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复合胺脱除采出气中的二氧化碳*

2015-02-15 06:57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次序反应釜吸收量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三元复合胺脱除采出气中的二氧化碳*

纪国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高89区块的二氧化碳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采出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的模拟采出气,进行MDEA(N—甲基二乙醇胺)、MEA(乙醇胺)与TETA(三乙烯四胺)复合溶液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依次为压力、转速、浓度配比及温度;以吸收速率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与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的次序性相同。

MDEA;MEA;TETA;采出气;CO2;脱除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二氧化碳(CO2)驱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关注,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也被逐渐认识。在胜利油田CO2驱采油技术应用中,CO2被注入地下后,约有50%~60%的CO2将被永久封存于地下,剩余的40%~50%则随着油田采出气返回地面[1-2]。高含CO2的采出气使得站场的加热炉无法点燃,因此这部分地面气体必须进行脱碳处理[3-4]。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高89区块的CO2驱采油现状为研究背景,结合生产现场油田采出气的气体组成,配制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的模拟采出气,进行MDEA(N—甲基二乙醇胺)、MEA(乙醇胺)与TETA(三乙烯四胺)复合溶液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的正交实验研究。

1 实验装置与流程

本实验模拟现场采出气CO2体积分数比例为5∶5。具体的实验流程:①吸收实验。CO2与CH4经过气体混合缓冲罐之后进入电加热水浴锅,预热至设定温度,经过脱水、计量后进入高压搅拌反应釜后与复合溶液进行反应,未反应的气体最终进入耐压气体罐。当两流量计瞬时示数差小于10mL/min时,表明贫液已吸收饱和,即可停止吸收实验,进行再生实验。②再生实验。首先关闭高压反应釜进口,并对其进行电加热,反应釜内的饱和溶液发生再生反应,析出CO2气体,经过冷凝、气液分离、干燥后进入流量计,计量CO2再生量。当两流量计瞬时示数差小于10mL/min时,表明富液已完全解吸,即可停止再生实验。待溶液冷却后,再次进行下一次试剂的吸收实验。工艺流程见图1。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方案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2.1吸收实验结果分析

整理三组分MDEA—MEA—TETA复配溶液吸收CO2实验数据,见表1和表2,采用极差分析法得到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和最优组合,结合醇胺脱碳原理进行解析。

图1 脱除CO2驱采出气中CO2的正交实验工艺流程

表1 三组分MDEA—MEA—TETA复配溶液吸收CO2实验结果

表2 三组分MDEA—MEA—TETA复配溶液吸收CO2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

(1)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依次为压力、转速、浓度配比及温度。这样的次序结果表明,在使用MDEA—MEA—TETA的配方溶剂过程中应该重点分析吸收设备性能对目标值的影响,以便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值。

(2)以吸收速率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与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的次序性相同。

(3)以本组实验为基础进行分析,使用该复配试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50℃,1.5MPa,浓度配比为0.3∶0.08∶0.02,转速为700 r/min,此时为最大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的最优组合,吸收量达到4.465mol/L,吸收速率为2.031×103mol/s。

2.2再生实验结果分析

再生实验数据见表3。

表3 三组分MDEA+MEA+TETA复配富液再生实验结果

分析表3数据可知:MDEA—MEA—TETA复配后的富液再生率与转速、温度无明显变化关系,均在98.5%以上,这说明该富液易再生;结合能耗与再生速率,建议在102℃、4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再生,此时再生能耗为0.296 kW/mol,再生速率为1.014×103mol/s。

3 结论

(1)MDEA—MEA—TETA三元复配试剂吸收模拟采出气中CO2,最佳浓度配比为0.3∶0.08∶0.02,最佳吸收工艺参数为吸收温度50℃,吸收压力1.5MPa,转速700 r/min;

(2)MDEA—MEA—TETA复配试剂吸收CO2后最佳再生参数为:再生温度102℃、转速400 r/min。

[1]费维扬,艾宁,陈健.温室气体CO2的捕集和分离[J].化工进展,2005,24(1):1-4.

[2]杨向平,陆诗建.回收烟气中二氧化碳用于强化采油技术进展及可行性研究[J].现代化工,2009,29(11):24-26.

[3]李清方,陆诗建,张建,等.MEA—AMP二元复配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碳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0,27(5):1-5.

[4]杨向平,陆诗建,高仲峰,等.基于电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34(2):140-144.

(栏目主持 杨军)

10.3969/j.issn.1006-6896.2015.1.006

猜你喜欢
次序反应釜吸收量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碳酸锂的提纯装置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Archimedean copula刻画的尺度比例失效率模型的极小次序统计量的随机序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贵溪冶炼厂卧式反应釜自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ABS聚合反应釜有机物粘釜分析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对于反应釜机械密封失效与改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