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相桥臂坐标的SVPWM 过调制方法

2015-02-19 12:23吴德会夏晓昊张忠远
电工技术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桥臂六边形扇区

吴德会 夏晓昊 张忠远 李 超

(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 厦门 361005)

1 引言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术[1],由于具有较高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较低的开关谐波及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变频逆变及电机拖动领域[2]。而如何采用过调制方式提高电源电压利用率是改善电机性能、获得更大电磁转矩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人们较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3]。

目前关于过调制的策略大略可分为两类[4]。一类是Holtz 提出的一种比较经典的SVPWM 过调制连续控制方法[5]。该法根据调制系数的不同,将过调制区分为Ⅰ、Ⅱ两个阶段;过调制Ⅰ区仅仅改变矢量的幅值,而过调制Ⅱ区要同时改变矢量的幅值和相角,以保证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连续性[6]。文献[7]中提出了一种逻辑判断法则,不需要计算保持角并将过调制Ⅰ、Ⅱ两个分区的方法进行统一处理。文献[8]中讨论了一种矢量叠加的过调制策略,通过在两分区中进行圆形轨迹和六边形轨迹的加权叠加,能改善一定的过渡平滑性。另一类是Bolognani等学者提出的将两个阶段的过调制合成为单模式策略。该方法易于计算机处理。但是该方法过程简单,精度不高[9]。Lee 等通过建立基波输出电压和调制系数的函数关系,通过傅里叶级数来计算不同调制度条件下的参考角和保持角,在全过调制范围内都能得到输出电压的线性控制。但是该方法的在线计算量较大,采用离线查表的方式又限制了可实施精度[10]。

以上这些过调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SVPWM 方法的电压利用率[11]。但由于基本思路都是针对经典SVPWM 实施步骤,因此均需要补充额外的“过调制算法”来实现[12]。本文通过对SVPWM 的本质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SVPWM 的过调制问题。在该角度下,取消了扇区的概念以简化计算,并统一了SVPWM 进行线性调制与过调制的算法,避免了常规过调制算法中控制角和保持角的计算,可实现从线性调制到六阶梯模式的连续平滑调制。

2 经典SVPWM 过调制策略分析

2.1 SVPWM 原理[1]

经典SVPWM 的思想是用三相桥臂(6 个开关器件)对应的8 个基本电压矢量组合,将空间划分为6 个扇区。在每个扇区内,用相邻的2 个非零电压矢量和零矢量的组合去逼近参考电压矢量。

图1 为SVPWM 的电压空间矢量图示意。其中,Uref为参考电压矢量,θ 为其旋转角。不妨记上桥臂导通并且下桥臂关断为1,反之为0,则电压矢量标号以abc 为顺序;可视000 和111 状态为一种状态,统称为零矢量,100、110、010、011、001 和101称为非零矢量。

图1 中的Uref位于Ⅰ扇区,不妨以其为例,设调制周期为Ts,矢量U1作用时间为T1,矢量U2作用时间为T2,用U0表示零矢量,其作用时间为T0。则有

图1 电压空间矢量分布及扇区划分示意 Fig.1 Diagram of the voltage space vector and sectors division

根据电压矢量空间合成原理,将式(1)在直角坐标下进行分解。通过三相逆变器拓扑结构,可确定电压矢量U1、U2及U0,并代入式(1),可得如下几何关系

式中,Ud为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13]定义逆变器的调制度为

则联立式(2)和式(3),可直接求解得到Ⅰ扇区下的T1、T2和T0为

2.2 SVPWM 过调制算法分析

由式(4)可以直接计算零矢量的作用时间为

目前比较普遍的是采用分区过调制算法。在过调制Ⅰ区中,过调制曲线分布如图2a 所示,其基本思路是:参考电压矢量Uref的轨迹超出正六边形的 部分(即α <θ < /3π -α,α 为控制角),将保持其 相位不变并拉回至六边形的边界,形成新的待合成电压矢量ref′U ;而对于未超出六边形部分,仍保持圆形轨迹,即。

图2 SVPWM 分区过调制策略示意(第Ⅰ扇区) Fig.2 Over-modulation strategy of SVPWM zoning (sectorⅠ)

