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2015-02-14 03:56范忆慧
图书馆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强制性科研人员投稿

范忆慧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湛江 524000)



广东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范忆慧

(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广东湛江 524000)

开放获取;科研人员;认知度

文章从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情况等五个方面对广东部分高校的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图书馆应继续加大对开放获取的宣传力度、将开放获取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对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提供经费支持、建立强制政策机制等措施来推动开放获取在我国的发展。

1 研究背景介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李麟曾就中科院研究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当时开放获取的理念刚刚进入中国,科研人员对这一理念还尚未十分了解,但中青年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具有很高的兴趣,愿意接受这种新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何燕等人对中科院研究人员自存储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自存储资源的学术质量、版权、政策或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等会影响科研人员的自存储态度和行为[2]。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刘建华、黄水清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科研管理部门是否认同网络文献为科研成果、开放获取文献质量、学科、开放获取的付费模式等因素,影响到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同度[3]。一年后,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沈坤等人又用同样的调查问卷对上述三所高校未被调查访问过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结论与上一年的调查结果只有细微的变化[4]。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系的周阳以安徽高校为例对开放获取的用户认同与需求度进行调查分析[5]。南通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赵展春等人以北京高校为例对开放获取资源的国内用户认同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6]。

然而目前还尚未有学者对广东的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度进行研究。广东作为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聚集的学术重镇,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思想活跃、科研人员众多。本调查以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他们对开放获取的认同度,能够使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度,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而为我国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丰富翔实的依据,推动开放获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协调、快速发展。

2 调查情况介绍

2.1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参考已有的针对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认知度的调查问卷以及结合广东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围绕开放获取的两种重要形式: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机构库,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情况、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现状、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现状、科研人员对付费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态度、科研人员对强制性自存储政策的态度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保证科研人员对问卷问题有充分的理解,笔者在问卷的开头对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开放获取机构库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广东十所大学的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这十所大学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及星海学院。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5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率为86%。2.2 样本基本情况

问卷将科研人员所属高校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和一般高校。在回收的172份有效问卷中,有38份来自“985”高校的科研人员,占比22.1%;20份来自“211”高校的科研人员,占11.6%;114份来自一般高校的科研人员,占66.3%,大部分科研人员来自一般高校。问卷将科研人员的职业分为高校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三类,在回收的172份有效问卷中,有23份来自高校教师、47份来自博士研究生、102份来自硕士研究生,问卷能够反映各个不同身份的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同度。

2.3 调查结果

2.3.1 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有超过半数的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有一定的了解,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接触和了解开放获取。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仍有高达45.4%的科研人员表示对开放获取完全不了解或者比较不了解,这说明在科研人员中普及开放获取相关信息仍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重要任务。

图1 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情况

2.3.2 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现状。在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情况的现状调查中,如图2所示,只有6人曾经向开放获取期刊投过稿,仅占总人数的3.5%。令人欣喜的是,有37.8%的科研人员表示打算尝试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多达43%的科研人员表示不确定是否会尝试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对于这部分科研人员如果加大对其宣传力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开放获取期刊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提高他们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巨大作用,相信他们会愿意尝试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

在了解了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期刊的现状之后,问卷又进一步询问了可能会对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起到推动和阻碍作用的诸多因素。在推动因素方面,根据表1可以看出,最能够推动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3个因素是:开放获取期刊加快学术交流速度,有利于学术创新;开放获取期刊被权威索引收录;开放获取期刊上的文章被引频次会更高,能够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在阻碍因素方面,根据表2可以看出,阻碍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主要因素是: 对开放获取期刊还不太了解、不清楚本研究领域有哪些开放获取期刊,以及所在单位评职称是不被认可的开放获取期刊。

图2 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经历和意愿

表1 推动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因素

表2 阻碍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的因素

2.3.3 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现状。在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现状调查中,如图3所示,只有1人曾经参与过开放获取自存储,只有32.6%的科研人员表示打算进行自存储。现阶段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机构知识库建设越来越多,然而科研人员对于自存储的热情却不高,这种情况令人深思。

笔者在了解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现状之后,问卷又进一步询问了可能会对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起到推动和阻碍作用的诸多因素。在推动因素方面,根据表3可以看出,最能够推动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三个因素是: 研究完成后立即存储出版前版本,有利于确定论文的首发权;研究完成后立即存储出版前版本,能加快学术交流速度,有利于学术创新;同行权威人士认可开放获取机构库。在阻碍因素方面,根据表4可以看出,最阻碍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三个因素是: 对开放获取机构库还不太了解、开放获取机构库还未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以及担心如果在科研成果正式出版前存储,科研成果可能会被剽窃。

