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温措施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2015-02-20 07:51吕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寒战体温

吕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ICU一室(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综合保温措施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吕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ICU一室(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目的 分析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术后凝血功能、麻醉拔管时间、寒战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温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及输液量、术中尿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及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及10.00%(P<0.01或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可显著减低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缩短麻醉拔管时间,疗效显著。

综合保温; 心脏外科; 围术期; 护理

Complex heat preservation; Cardiac surgery; Peri-operative; Nursing

随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心脏手术。然而,心脏手术是危险因素最多、难度最大的外科手术[1]。术中,麻醉药物作用,长时间、大面积的暴露体表,大量输血及输液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给机体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麻醉苏醒延迟、凝血功能降低、伤口感染率增加等。由此可见,保持术中及术后体温稳定,对减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我院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综合保温护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6~78岁,平均(69.2±6.7)岁;术式: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1例房缺修补联合冠脉搭桥,2例二尖瓣置换,4例室壁瘤切除联合冠脉搭桥,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5例二尖瓣置换联合冠脉搭桥,23例冠脉搭桥。实验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72岁,平均(69.3±6.6)岁;术式: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1例房缺修补联合冠脉搭桥,1例二尖瓣置换,3例室壁瘤切除联合冠脉搭桥,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冠脉搭桥,26例冠脉搭桥。纳入标准:(1)ASA分级Ⅰ~Ⅲ级者。(2)术前体温无异常者:术前1 d体温平均值为(36.5±0.5)℃,且无体温过低或者发热征象。(3)接受吸入、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者。(4)术中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5)可耐受将温度探头置入肛门者。排除标准:(1)术中因患者体温低于34 ℃或者高于38 ℃,而必须停止增温或者保温举措者。(2)术中诊断和术前诊断结果不相同,需临时改变术式者。(3)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者抗精神病药物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治疗前均通知家属及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保温措施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如采用空调控制室温在22~24 ℃,接送患者过程中盖好棉被,术中盖双层大单等。

1.2.2 观察组 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具体如下:(1)动态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将W0001F型温度探头置入患者肛门,连接麻醉机(Datex-Ohemeda)温度模块,实时监测患者直肠温度变化,为更正及调整保温方案提供可靠依据。(2)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术前1 h,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6~28 ℃,手术开始后,确保手术室温度始终维持在22~24 ℃,直至手术结束。(3)采用充气式升温毯。充气式升温毯共有三个温度档,即低温档(32 ℃)、中温档(38 ℃)及高温档(43 ℃)。一般情况下,先应用高温档,然后再根据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合理调整温度。手术开始后,用充气式升温毯覆盖患者下肢,升温毯上再覆盖手术单。此外,还应用棉垫包裹患者输液肢体及头颈部。(4)加温输入液体。将电子加温器连接在患者的输液管道上,调节温度至37~40 ℃。(5)术中应用人工鼻,以确保患者呼吸道温度恒定。(6)减少体腔散热。冲洗液应先预热到37 ℃左右方可使用;此外,还应用温水浸泡盐水垫。(7)术后保温。手术结束后,通知病房将病室温度调至22~24 ℃。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寒战发生率及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麻醉拔管条件[2]:呼吸频率大于10次/min;呼吸潮气量大于8 mL/kg;停止给氧5 min后,氧分压不低于患者麻醉前水平;患者呛咳及吞咽反射均已恢复正常。根据Guffin等提出的寒战等级评价标准,对患者寒战情况进行5级划分。0级:无寒战;1级:外周血管收缩或者立毛肌收缩;2级:伴一组肌肉活动,但活动较为轻微;3级:超过一组肌肉活动,且活动程度中等;4级:全身肌肉持续性强烈活动。当寒战分级≥1级时,视为出现寒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对比 见表1。

组别例数术前温度/℃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输血及输液量/mL尿量/mL对照组4036.4±0.3186.3±30.5256.3±53.42092.6±102.8304.2±49.5实验组4036.5±0.4190.4±29.6235.2±50.72047.4±116.7315.3±47.4t1.2650.6101.8121.8381.024P0.2100.5440.0740.0700.309

2.2 凝血功能 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5.3±2.0)s及(41.4±2.6)s,实验组分别为(13.6±1.3)s及(34.5±3.2)s;t分别为4.507,10.584,P<0.01。说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均更短。

2.3 两组麻醉拔管时间对比 手术结束后,对照组麻醉拔管时间(26.8±11.6)min,实验组麻醉拔管时间(18.3±11.2)min,t=3.334,P<0.01。说明实验组麻醉拔管时间更短。

2.4 两组患者术后SSI及寒战发生情况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SSI及寒战发生例数对比 例

3 讨论

手术时,因手术室环境温度较低、麻醉药物作用、开放体腔、皮肤消毒、使用冷的冲洗液及灌注液等,致使散热增加,患者体温随之降低。Wogan GN等[3]发现:50%~70%的患者会出现术中低体温,术中体温下降会引起肢体发麻、发凉、寒战等不适感受。高静等[4]指出,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影响患者免疫、凝血及循环系统功能,还可增加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由此可见:积极的保温措施对减低心脏外科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增进患者舒适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析综合保温的临床疗效方面如下:(1)减少寒战的发生率。牟德芹[5]指出:寒战是术期低体温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65%。寒战可引起不自主性肌肉活动,增加机体耗氧量,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心脏外科患者预后情况。采用综合保温护理的实验组寒战发生率仅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5.00%(P<0.01)。兰晓娥等[6]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综合保温护理,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略低于本研究,这可能与手术时间远长于本实验有关。然而,兰晓娥等[6]采用的综合保温方案,仅局限于室温保温及下肢保温,保温措施不够全面。(2)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若患者术中体温过低,凝血物质活性随之减低,继而引起凝血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7-8]。本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3)缩短术后麻醉拔管时间。术中、术后体温过低,患者肝脏代谢功能减低,异丙酚、阿曲库铵等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拔管时间相应延长。本文实验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4)减少SSI的发生率。术中体温过低,患者皮肤血流量减少,组织氧供减少,往往伴随胶原合成抑制及蛋白质消耗,患者手术伤口抵抗力随之减低。对照组SSI发生率为10.00%,明显高于实验组0.00%(P<0.05)。洪彬源等[9]在老年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实施围术期保温护理,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但SSI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这可能与洪彬源等[9]的保温方案仅局限于术中,对术前及术后保温重视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减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缩短麻醉拔管时间。然而,本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实验样本量过少;患者年龄、术式相近,而并非完全相同;术后未就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等,所以,实验结果仍有待于同手术、大样本、长时间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1] 袁媛.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7(7A):163-164.

[2] 范满祥,叶玮,徐小英,等.综合保温措施对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54-1055,1063.

[3] Wogan GN,Dedon PC,Tannenbaum SR,et al.Infection,inflammation and colon carcinogenesis[J].Oncotarget,2012,3(8):737-738.

[4] 高静,李玉芝,边立芳.全身麻醉术中体温管理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31-5033.

[5] 牟德芹.围术期保温对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影响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23-524.

[6] 兰晓娥,程伟琴,王巧玲,等.综合保温预防腹腔镜术中患者低体温的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2-1983.

[7] 张波,王晓丽,朱学敏,等.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应用IABP的监护[J].护士进修,2011,26(18):1697-1698.

[8] 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6-3378.

[9] 洪彬源,杨承祥,刘洪珍,等.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1):2815-2817.

吕红(1983-),女,江苏,本科,护师,从事重症医学护理工作

R473.6,R654.2

B

1002-6975(2015)08-0739-03

2014-12-12)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寒战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切口在成人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