在过调制Ⅱ区形成的调制曲线如图2b 所示。为了获得更大的伏秒平衡区域,其基本思路是:调制输出电压ref′U 必须保持在正六边形的顶点一段时间,以获得足够的电压利用率;然后ref′U 再保持其相位不变,并沿着正六边形边界走完剩余的调制周 期(即α <θ < /3π -α,这里α 又称为保持角)。过 调制Ⅰ区和Ⅱ区的具体实现算法,在文献[9]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从本质上看,经典SVPWM 的计算公式自身没有约束性,其计算结果中会出现与现实相饽的情况(T0<0),因此需要引入过调制算法进行结果修正。但如果能换角度重新构造SVPWM,并保证计算结果始终可在逆变器上实施,则无需再引入额外的过调制算法来提高电压利用率。

3 三相桥臂坐标下的SVPWM 过调制

3.1 三相桥臂坐标

经典的SVPWM 方法中,共构造了8 个基本电压矢量。而每个扇区内的参考电压矢量Uref又由2个非零矢量和零矢量来合成。但当调制度m 较大时,有可能计算得到的作用时间T0、T1、T2之和大于调制周期Ts,使实际逆变器无法有效输出。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逆变器本质上是使用三相桥臂的对应输出电压矢量Ua、Ub和Uc来合成Uref。则可以不考虑8 个基本电压矢量,而直接立足三相桥臂输出来实现SVPWM 调制。本文中定义3 个“新的”基本电压矢量Ua、Ub和Uc,并记Ta、Tb和Tc分别表示Ua、Ub和Uc的作用时间。

很明显,经典SVPWM 计算得到的作用时间T0、T1、T2需要由逆变器顺序执行,即是一种“串行”时间关系。而本文新方法中定义的作用时间Ta、Tb、Tc可由逆变器三相桥臂同步执行,是一种“并行”的时间关系,可在0~Ts范围内自由取值,相互之间无约束。图3 中给出了两种方法定义的作用时间在相同5 段式时序关系的示意。

图3 两种方法定义作用时间的时序关系(5 段式) Fig.3 Sequential relationship of action time defined by two methods (five-step)

由于经典SVPWM 采用了“串行”时间关系,因此计算得到的T0、T1、T2之和有可能大于调制周期Ts。而新方法中的Ta、Tb、Tc是“并行”的时间关系,不存在上述矛盾。三相桥臂的输出电压矢量Ua、Ub和Uc互成夹角,因此构成的三相桥臂坐标系如图4 所示。

图4 基于三相桥臂坐标系的电压矢量合成关系 Fig.4 Synthetic relationship of voltage vectors based on three-phase-bridge-arm coordinates

三相桥臂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矢量Uref合成,应满足如下伏秒平衡关系

式(6)中的矢量是2 维的,而存在Ta、Tb和Tc3 个待定系数,因此式(6)的解不唯一。本文对式(6)进行简化,根据三相桥臂坐标轴关系,不难得出。代入式(6)可得

由式(8)来看,仅存在2 个未知系数TA和TB。根据Ua、Ub的坐标轴关系,可通过坐标投影可得到如下唯一解

再由TA、TB的定义,可方便地重构出三相桥臂的作用时间Ta、Tb和Tc为

3.2 过调制的实现

很明显,式(10)中min(Ta,Tb,Tc)=0 恒成立,则电压矢量合成范围(正六边形区域)满足max(Ta,Tb,Tc)≤Ts,六条边满足max(Ta,Tb,Tc)=Ts。因此,在三相桥臂坐标系下,超出合成区域的判断准则为max(Ta,Tb,Tc)>Ts。当然,由于Ta、Tb和Tc是并行的作用时间,相互之间无约束,因此给处理过调制问题带来优势。

较理想的过调制处理是最小误差策略,即实际 合成的电压矢量应满足。在线性 调制区,很明显有,但在过调制区,需要确定的求取模型。图5 给出了最小误差策略在第Ⅰ扇区中实现过调制的示意。

图5 最小误差策略的过调制原理示意 Fig.5 Over-modulation principle of minimum error strate gy

如图5 所示,当出现过调制时,参考电压矢量Uref位于六边形之外。投影Uref到六边形AB 边于点C,由几何关系不难看出,矢量OC 在六边形区域内与Uref具有最小的拟合误差,因此矢量OC 即为所求的待合成电压矢量ref′U 。这种策略在相角上不能保证完全跟随,但是可以实现误差幅值的最小化。

