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前小研究”,提升数学复习效能

2015-02-20 09:26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顾静娴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小棒平行线段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顾静娴

开展“课前小研究”,提升数学复习效能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顾静娴

【摘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上复习课前就对要复习的知识点有较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如何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不妨可以尝试结合设计相应的课前小研究来帮助复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课前小研究数学复习自主学习

课前小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前小研究比课前预习更具有目的性。通过实践证明,以“课前小研究”作为课前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对所学知识经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课前做足准备,提高复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前自主整理,求同存异、互相补充

对于一部分知识点,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梳理和查漏补缺,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而不是知识点的机械重复和再现。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后,给学生课堂上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让那些不同的整理形式、思维方式、不同的认识等进行展示和碰撞,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如在“立体图形”单元复习的学案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小研究:

1.你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征。

2.用你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

3.你还有什么疑问?

4.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解决困惑。

这样的课前小研究,不仅节省了很多课堂上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整理完成后,给学生课堂上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完成对旧知的深刻内化。

二、创新构建独特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多,分布在每一册的各个单元里,复习时,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把平时所学点状或块状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整合,依靠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对知识归纳整理。如设计数学小报、表格、图画、网络图、大树图、括号图等形式,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力求清晰直观地展示知识脉络。在复习阶段,我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主整理“长度单位的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简便计算的方法”等,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整理完成所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形式多样的课前准备,提升学习的综合能力

机械单调的复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前小研究,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时,我配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课前小研究:

1.想一想。出示: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然后学生相互交流:你刚才是怎么读题的?都思考了些什么呢?

2.算一算。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

3.编一编。请你来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要求:任选几个数,只添上+、-、×、÷号,拼成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课前小研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小研究的独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多样化的课前小研究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迁移。

四、课前变式练习研究,提升复习中的辨析能力

复习的过程中利用变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辨析解题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题的比较。如在“认识平行的概念”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前小研究:

1.填一填。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2.填空(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寻找答案,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

第1根小棒和第2根小棒平行,第3根小棒和第2根小棒平行,那第1根和第3根小棒()。

3.根据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一条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

(2)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条。

4.通过课前的研究讨论,我在复习中的新收获是:_______

在复习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思维指向性的有效值就更能趋向于知识的内部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更加牢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有层次性的课前小研究让复习层层递进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认真思考,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所遇到的难题。所以在设计复习的课前小研究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结合复习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课前小研究。如:

A餐: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中可以去掉的“0”去掉。

3.60()2.08()70.50()0.006()

B餐: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9=()8=()1.2=()40.60=()

C餐:

(1)要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要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3)要使这个数最接近1,这个数()。

课前研究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复习教学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所以设计合理且符合学生学情的课前小研究,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获得实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复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小棒平行线段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一起数小棒
数线段
巧移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