不可能穷尽的,在考试中,总有学生会因为素材短缺而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素材的积累方法改变,改变以往一个素材只服务于一个观点的思想,让学生学会“一材多用”(即一个素材在不同的议论文立论中使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素材进行“一材多用”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课文中寻找“一材多用”的素材

新课改人教版教材所选择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非常适合作为学生写作素材。只不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从课文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很少涉及作文素材的积累。其实打开思路,许多经典的文章,特别是文言文都能成为考场作文的绝佳素材,而且还能作到一材多用。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烛之武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但从写作角度入手,则可将文本分解为何人、何事和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性格三个角度。由此可知这个文本一共记叙了五个人: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秦伯和晋侯,而围绕这五个人共发生了四个典型事件。至此文本梳理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整理:每个人物所发生的事,就是以该人物为立论的事实依据。以烛之武为切入点,可梳理出两个典型事件:烛之武言退秦军、郑伯劝请烛之武,而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有:1.酒香不怕巷子深;2.全局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重;3.成功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而若从郑伯入手,则可成为以下立论的事实论据:1.领导要学会识别贤才;2.领导要懂得礼贤下士,知错能改。以此类推,从晋侯退兵一事可得出立论:1.人要学会宽容;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从佚之狐角度则有: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从秦伯角度则有:1.做人切忌唯利是图;2.国家交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综上所述,一篇课文能够被解读出十几个观点,自然也就能成为这十几个观点的素材论据。试问,这样转化课文,又何愁无素材呢?

二、在常见的成语中寻找“一材多用”的素材

成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学生都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经据典,只可惜成语的固定解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形成了单一的观念,只知道积累成语,却不懂得变通成语,使其一材多用。

例如“滥竽充数”,在大多数人的写作中,它都被当作缺乏真才实学这个论点的典型论据。这样的解读出现在考场上,不仅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喜欢,反而会引发一种老生常谈的厌恶。但若能多角度理解该成语,则能演绎出别样风情。分析该成语,发现故事中有四个人物: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南郭先生的同事。而典型事件则有:齐宣王喜欢齐奏,齐湣王喜欢单奏,南郭先生起初混饭后来远走高飞,南郭先生的同事一直默不作声。事件、人物梳理清楚后,从齐宣王入手,该材料可服务于观点:1.大锅饭要不得;2.领导要能够鉴别贤才。从齐湣王入手,该材料可服务于观点:人或者领导要有改革精神。从南郭先生入手,该材料可服务于观点:1.人贵有自知之明;2.人不能没有真才实学。从南郭先生的同事入手,该材料可服务于观点:1.好好先生要不得;2.要敢于抨击不公正的事情。以上解读和分析,无一不是出自该则成语,既没有夸大,也没有无中生有,尤其是从南郭先生同事的角度来分析,颇有些老题新意,结合当下社会对于“人民权利”的争论,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素材论据。

三、在社会热点新闻素材中体现“一材多用”

社会热点新闻是学生最喜欢捕捉的作文素材,而且越是热点话题,学生越喜欢在作文中采用。可惜千篇一律的热点分析和热点引用,只能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倘若能将社会热点类素材一材多用,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以“药家鑫杀人案”为例,在这条素材中,多数学生都集中于“药家鑫丧失人性和缺乏担当”的固化观点上。若从个人、社会、家庭、其他四个角度入手分析,该则材料同样可以服务于多个观点。从个人角度而言,药家鑫的行为无疑是违法和违背人性的,因此可以作为“敬畏生命”“担当”“责任”等立意的反例使用;从家庭角度而言,其父亲忽视药家鑫心理教育,管教严厉,可以作为“教育方式”“功利化教育”的反例;从社会角度分析,在大多数人都赞成处死药家鑫时,五名教授联名为药家鑫求情,也反应出社会宽容的一面,因此可以成为“宽容”“原谅”等立意的素材。至于从辩护律师张显恶意伪造药家鑫显赫家境的角度分析,则可服务于“客观”“实事求是”“冷静”等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样一则材料,在从不同角度解读时,完全可以作到一材多用。毕竟素材的积累是没有尽头的,唯有将有限的素材尽可能多样化、贴切化使用,才能让学生在面对各种作文题目时不再无话可说,而能够破旧出新。

猜你喜欢
立论南郭先生成语
撷词为核,精准定心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精准立论的思维策略探究
唉,真是报应啊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发财记
拼成语
续写《滥竽充数》
猜成语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