参数的一般表达为

结合式(9)、式(10)及式(13),可得到基于三相桥臂坐标下SVPWM 的线性调制和过调制的通用求解模型

当然,利用式(14)中求解的aT′、bT′和cT′来直接控制逆变器三相桥臂作用时间,即可实现5 段式SVPWM。7 段式SVPWM 时序关系可在aT′、bT′和cT′中劈零来实现,其原理比较简单,本文不再赘述。

将式(14)与式(4)中经典SVPWM 在一个扇区的求解模型比较,不难看出:新方法无需进行经典SVPWM 扇区的判断,也简化了多扇区求解模型的复杂度。虽然,新方法增加了TA、TB以及Ta、Tb、Tc之间的比较,但总体计算量更小。同时,新方法将“串行”的合成时间关系推导为“并行”,取消了传统扇区的划分,给出的是线性调制和过调制统一的求解模型,避免了现有过调制算法中控制角和保持角的计算。

4 过调制性能分析

4.1 过调制Ⅰ区

当参考电压矢量Uref始终处于图1 所示正六边形区域之内时,有max(Ta,Tb,Tc)≤Ts成立,其调制过程处于线性区,最大调制度为0.906 9。根据求解模型式(14),在线性区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但当所求时,说明对应的Uref处于六边形区域之外,进入过调制区域。

图6 给出了新方法在过调制Ⅰ区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轨迹。其中,粗实线为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轨迹,长虚圆弧线为期望的参考电压矢量Uref轨迹,短虚线表示调制波中的基波分量UB。

图6 新方法在过调制Ⅰ区实际合成电压矢量轨迹 Fig.6 Actual synthetic voltage vector trajectory in over modulation regionⅠwith the new method

在过调制Ⅰ区,参考电压矢量Uref的幅值满足:,因此Uref的轨迹仅有部分 处于正六边形区域之内。如图6 中粗实线所示,对于处于六边形内的部分,新方法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仍保持圆形轨迹,即。而对于超出正六边形的部分,新方法无需计算控制角α,可直接在三相桥臂坐标系下调整,将实际合成的约束到六边形的边界上。从图6 中不难看出,此时Ts明显成立,因此在过调制Ⅰ区,求解模型式(14)中的限幅运算符不会发挥作用。

4.2 过调制Ⅱ区

如果进一步扩大参考电压矢量Uref的幅值,并 使,则Uref的轨迹与正六边形无交点。 通过本文的新调制方法后,可获得更大的电压利用率,我们称此阶段为过调制Ⅱ区。根据基于三相桥臂坐标的通用求解模型式(14),过调制Ⅱ区中实际合成的轨迹仍将被限制在正六边形边界上。图7 给出了在过调制Ⅱ区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轨迹示意。

图7 新方法在过调制Ⅱ区实际合成电压矢量轨迹 Fig.7 Actual synthesized voltage vector trajectory in over modulation regionⅡwith the new method

图中长虚圆弧线为期望的参考电压矢量Uref轨迹,短虚线为调制波中的基波分量UB,粗虚线为实际合成的电压矢量ref′U 轨迹。由于过调制Ⅱ区中Uref轨迹大于正六边形外接圆,因此如图7 中所示,当Uref较靠近顶点B 时,在边AB 上的投影也将落在顶点B 之外。

通过计算在图8 中给出了基于三相桥臂坐标下SVPWM 方法调制度变化规律。在线性调制区(0<m≤0.906 9),调制的基波电压UB与参考电压Uref相等,可实现1:1 的线性调制关系。在过调制Ⅰ区,Uref的最大幅值可取(对应调制度1.047 2),但实际合成的沿正六边形边界运动,输出基波 UB调制度m=0.956 6。理论上说,仅当趋于无穷大时,新方法输出的基波调制度 m=1。但当时,逆变器实际调制度m 已达0.999, 此时已可输出较理想的六阶梯波。

图8 新方法中参考电压幅值与调制度的对应关系 Fig.8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erence voltage amplitude and modulation with the new method

5 仿真与实验

5.1 仿真验证

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编程实现基于三相桥臂坐标的SVPWM 求解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实验。仿真参数为: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540V,开关频率2kHz;输出频率为50Hz,输出电压幅值随调制度m 可调。图9 为调制度m 从0.9~1.0 连续变化时,逆变器输出的电压波形图(5 段式时序关系)。

图9 不同调制度下新方法的输出波形 Fig.9 Output waveform under different modulation with new method

