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策略

2015-02-14 10:48蒋桂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句习作文章

蒋桂兰

浅谈提高学生习作自改能力的策略

蒋桂兰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最大的包袱。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因为学识尚浅、阅历不深、表达能力欠佳等问题,写出来的作文有时往往错别字一大堆,语句不通,文不对题……这种以教师为主的作文批阅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劳心费神,但实际收效甚微。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这些说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缺乏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还急需提高习作自改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它既包括别人改,也包括自己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二学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学段)。”可见,“修改”是“写作实践”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学生写文章重要,改文章更重要;写文章收效大,改文章收效更大。如何培养学生习作自改的能力,帮助其提高习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模式,实现转身

多年来,作文教学的功夫主要花在学生写出作文之前,一贯的“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修改——教师讲评”的做法,有的教师把个人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所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逐步萎缩,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严重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写出作文之后,要做的大量的有效、有价值的事。现在有些教师采用“学生自主作——教师通篇览——集体参与评——个人主动改”这一流程进行作文,突出“修改”在写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文是写出来的,作文能力却是修改出来的。一个月写好一篇文章,比一个月粗制滥造、胡乱应付写四篇,成效要好得多。要让每一次的作文进入学生的潜能发展区域,“改”,几乎是唯一途径。要让学生“改”,“改”到再也“改”不出来为止。这就需要教师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二、激发热情,发挥主动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要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下放,学生也参与作文的互批自改,成为作文互批自改的主人。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环节由“看客”成“主角”、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

多数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者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一眼老师写的评语,就一切了事。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习作完成以后有必要修改,可以举一些名家修改作品的例子,如巴金、贾岛、王安石、拜伦等,让他们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习作改好,从而激发其修改习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

三、渗透方法,掌握要领

学生作文写完后,教师经常叮嘱学生要对作文进行修改,但学生能自觉修改的很少。学生即使有了自我修改的意识,仍然不知哪些地方要修改,如何进行修改。所以教师应着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有计划地一步步训练,从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指导掌握要领。对于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应从整体着眼,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字、词、句、段落、结构等几个方面着手: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中心是否明确,叙事是否完整;段落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详略是否得当;用词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得当;写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针对习作中的通病可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删、增、调、换、补”五字。删:删除与中心无关的和可有可无的内容。有些句子拉杂、重复累赘的,也应该毫无保留的删掉。增,是指增减内容说的。凡中心不够突出,内容比较空洞,应增减一些必要内容。对于不具体、不生动的语句也需要润色,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调整,调整不清楚的段落、语句等,使文章更符合情理和人们的语言习惯。换:更换,包括不合适的、不够满意的内容。补:补充,让文章更加充实、具体、清楚、优美。

在掌握浅层次的批改方法后,教师配以专项训练。比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分专项训练叙述、抒情、描写表达方式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分专项训练中心论点的提出、分论点的拟定、论据的运用、议论的深入、说理的形象性等等。这样,学生自改时也能参照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

四、多种形式,提高能力

在具体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修改方法,提高习作自改能力。

1、个人自改法

学生完成作文后,应要求他采用自读自改的办法。先让他自行修改,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叶圣陶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特级教师高子阳就要求学生写完习作后朗读自己,至少七遍以上。因为孩子对于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反复朗读自己的作品,一边认真自读,一边仔细审查,发现小到标点符号、字词句,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尽量把文章理顺。

2、同学互改法

小学生由于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自己所写的习作存在的缺点也难以修改得恰到好处.因此,在反复自读自改的基础上,同学们应充分发挥学习群体的作用,可自由选择与同桌或小组成员间交换修改,过一把当教师的瘾,给别人的文章指指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桌修改时重点放在一些浅层的问题方面,例如:文章格式、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病句;审题准不准确,有没有跑题现象;结构是否条理、清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种平等的修改,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得到反馈,开阔视野,取长补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还能促进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提高。

3、教师讲写结合法

一个班级好几十个学生,总有几个学生的作文写得不错,有闪光点。这些范文可以是一个成功的片段,也可以是精彩的句子,人人都可以成为范文的作者。通过这种激励,学生产生“他行我也行”的积极心理,纷纷结合自己的作文发现问题,进行修改。例如在训练学生写个好结尾时,先欣赏写的好的同学的结尾,评价其精彩在哪里,再交流修改不好的结尾,最后个人自主修改自己的作文结尾。由于教师的点评不仅能说出“好在哪儿”“为什么好”,还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到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境界。后来,学生自改后的作文结尾是百花齐放:首尾呼应式、点明中心式、意犹未尽式……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美国写作教材反反复复强调一个理念:写作即修改,其初稿、二稿、三稿……通过修改,在文字的反反复复的调遣之间,体会表达的千差万别。我们必须提高学生习作自改能力,使学生成了自己写作、自己欣赏、自己批改、自己提高的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真正成了作文教学的主体,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管建刚《作文教学的“泥泞”转身》,《江苏教育》2012年10期。

[3]叶惠琴《作后训练的“三字经”》,《江苏教育》2012年10期。

[4]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

蒋桂兰,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猜你喜欢
语句习作文章
重点:语句衔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我喜欢
习作展示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