图3 科研人员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经历和意愿

表3 推动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因素

表4 阻碍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机构库自存储的因素

2.3.4 科研人员对付费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态度。目前开放获取期刊的主要经济模式是作者付费模式。面对这种模式,如图4所示,有29.1%的科研人员不赞同这种付费模式;还有38.3%的科研人员虽然赞同这种作者付费模式,但是认为这笔费用应该从课题费里支付。这就表明,作者付费模式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开放获取期刊应该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模式和出版模式,尽量减轻科研人员在经济方面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

图4 科研人员利用开放获取资源的经历和意愿

2.3.5 科研人员对强制性自存储政策的态度。开放获取在国外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外的很多机构库发展都已十分成熟,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指定了强制性机构库存储政策,要求本单位的科研人员或者受本单位资助的科研人员必须将科研成果存储在本单位的机构库中。我国的中科院及厦门大学等高校或科研单位也都成立了自己的机构库,并且开始带动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本单位的机构库建设。面对机构库存储内容较少,本单位科研人员存储热情不高等问题,很多机构库都制定了强制性自存储政策,要求本单位人员必须将科研成果存储在单位机构库中。面对这种强制性政策,如图5所示,有45.3%的科研人员表示不认可这种行为,但是会服从强制性政策;只有17.4%的科研人员表示认可这种做法;还有23.8%的科研人员表示不认可这种行为,会选择抵制强制性政策。这就说明一味强制的政策并不能获得科研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必须向科研人员阐明开放获取机构库存储的优势和好处,只有简化机构库存储流程,才能使科研人员真正愿意向机构库提交科研成果。

图5 科研人员对强制性自存储政策的态度

3 推动开放获取实践应用的策略思考

3.1 加大对开放获取的宣传力度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仍有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表示对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以及开放获取机构库不够了解。提高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度是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首要工作,只有让科研人员充分了解开放获取对其个人、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真正提高科员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积极性。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崇高的目标,理应担负起向科研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甚至是整个社会宣传开放获取理念的角色。

3.2 将开放获取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科研人员所在单位,是否将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或存储在开放获取机构库上的科研成果纳入考核体系,是科研人员是否参与开放获取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建立和完善的,这种学术评价体系关系到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不可能轻易更改的。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必须要认识到开放获取是一种学术信息交流的必然趋势,必须重视开放获取,在今后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将开放获取相关行为纳入学术评价体系。

3.3 对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提供经费支持

科研人员对于付费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科研人员不认可这种作者付费出版的形式,即使认可,也认为费用应该较少或者应该直接从课题费中支付,这说明费用问题仍然是制约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重要阻碍因素。在我国受公共资金资助论文的发表费用都包含在资助经费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资金压力,但还需要政府、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图书馆等设立专门的投稿基金来帮助无资金资助的科研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中去。

3.4 建立强制政策机制

参考国外开放获取机构库的发展经验,那些制定有强制性自存储政策的大学、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自存储积极性较高,所以我国在建立开放获取机构库时,也需要制订相应的强制性自存储政策,以保证开放获取机构库收集内容的完整性。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人不认可这种强制性自存储政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向科研人员普及开放获取机构库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在建设开放获取机构库时必须考虑到自存储界面的友好问题,简化存储流程,节省科研人员的存储时间。

[1] 李麟.我国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态度——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6(7):34-38,50.

[2] 何燕,初景利,张冬荣.我国科研人员自存储态度调查——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8(5):121-124.

[3] 刘建华,黄水清.国内用户对开放获取的认同度研究——以高校调查分析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103-107.

[4] 沈坤,黄水清.现阶段国内用户对OA资源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高校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241-245,255.

[5] 周阳.开放获取的国内用户认同与需求度调查分析——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9(6):96-100.

[6] 赵展春,张熙.开放获取资源的国内用户认同度调查与分析——以北京高校为例[J].现代情报,2009(2):119-122.

(编校:马怀云)

2015-04-19

范忆慧(1964—),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馆员。

G252

A

1003-1588(2015)05-0031-04

猜你喜欢
强制性科研人员投稿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欢迎投稿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