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体育活动中学生“做”的能力的培养

2015-02-15 02:08谢宇翔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4期
关键词:篮球笔者技能

谢宇翔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浙江 湖州 313216)

简析体育活动中学生“做”的能力的培养

谢宇翔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浙江 湖州 313216)

1 前 言

学校体育近年来加快了改革步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却清醒地看到目前学校体育真实的一面:如注重运动成绩,忽略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学习,忽略经验的获得;注重教师的讲解,忽略学生的实践探索;注重竞技体育,忽略生活体育等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是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的影响,主观方面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 “做中学”的定义

“做中学”是指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技术技能,从而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能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包括课外进行强化训练的综合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把课内外融为一体,注重学生锻炼习惯、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

3 体育课堂中的“做”

3.1 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采用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创设的主题情景中去实践

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教为中心,讲究面面俱到,教学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十分有限,往往是这个内容还未掌握,又要转到另外的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学进度达到了,但由于学生实践活动时间不足,导致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未能留下深刻的映象,而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那么,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2 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以“做”为主,“做”中有学,“做”中有创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限于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这种被动的或半被动的学习方式是很难达到真正“做”的作用,只不过是模仿而己。我们知道,这种被动的模仿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火苗,同时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天性是爱玩”的客观规律,强调学生身心共同发展,力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练习,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按照孩子可挖掘的创造潜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去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把学习活动以做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掌握锻炼的方法,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能够探索知识、方法的舞台或机会,让学生在有所想法,有所创新。把一切学习活动建立在以体验生活技能的基础上,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让位”意识。

3.3 探索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生活体育”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是挖掘和开发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践,并能把学到的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或在课外,课后能自主开展实践锻炼,使体育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次,是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传授的语言组织,力求做到名副其实的精讲多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空,因为创新的前提是有自由的实践和发展空间。

4.1 满足学生成功欲,让学生主动“做”

在案例《打“活动靶”》中,笔者在篮球上画了两条相距6米的平行线,将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站在两条线上。笔者从同学们中间将一个篮球从同学们的一端滚到另一端。同学们手拿“纸球”投向滚动中的篮球,看哪个组投中的同学最多,但脚踩线者视为犯规。同学们“唰”地分成了四组分别站在两条线上,手举乒“纸球”眼直直地盯着笔者手里的篮球跃跃欲试。

游戏开始了,随着篮球的滚动,同学们挥臂看见球便投。只听见砰砰地响成一片,篮球上滚满了各式各样的“纸球”。打中的同学欢呼着、跳跃着,打不中的同学不甘心,干脆拾起脚下的“纸球”追着篮球打,直到笔者的哨声响起,才回来排好队。第一轮结束了,投中的同学得意地欢呼着,投不中的那几个同学很不服气,喊着要再来一次。于是第二轮又要开始了,同学们个个都拉开了架势,集中精神准备投球。

4.2 造宽松环境,让学生乐意“做”

在案例《模仿动物爬行》中,攀爬能力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爬行教材的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和器材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创设动物园内各种小动物爬行的宽松环境,使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做”,教师不对所模仿的动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爬行”的主题。为今后学习队列体操中的高姿与低姿爬行打下基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练习爬越、快速跑,还要自己布置场地、人员的分工安排,整合以后的接力跑游戏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发展了体能与技能,还促进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4.3 激发“做”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案例《丁丁历险记》游戏中,笔者以丁丁一天的经历为故事情节,分别引出应急电话:天气预报121、匪警110、急救中心120、交通事故122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笔者的引导下,在指定场地逐一“拨号”。以“丁丁历险记”的故事为游戏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成为故事的主人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最让笔者感到欣慰成功的地方就是发现学生知道很多有关紧急呼救的电话,而且学生的丰富观察力、表现力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立足以“做”为主,充分把“玩中乐,乐中练”放在重要位置,不仅仅要让学生身动,更重要让学生心动。教师善于“寓教于做,寓理于做”,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快感。同时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生理机能得到改善,思想受到教育,记住了更多的应急电话。

4.4 理解抽象世界,“做”更要动脑

4 如何把握“做”的时机

在案例《遨游太空》中:笔者在上放松练习时,巧妙地采用抽象的意念放松方法,用音乐贯穿全过程,使学生进入“宇航员”这个角色,通过意念想象去“遨游太空”,教师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做”,享受“做”与“想”的乐趣,让学生们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动作创编练习。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并使身心一齐放松。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使他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体育领域是广阔多变的,知道了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本身不如掌握获取体育知识的技能,还知道了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有体育。

5 结 语

我们常说让孩子们学会探究,学会“做”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关注的重点应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运用的共同的方面,如体育活动中的“做”的基本过程、基本的思维方法、终身体育的意识等,而不必过分强调某些体育项目,如:跑、跳、投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由于体育是必须是要自己实践的事,所以要亲自“做”,而不能由别人来代劳,更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最后我要引用韦钰说过的一段话:“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

G807.2

A

1674-151X(2015)04-094-02

2015-02-27

谢宇翔。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篮球笔者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快乐篮球进山乡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