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2015-02-20 07:51李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死亡率溶栓心肌梗死

李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李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2 h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药物不良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 集束化护理; 预后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uster based nursing; Prognosis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持续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心肌酶谱的异常,进行性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AMI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患者在100万以上[1]。随着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已降至5%~10%[2],多发生在未及时治疗患者初发病的早期,尤其1~2 h内。因此,新发AMI患者的早期治疗对减低死亡率至关重要,一般入院后立即开始治疗,并与诊断同步进行,对护理工作来说更是要求简洁、有效、迅速。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配合急性AMI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MI患者 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栓性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诊断情况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一般急救护理。(2)用药护理,包括正确给予药物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3)手术患者护理,包括一般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观察等。(4)健康教育,包括正确饮食、休息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

1.2.2.1 关键环节实行程序化护理和PDCA护理循环改进护理质量 具有PTCA指征并施行手术的患者,制订程序化护理表格,每执行一项在执行表格后做好记录,避免遗漏[4]。对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实行PDCA护理循环,逐步提高护理质量[5]。

1.2.2.2 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对所有患者采取逐级半卧位的体位护理措施,改善心脏机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病情恶化[6];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AMI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电图诊断培训,熟练掌握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7]。溶栓患者严格掌握冠状动脉再通指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再梗等表现[8]。

1.2.2.3 压力管理与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因疼痛和复杂的抢救治疗,常引起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应激性兴奋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干预组所有患者入住AMI特护病房,设置专业压力管理护士[9],病房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10],找出其它焦虑原因,给予针对性疏解。

1.2.2.4 多学科联合护理查房 对AMI患者开展多科室联合查房,急诊科、导管室、CCU、心内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针对每一个AMI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找出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1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比较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例(%)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护理理念,其基本原理是将某一疾病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预后的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于同一患者,并经过合理组织有效地执行,以求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12]。AMI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尤其是发病后前72h的治疗和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理念,将目前能有效改善AMI患者预后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运用,取得较好疗效。

入院抢救,并发症监护,溶栓治疗,PTCA治疗是AMI治疗的几大组成部分。AMI患者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2h内,入院抢救的关键是降低死亡率,本研究中对照组AMI患者的死亡率约为8.6%,与文献[2]报道接近。干预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提示入院抢救高浓度吸氧和密切的心电监护对降低死亡率有效。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AMI抢救成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从提高护理人员监护能力的角度出发,干预效果良好,干预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4.3%,从发生率看,明显低于文献[9]中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提示集束化护理较单一护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4]显示:AMI患者溶栓后出血率约为20%,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极大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研究[13]表明:PTCA治疗AMI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73%,本研究中干预组无一例发生感染,对照组4例发生感染,虽然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发生率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较传统的单一护理措施能更好的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本研究的局限性:AMI患者根据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非ST段抬高患者一般给予药物治疗即可缓解,ST段抬高通常需要溶栓或PTCA治疗,治疗措施的差异对护理工作有不同的要求,本研究未将两类患者分开研究,因此,针对不同分型的AMI采取不同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是是本研究后续工作的重点。

[1] 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6):600.

[2] 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3] 杨跃进,杨进刚.第三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2(5):399-400.

[4] 何琨,尹君,俞利强.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山东医药,2012,10:91-92.

[5] 张万秋,丁美红,阮中宝.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4):5950-5952.

[6] 李姝颖.体位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77-779.

[7] 万良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吉林医学,2013(13):2606-2607.

[8] 李新霞,罗琼,肖亚红,杨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实用预防医学,2012(1):146-147.

[9] 朱凌燕,卢惠娟,许燕玲,等.压力管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34-538.

[10] 杨黎,黄惠根,吴兰笛,等.音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7):1928-1931.

[11] 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12] 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8-2040.

[13] 童向红,张阳芳.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0-61.

李莉(1984-),女,本科,护师,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

R473.54,R542.2+2

B

1002-6975(2015)08-0742-03

2014-10-20)

猜你喜欢
死亡率溶栓心肌梗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