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勤奋而立 自得独创之见

2015-02-21 11:50彭树智
关键词:治学学者学术

彭树智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9)

大学本科时,读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书,对他的治学精神深表敬佩。他曾有总结一生的治学诗:“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当时,我对他的人天“三七开”提法有不同看法,于是写了以下感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勤奋学习,功效必见。”现在,坐八望九的我,对治学多了些经验和理性,对学术的规律性和治学者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些体悟。

学术的要旨在学,学贵勤奋而立,自得独创之见,这是学者的本真所在。我在负责西北大学历史系、文博学院和中东研究所工作时,曾经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协作”十字学风。它是以勤奋为基础、以严谨为要求、以求实为原则、以创新为方向、以协作为合力,其中贯穿着献身、科学和进取相互联系的三种精神。

勤奋,是我用来取代“刻苦”一词的。“刻苦”取自韩愈对柳宗元“居闲曾自刻苦,务记览”的赞誉。学者治学,离不开下苦功深入钻研,这是对的。但从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意义方面考虑,我选择了“勤奋”一词。勤奋,是勤劳奋进,它具有巨大的、锲而不舍的人格力量。学术是人类文明的事业。勤奋是人生敬业的本色。韩愈《进学解》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术史昭示,只有脚踏实地、不懈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人,才能深刻领悟到勤奋的力量。在中华文明中,勤奋劳动是优秀的品德。人勤地不懒,勤劳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天道励志,所以要志存高远;人道励勤,所以要立地实干。《孙子·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可以把这句话转义于治学:学者,勤、严、实、新、协也。学者从勤奋开始,把严谨、求实、创新、协作贯通为一体,组成治学的坚定、坚韧和坚守的巨大力量。

勤学是学者治学的基本劳动实践。它需要勤读、勤问、勤思、勤写、勤交流,切磋探研,取长补短,使自得独创之见能自圆其说。学术上有不同声音和争论,这是正常现象,否定和超越是恒常规律。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言:“不能自圆其说的哲学,绝对不会完全正确;但能自圆其说的哲学,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最富有成果的各派哲学,向来也包含着明显的自相矛盾,然而正因为如此,才部分正确!”这是治学者的自觉之言。这也许正是我在本文开头讲的赵翼“学语苦难圆”的真正原因所在,而且也是学者勤劳耕耘、孜孜以求的动力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学人要学而时习之,学术生命不止,学习不止,要活到老,学到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学与善学,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从而由爱学、好学、乐学而升华为勤劳奋进的诗意生存的审美人生境界。我认为,勤奋自立而得独创之见,在于有独特的学术个性,而不能“邯郸学步”。《庄子·秋水》中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寿陵,燕国城邑;邯郸,赵国都城。寿陵有位叫余子的人,到邯郸去学赵国的“国能”——走步(可能是一种健身的养生体操)。由于他不善学习,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而不思创造,因此,不但没有学到此种新的走步技艺,而且忘掉了原来行走的步法。最后他连走路都不会了,是爬着(匍匐)回去的。这个寓言启示我们,一切唯书、唯上、跟风、流俗、食洋不化、泥古不进,都是学习上的僵化之路。

人老了,思想不能僵化,学术生命不能缺钙。补钙之法之一就是勤学。现在有八十为下寿、百岁为中寿、百二十岁为上寿之说。依此说法,我在下寿之时,完成了近130余万字的3卷本《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出版)之后,在2012年又写成“下寿之作”——《老学日历》50余万字书稿。八十为老年的大坎,人老诸事懒,独不废学习。学术生命不止,学习不止。学习是终身事业。我沿着过去习惯,日写千字文、月作一个专题,记录下所学、所思、所得,年终统计,竟达数十万字。这本《老学日历》正是“日历体”的学术随笔。为了叙说“学贵勤奋而立自得独创之见”的道理,我将其中的“卷首五题”分述如下:

一 、题铭

“知足:尽责知足,尽力知足,尽心知足。

知不足:学习知不足,学问知不足,学思知不足。

有为:为真求知,为善从事,为美养心。

有不为:不为名缰,不为利锁,不为位囚。”

以上是《老学日历》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的座右铭,是从勤奋学习中自得的人生铭言。学习是学人的精神追求、责任、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说到底是把“人”字写正写好。“人”字一撇一捺,看似容易写,其实是最不容易写的。“人”字要用一生的时间,并且要用心、用力才能写好。所以,这个座右铭是放在本书稿《人的原问》这一节中。这是我对做人做学问的首要体悟。

二 、题言

“知物之明,知人之明,自知之明,交往自觉,全球文明。”

以上是《老学日历》中的“文明交往自觉五字言”。人类文明史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的自我身心之间的交往互动规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对这三种关系“文而明之”的自觉性。唯有此种文明交往自觉,方有全球的文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是文明自觉的语言。清代学者全祖望所讲的“学贵自得,心明则本立”,也说明了知物、知人、知自我身心这“三知之明”,是学习的根本问题所在。

三 、题辞

“博学而约取,审问而问学,慎思而自得,明辨而鉴裁,笃行而为公。”

以上是《老学日历》中的“学行辞”。在这里,我把《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去助词而用约取、问学、自得、鉴裁、为公加以补充而成的学行命题。辞,如《荀子 ·正名》所述:“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约取是博学的目的,问学是对审问的追问,慎思是勤奋学习而后的成果。鉴裁为明辨之后的选择,这是虞亮对王羲之“清贵有鉴裁”的赞誉;而为公对笃行则是方向性的指引,如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中,把“公”字置为首训的“天下为公”那样文明自觉的、少有的弘大气魄。

四、题诗

“西潮涌起东潮动,西方东方异中同。水流河东与河西,气变东风又西风。西园载酒东园醉,东茶咖啡西洋醒。世界熙攘为权利,环球哪复计西东!历史统一于多样,事物万变归常恒。分斗合和均智慧,人文良知化大成。人类关注生产力,交往自觉共文明。”

以上是我在《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第2版序言中的一首诗,名之曰《西东谣》。该书系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收入《老学日历》时,又作了修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根深蒂固,我从全球文明化、人类交往自觉化角度上,写有此诗意治学之作,以表文明史观。

五、题史

“爱自然,为人类,自然史,人类史,科学双轮驱动,天文人文,共同创造优秀文明成果。”

以上是《老学日历》第十编《自然人类·编前叙意》中的一段话。此编收集了关于哥白尼、威廉·哈维、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及马基雅维利、马尔萨斯、亚当·斯密、索罗的生平与思想的学习笔记,旨在沟通自然科技和人文社科两大科学于人类文明交往自觉的宏大历史进程之中。

回顾《老学日历·卷首五题》写作之时,正是《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第2版付印之年。我引用该书序言最后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1991年,完成《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书稿时,我正值坐五(十)望六(十)之年。现在写这本书再版前言时,已经是2012年的81岁而望90岁之年了……现在回首过去,才感到时间真是不饶人。面对这本书,即使想再作修改,也力不从心了。好在我的头脑不会停止思考,也不会放下手中的笔。只是按老龄规律,量力而行,以暮年夕阳之光,再添一柱新烛,为烛照人类文明交往自觉之路而尽绵薄之力。”

2014年12月24日于北京松榆斋

猜你喜欢
治学学者学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分期付款
学者介绍
教授治学:追逐权力还是捍卫权利?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