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功能分析

2015-02-18 03:41卢志华
防护林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林型纯林红松

卢志华

(凤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辽宁 丹东 118100)

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功能分析

卢志华

(凤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辽宁 丹东 118100)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针阔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功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增加蚯蚓的数量,林龄25年时,混交林的蚯蚓数量比人工纯林高48.4%;人工针阔混交林招引各种鸟类达33种,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抑制了森林虫害的发生;人工针阔混交林日平均气温0.5 m和1.8 m处分别比红松纯林低2.4~1.0 ℃,相对湿度0.5 m处比红松纯林提高24%,绝对湿度提高2.3%,1.8 m处混交林相对湿度比纯林提高11%,绝对湿度比纯林提高5.2%;混交林比纯林能降低风速0.7~1.2 ms-1。针阔混交林的各项功能指标都优于纯林。

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功能

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是向着多功能,多效益,多用途的目标发展。它不仅能调整林种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生态效益,而且能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森林多样化功能。

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培育历史时间不长,20世纪60年代,辽东山区开始小面积的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随着时间的变化,混交林展现出多样化功能的优势,而针叶纯林且暴露出弱点和弊端。现在大规模的人工针阔混交林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防火、防虫、改良土壤、调整林内的温、湿度等特点有显著表现。为了及时总结出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功能作用,进行了全面调查,其目的是为今后大力发展混交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调查地的自然概况

调查地位于本溪县偏岭镇新农村,该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6.3 ℃,年均降水量800 mm,相对湿度70%,无霜期147 d,海拔200~1 000 m。

调查林型为红松与刺楸混交林和红松纯林,林龄20 a,林地位置为EN坡3~15°,山下腹,土层厚度为40~60 cm,混交方式为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6∶2,株行距为2.0 m×1.5 m,进行过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各一次,红松的保存率为83%,刺楸的保存率为78%。

2 调查方法

2.1 不同林型蚯蚓和枯落叶调查

在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内,设置1.0 m×1.0 m的样方挖土后测定蚯蚓数量,共设置样方5处,取平均值计算各林型的蚯蚓在单位面积上的总量。同时在样方内收集各林型的全部枯落叶,称质量。在105 ℃条件下,计算单位面积的枯枝落叶量。

2.2 不同林型鸟类的活动频率调查

选择在不同林型设置的定位观测地(1 000 m2)全天观察鸟类的活动,记载鸟类的种类、活动范围、活动次数、食物来源、筑巢数量等。

2.3 不同林型火环境的调查

在不同林型进行火环境条件调查,选择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分别树干、树冠称质量,然后取样在105 ℃烘干箱烘干计算含水量,并分别不同林型测定相对湿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林型蚯蚓数量

蚯蚓是使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相结合的主要的动力,特别是凋落物转化为腐殖质过程中,蚯蚓的作用更大,蚯蚓在不同的林型中,有大量的多样性食物提供,特别是混交林内,摄取的食物非常丰富,给蚯蚓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导致蚯蚓繁殖快,活动频繁,数量不断增加,使土壤在蚯蚓的频繁活动中变得疏松、透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断增加,使土壤结构得到大大的改善。

据调查得知,蚯蚓的数量在不同的林型中区别很大,而且和林龄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见图1)。

图1 不同林型不同林龄蚯蚓的数量变化

从图1中看出,红松纯林和混交林蚯蚓的数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在不断上升,25年时,针阔混交林的蚯蚓数量达到11.8万头hm-2,人工纯林达到6.1万头hm-2。混交林比纯林高48.4%。

3.2 不同林型的枯落物数量

红松刺楸混交林和红松纯林每年的凋落物区别很大,在混交林中因有阔叶树伴生,林地凋落物的组成主要是阔叶树的干枝和树叶,有少量的松针。由于混交林的垂直结构有2层林冠,增强透光性导致很多物种侵入,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使草本层和灌木层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造成混交林内的凋落物明显增多,蚯蚓的食物来源更加丰富。而红松纯林,因红松属常绿树种,每年的凋落物很少,加之透光性能差,侵入的物种少,为蚯蚓提供的食物来源有限,会直接影响蚯蚓的数量。调查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凋落物为9.8 thm-2,红松纯林凋落物为3.6 thm-2。

表1 不同林型凋落物数量

从表1中看出,红松刺楸混交林的凋落物是红松纯林的2.7倍。

3.3 不同林型鸟类的流动频率

不同林型招引鸟类的种类、数量各异。调查表明,红松刺楸针阔混交林能招引各种鸟类33种以上,以喜鹊、山鸡、树琴、灰喜鹊、画眉为多,日流动频率达60多次。而红松人工纯林招引各种鸟类18种,日流动频率20多次。鸟类在混交林中活动比纯林频繁。说明混交林层次结构复杂,气候湿润,能形成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鸟类的生存和繁衍。

