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致辞

2015-02-21 00:38文/刘
音乐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民族

文/刘 辉

高端对话致辞

文/刘 辉

6月8日,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学术活动“高端对话—— 中国民族声乐传承、发展与创新”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刘辉院长在会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院长、嘉宾、专家、朋友们:

火红的六月,是最美丽最热情的季节,山岗绿满,夏花烂漫。在这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六月,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已进行到了第三天,如果说昨天马秋华等八位教授和前天我的师生音乐会为我们送上中国歌唱艺术美的享受和大餐的话,那么,作为本届交流展期间最具学术内涵的高端对话,集中了多位教育家、歌唱家、理论家、作曲家,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术思想的盛筵。

民族声乐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说她古老,是因为人们自从有了劳动就有了歌唱,歌唱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人类创造了艺术,创造了歌唱。几千年来,随着人类不断进化、演进和发展,人们歌唱生活、歌唱劳动,人们用歌唱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说她年轻是因为,民族声乐真正进入高等教育不过百年,但这过程中却经历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无论哪一阶段,民族声乐始终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发展而壮大,始终与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脚步结伴而行,在各历史时期都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其他艺术无法替代与比拟的。

尤其是近三十余年来,民族声乐无论是在演唱教学、人才培养,还是在理论研究、作品创作、艺术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金铁霖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将民族声乐理论研究高度概括为“中国声乐”的理论概念,总结出了民族声乐学习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再回归到自然科学阶段的“三个必然阶段”,概括出了民族声乐发展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并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上总结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的“七字标准”。王瑞江教授针对民族声乐发展观和民族声乐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继承传统而不‘土’、借鉴外国而不‘洋’”的观点,指出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吸收和融汇外国优秀音乐艺术的优点和长处。全国各专业音乐院校也在教学、艺术实践、理论建设和作品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今天的成绩是经过几代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辛勤耕耘换来的,是几代人近百年风雨兼程踏着壮美的历史脚印一路走来的。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教学、演唱本体的事情,她与理论研究、与作品创作密不可分、齐头并进,这才是完整的学科体系建设。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需要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们的共同努力。关于民族声乐艺术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属性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现实的、文化的眼光来审视和研究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文化根基,只有站在中华文化的层面来思考、探讨其发展趋势,才能理清思路,看准方向,进而进一步处理好继承、借鉴、提高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属性研究是民族声乐演唱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是并存共生的。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紧密结合,与广大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需求密不可分。作品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演唱艺术又是传播优秀作品的必然途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作品推动。近年来,民族声乐作品呈现繁花似锦之势,许多歌唱时代、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提高了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科学性,从而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程;同时,民族声乐发展又可以带动作品创作的繁荣。

经过几代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努力,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体系已经建立,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绩。艺术实践是培养民族声乐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有机结合、学和用紧密相连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为音乐表演专业,必须重视教学与实践,将二者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民族韵味、民族气派、民族情感、民族语言、文化神韵等诸方面进行研究,坚持学术的继承性、开拓性和前瞻性,使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和理论建设与时俱进,学术研究日趋多元化,理论积累日趋系统化,教学实践日趋科学化,艺术实践日趋多样化。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热情,同样需要理论与方法的支撑。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由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音乐周报》、《歌唱世界》编辑部、《乐府新声》编辑部、《音乐生活》编辑部联合发起主办的高端对话,邀请到了全国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家、歌唱家、理论家、作曲家,共同总结、回顾、交流、展望中国民族声乐在文化研究、教学研究、艺术实践研究和作品创作方面的成绩、经验、心得和体会,共商民族声乐今后发展大计。

我们主办这个交流展,意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去年10月15日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中国民族声乐在今后发展建设中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如何更好地歌唱祖国、歌唱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讴歌而展开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完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坛的交流与探讨、展示与学习,收获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收获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感谢各位院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院,感谢本着对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建设的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来传经送宝、交流经验的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们,感谢高端对话各主办单位,感谢社会各界对本届交流展的鼎力支持。预祝本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各项活动圆满成功!祝大家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 吴家军)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