从图9a 中可以看出,线性调制区时,新方法生成的相电压调制波呈双峰分布。随着调制度m 的增加,逆变器逐渐由线性调制进入到过调制,对应的调制波波峰逐渐被削平;在过调制Ⅱ区已无双峰特性,演化为梯形波;最后当调制度 1m= 时,工作在方波输出状态下。图9b 为逆变器实际输出相电压Ua和线电压Uab的PWM 波形。不难看出,随着调制度m 的增加,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中的脉冲数逐渐减少,最后输出六阶梯波。

仿真实验结果充分表明,利用本文所提新方法,无需采用独立的“过调制算法”,可实现从线性调制区到过调制Ⅰ区,过调制Ⅱ区,直至六阶梯模式的连续调制。

5.2 谐波分析

图10 调制波的频谱对比分析 Fig.1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ectrum for modulation wave

从图中不难看出,两种方法生成线电压的基波(50Hz)幅值相同,均为580V 左右,因此两种方法均可实现过调制,提高电压利用率。但是,常规分区过调制算法生成的调制波中,存在较明显的低次谐波(5 次、7 次、11 次、13 次等),实测其THD为16.48%。新方法生成的调制波中5 次、7 次谐波的幅值更小,而11 次、13 次以上的谐波基本没有,其调制波THD 为12.17%。

再设置新方法仿真模型的调制度m 从0.9 到1.0变化(每间隔0.001 实验1 次),该组实验包括线性区、过调制Ⅰ区、过调制Ⅱ区及六阶梯模式运行模式。同时,记录不同调制度 m 下输出调制波型的THD 值,绘制谐波强度与调制度关系曲线图,并与现有常见几种过调制算法结果进行对比[8,14,15],其结果如图11 所示。

图11 不同方法输出的过调制波THD 对比 Fig.11 Contrast of THD of output over modulation wave with different methods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本文中,虽仍参照过调制Ⅰ区和Ⅱ区分别对新方法性能进行了讨论,但新方法实际仅有一个统一的调制策略,并没有独立的“过调制算法”。故从线性区到六阶梯模式(0.9≤m≤1),新方法的THD 曲线呈连续光滑。在线性调制(m≤0.906 9)和六阶梯模式( 1m= )运行时,各种方法实际生成的调制波波形相似,谐波含量相同,THD值也相等。在现有方法中,目前文献[16]中讨论的叠加SVPWM 过调制算法具有公认的较佳谐波抑制效果。如图11 所示,在过调制Ⅰ区和Ⅱ区的过渡区域,叠加SVPWM 过调制算法生成的调制波与新方法类似,THD 值也基本相等。但在调制区内部(尤其是过调制Ⅱ区),新方法的THD 曲线呈凹弧线分布,具有更小的谐波畸变。

5.3 实验测试

为验证所提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际物理实验测试。实验系统选用二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使用K40T120 型IGBT 作为开关器件,开关频率为9kHz,新方法在DSP 控制单元TMS320F2812 平台上编程实现。开关器件使用三相驱动芯片IR2233S,其与DSP 管脚之间用高速光耦M456 隔离。负载选用三相星型联结的阻感性负载,其中负载电感,电阻 100R= Ω。

实验测试时,逆变器的输入为三相380V,内部直流母线电压540V。逆变器输出参考电压频率设定为50Hz,输出PWM 波的调制度m 在0~1 之间可调。逆变器输出的相电压信号Ua、线性电信号Uab及相电流 Ia直接(无低通滤波)与数字示波器TPS2014 连接进行监测,其中设置TPS2014 的有效采样频率为50kHz,采样长度2 500 点(0.5s)。

图12 中给出了逆变器调制度m 分别为0.8 和1.0 时,实际输出的PWM 电压和负载相电流波形;其中,由上到下的三个通道依次为相电流Ia,相电压Ua和线电压Uab。

图12 实际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波形 Fig.12 Voltage and current output waveform of actual inverter

从图12 中可见,实际逆变器输出的PWM 电压波形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当调制度m =0.8 时(如a 图所示),逆变系统工作在线性调制区。此时,作用在阻感性负载上的相电流Ia呈现较好的正弦特性,实测其THD 仅为1.18%。继续提高逆变器的调制度m,实测作用在负载上的相电流Ia幅值也跟随增大,但进入过调制区后,相电流Ia会出现畸变。从图12b 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利用文本所提过方法,逆变器可运行在六阶梯波模式,实现了最大基波电压输出。此时逆变器输出的相电流Ia畸变亦比较明显,其波形中每个周期由六段弧线构成,实测其THD 达到11.0%。该实验验证了所提的SVPWM 方法在过调制技术上的有效性。

