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中相近语法点的辨析及讲解

2015-02-14 10:48高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例句短语语法

高阳

对外汉语教材中相近语法点的辨析及讲解

高阳

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文3》中,第二十七课和第三十课先后出现了两个语法功能相近的关联短语“一边……一边……”和“又……又……”。在面向埃塞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书上的解释及例句的呈现会使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两个短语都可以表达两个以上的动作同时发生,那二者在使用上有何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解释和示例。

“一边……一边……”出现在第二十七课,作为需要掌握的语法点,它的注释是:

“...,at the same time...”,“...while...”, it is used in front of verbs to indicate two or more actions taking place simultaneously.For example:

咱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1

王小云一边看小说,一边听音乐。

“又……又……”出现在第三十课,作为语法点,它的注释是:

“又……又……”is followed by verbal/adjectival words or phrase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actions, features or states occur or exist at the same time. For example:

他们又唱又跳。

那些人又说又笑,真高兴。

扭秧歌的动作又简单又好看。

这个姑娘又年轻又漂亮。

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

从解释和例句中,我们能看出这两个短语在关联动词短语时都表示两个以上的动作同时发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不同的形式只有具备不同的功能才具有同时存在的价值,否则是违反经济性原则的。教材中未能简明扼要地揭示二者在语用上存在的差异。笔者试图在本文通过平行句式对比的方法来探寻这两个短语在表达同一大致意思的情况下,有哪些不一样的使用条件。

(1)a他们一边高兴地唱,一边高兴地跳。

*b他们又高兴地唱,又高兴地跳。

(2)a他在北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b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

c他在北京又工作又学习,挺忙的!

(3)a他一边翻译,一边查字典。

*b他又翻译又查字典。

(4)*a他这一辈子一边出书,一边拍电影,一边写剧本。

b他这一辈子又出书,又拍电影,又写剧本。

以上例句,每一组的a句表达没有问题,b句就有违我们的语感了。从这三组平行句式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由第(1)组可以总结出:“一边……一边……”可连接动词短语,典型的如偏正式的“形容词+地+动词”。而“又……又……”的衔接范围比较局限,只能衔接单个动词,当动词前出现修饰性成分,或动词短语中需要插入“地”时,就会出现问题。

根据第(2)组,按照语感,b句似乎并没有说完,只有后面加上评价总结类语句“挺忙的!”变为c句,似乎才说得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又……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添加主观评价的总结句才能使语义更完整,仅仅表述两个动作的同时进行是不够的。

根据第(3)组例子,我们发现“又……又……”联结的两个动作应该是完全独立,不相关联的。而“一边……一边……”联接的两个动作可以是有一定联系的,如“翻译”是“查字典”的目的动作,要完成的目标。

第(4)组例子反映出的问题是:尽管这两个短语可以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但发生的时间段其实是存在差异的。当短时间内同时发生两个以上的动作时,我们既可以用“又……又……”,也可以用“一边……一边……”,但当要表达的是一个长时间段的时候,如例(4)中“这一辈子”时,就似乎只能用“又……又……”了。从认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时间长到一定程度时,“同时发生”这一状态似乎就变成了一种相对存在,譬如当时间长到“一辈子”时,十年用来拍电影,十年用来出书,十年用来写剧本,似乎也可以算作在这同一时间“一辈子”中发生的不同的动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又……又……”的时间范畴可容度比“一边……一边……”要大。

在清楚了这些理论性概念之后,我们接下来思考的是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表述方式让留学生理解并掌握,以及用什么教学法更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首先,笔者建议在第二十七课出现“一边……一边……”时,先不涉及辨析的问题,结合课本例句加上教师以动作构造情景,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一边……一边……”所表达的两种以上动作同时发生的语用功能。在进行到第三十课,出现了语法点“又……又……”时,第一步,先根据书上例句讲清“又……又……”所衔接的成分属性及表示的含义,并可特意强调出连接形容词,且两个形容词的感情色彩必须相同,即均为褒义词或均为贬义词。并根据书上所附练习进行初步的词语替换练习。

接下来,教师需要先将这两个相似语法点的差异按照两部分进行区分,一是结构上,二是功能上。结构又可具体分为句法构造和语义可容度两部分。按照我们刚才根据平行例句进行的总结:结构上,“一边……一边……”可连接动词性短语,语义上这两个动作可以是相关的(如方式与目的)。“又……又……”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暗含一定的主观性,所以需要其后有主观评价成分,且“同时性”所蕴含的时间跨度可相对较大。

以上是理论性的总结,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讲课时,建议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对比举例。可参考以下讲授方案:

老师(问学生):你们学英语吗?

学生:学英语。

老师:你们学汉语吗?

学生:也学汉语。

老师:课多不多?

学生:课很多。

老师:那你们累不累?

学生:我们有点儿累。

老师提示学生用“又……又……”来表达这段意思。学生可说出:“我们又学英语,又学汉语,感觉有点儿累。”此时,建议老师按照学生所说的原句,写在黑板上,并在“感觉有点儿累。”下划下划线,表示强调。以此方法,来使学生内化“又……又……”后面常衔接主观评价句。

在强调“一边……一边……”可连接短语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此类方法。比如,事先跟两位同学说好,第一遍仅仅是聊天与喝茶同时进行,第二遍要表情夸张,体现出大声地聊天和高兴地喝茶。然后让下面的同学先后说出这样两个句子,此时,通常会有学生说出“他们又大声地聊天,又开心地喝茶”。老师就可以将这个错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红笔将“又……又……”改为“一边……一边……”,并总结:当我们既要强调动作同时进行,又想表达动作进行时的状态时,只能够用“一边……一边……”来衔接这个两个短语。

此类教学案例不再赘述,通过上述例子,我们想要总结出对于此类意义功能相近的语法点应该按照何种原则来讲解和编排。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建议可参考以下方案:

一、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可将两语法点的出现距离安排在3课左右,且后一语法点出现时,教师最好能够结合H S K真题进行主动辨析。距离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认知领域中的记忆规律与知识干扰现象。出现距离较近,可能会使学生在没有完全掌握和练习好第一个语法点时就接触第二个语法点,从而造成互相干扰的消极效果。距离较远,则需要先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第一个语法点的复习,再来比较二者的差异。

二、举例讲解时,尽量举出平行例句,即整个句子中只有两个语法点的部分不同,其他句子成分几乎一致。以此来凸显两个语法点的使用所造成的意思和功能上的差异,也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避重就轻。即这两个语法点中最常见最明显的差异,应由教师主动提出,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细微的不常出现的差异,可以在学生做题时遇到了或学生日常对话中说错了的时候进行点拨,不必专门花课堂的宝贵时间进行更正。

1.龙青然1990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学习》,第3期

2.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姜丽萍2007关于构建“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框架的思考,《汉语学习》第1期

4.姜丽萍2013“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5.张和生1997试论第二语言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本论文受2014-2016年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级项目S K14-18资助,属项目成果之一。

高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例句短语语法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健民短语》一则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