据调查,鸟的日均食虫量为50条,按30种鸟的活动频率计算,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如果在春季鸟的繁殖季节,需要抚养幼雏,鸟的日食虫量会增大几倍,这对抑制森林害虫的发生和蔓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能,维护了森林生态平衡。

3.4 不同林型的防火功能

3.4.1 不同林型火环境比较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能在瞬间吞噬大面积的森林,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抑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是十分重要,火灾的发生可以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培育森林时可以制造不利火易燃的环境条件,将火灾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通过对不同林型火环境的调查发现,不同林型防火的功能差别很大,现将结果列入表2。

表2 不同林型火环境条件的比较

表2看出,红松刺楸混交林,日平均气温0.5 m和1.8 m高度处,都低于红松纯林,低1.0~2.4 ℃。日平均湿度,0.5 m高度相对湿度,红松刺楸混交林比红松纯林提高24%,绝对湿度提高2.3%。1.8 m高度相对湿度混交林比纯林高11%,绝对湿度高5.2%。红松刺楸混交林枯落叶吸水量比红松纯林提高1倍多。红松刺楸混交林比林外降低风速1.4~2.8 ms-1,而红松纯林比林外降低风速为0.7~1.6 ms-1。可见,红松刺楸混交林的森林环境有抑制火灾发生的能力,火环境不利火的燃烧和蔓延。

3.4.2 不同林型可燃物的空间分布 可燃物的水平连续分布,易引起火烧的速度,而垂直的连续分布会导致地表火扩展成树冠火。不同林型的空间水平分布差别很大,红松刺楸混交林地表凋落物有刺楸的枯叶,而刺楸枯叶易分解,含水量大,持水能力强,可降低燃烧性。红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主要是松针,分解慢,易干燥,持水能力差,可提高燃烧性。

空间的垂直分布,红松刺楸混交林在20年时,红松枯枝平均高为2.08 m,刺楸枯枝平均高为3.16 m,两树种的枯枝高度在垂直空间上有1 m多的间距,同时冠层为针阔间隙分布,呈不连续状态,不利树冠火的蔓延。红松纯林的枯枝平均高为1.6 m,与灌木和草本层间距短,地表火易发展成树冠火。

因此,利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发展人工针阔混交林,利用阔叶树种冠层断性的蔓延,可抑制地面火和树冠火的针冠层发生。

4 小结

红松刺楸人工针阔混交林有大量的多样性食物提供给蚯蚓,导致蚯蚓数量增多,林龄25 a时,混交林的蚯蚓数量比人工纯林高48.4%。混交林中的凋落物数量是红松纯林的2.7倍。

人工针阔混交林能招引各种鸟类33种,日活动频率60多次,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可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

人工针阔混交林日平均气温0.5 m和1.8 m处比红松纯林低1.0~2.4 ℃,相对湿度0.5 m外比纯林提高24%,绝对湿度提高2.3%,1.8 m处相对湿度比纯林提高11%,绝对湿度比纯林提高5.2%,混交林的枯落叶吸水量比纯林多1倍多,混交林比纯林能降低风速0.7~1.2 ms-1。人工针阔混交林使阔叶树种在林分中形成冠层间断性蔓延带,可抑制地面针火和树冠火。

Functions of Biodiversity of Artificial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Lu Zhihua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Fengcheng City, Dandong 118100, China)

The functions of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artificial pure forest forPinuskoraiensisand the artificial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ofPinuskoraiensisandKalopanaxseptemlobuswere analyzed.Result shows that: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arthworms;the numbers of earthworm in the mixed forest are 48.4%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rtificial forests while the forest age being 25 years;the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can attract 33 kinds of birds, and the insectivorous number are 1 500 per day, which inhibit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pests;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at 0.5 m and 1.8 m is 2.4 ℃ and 1.0℃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forest ofPinuskoraiensis;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he absolute humidity is 24% and 2.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forest at the height of 0.5 m 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he absolute humidity is 11% and 5.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forest at the height of 1.8 m respectively;the mixed forest can reduce the wind speed by 0.7-1.2 ms-1than that of the pure forest.The function indicators of the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 are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pure forest.

broadleaved-coniferous mixed forest;biodiversity;function

1005-5215(2015)01-0025-03

2014-09-24

卢志华(1968-),女,辽宁凤城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S725.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1.009

猜你喜欢
林型纯林红松
绕口令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山东半岛昆嵛山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
不同红树林群落结构与植被碳分布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宽甸地区不同林型枯落物及土壤蓄水功能研究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