6 结论

(1)经典SVPWM 的计算公式自身没有约束性,因此在过调制区域,其计算结果中会出现合成矢量时间之和大于调制周期的情况,因此需要额外引入过调制算法进行结果修正。而新方法引入了新的三相桥臂坐标,在该坐标下将经典SVPWM 的串行合成时间关系推导为并行,从而避免了上述情况。

(2)与经典SVPWM 的过调制技术相比,新方法可实现从线性区、过调制Ⅰ区、过调制Ⅱ区直到六阶梯模式的连续平滑调制,是一种“无过调制算法”的过调制策略。

(3)新方法取消了传统扇区的划分,简化了多扇区求解模型的复杂度,给出的是线性调制和过调制统一的求解模型,避免了现有过调制算法中控制角和保持角的计算。

(4)新方法在线性调制和六阶梯模式下调制效果与经典SVPWM 方法相当;但在过调制区,其输出PWM 波形的THD 明显小于常规过调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永东.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Shu Z,Ding N,Chen J,et al.Multilevel SVPWM with dc-link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ing control for diode-clamped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STATCOM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3,60(5):1884-1896.

[3] Carrasco G,Silva C A.Space vector PWM method for five-phase two-level VSI with minimum harmonic injection in the overmodulation reg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3,60(5):2042-2053.

[4] Chiang G T,Itoh J.Comparison of two over- modulation strategies in an indirect matrix converter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3,60(1):43-53.

[5] Holtz J,Lotzkat W,Khambadkone A.On continuous control of PWM inverters in the overmodulation range including the six-step mode[J].IEEE Transac- 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3,8(4):546-553.

[6] Lee D C,Lee G M.A novel over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space-vector PWM invert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8,13(6):1144-1151.

[7] 吴芳,万山明.一种过调制算法及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0,25(1):58-62.

Wu Fang,Wan Shanming.An overmodulation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MSM drive with flux-weakening control[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0,25(1):58-62.

[8] 戴钱坤,葛红娟,李光泉.基于多轨迹矢量加权的矩阵变换器过调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4):100-106.

Dai Qiankun,Ge Hongjuan,Li Guangquan.Over- modulation strategy of matrix converter based on multi-orbit vector weighted [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1,26(4):100-106.

[9] Bolognani S,Zigliotto M.Novel digital continuous control of SVM inverters in the overmodulation rang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7,33(2):525-530.

[10] Lee D C,Lee G M.A novel over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space-vector PWM invert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1998,13(6):1144-1151.

[11] Sun K,Wei Q,Huang,Lipei L,et al.An over- modulation method for PWM-inverter-fed IPMSM drive with single current senso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0,57(10):3395-3404.

[12] Busquets Monge S,Maheshwari R,Munk Nielsen S.Overmodulation of n-level three-leg DC-AC diode- clamped converters with comprehensive capacitor voltage bal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3,60(5):1872-1883.

[13] 金舜,钟彦儒,程为彬.新颖的 SVPWM 过调制策略及其在三电平逆变器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0):84-90.

Jin Shun,Zhong Yanru,Cheng Weibin.Novel SVPWM over-modulation sc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ree- level inverte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20):84-90.

[14] 张立伟,刘钧,温旭辉,等.基于基波电压幅值线性输出控制的SVPWM 过调制新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9):12-18.

Zhang Liwei,Liu Jun,Wen Xuhui,et al.A novel algorithm of SVPWM inverter in the overmodulation region based on fundamental voltage amplitude linear output control[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9):12-18.

[15] 樊扬,瞿文龙,陆海峰.基于叠加原理的 SVPWM过调制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2008,48(4):461-464.

Fan Yang,Qu Wenlong,Lu Haifeng,et al.SVPWM over-modul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J].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 Tech- nology),2008,48(4):461-464.

猜你喜欢
桥臂六边形扇区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知识快餐店 到处都是六边形
创意六边形无限翻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
U盘故障排除经验谈
怎样剪拼
怎样剪拼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
重建分区表与FAT32_DBR研究与实现
基于MMC的铁路功率调节器方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