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更新理念,加快草品种育种进程

2015-02-21 18:11云锦凤
草原与草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草种草业牧草

云锦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抓住机遇,更新理念,加快草品种育种进程

云锦凤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

草品种育种工作是我国草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草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地对优良草品种及优质种子数量的需求急剧增加,使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草品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育种的目标需要向多元化转变,传统的育种体制需要更新,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迫切需要提高。我们需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我国草品种育种工作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 草品种在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草品种是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草品种是草地农牧业重要的生产资料

草品种是农牧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对提高饲草产量、品质,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性,扩大栽培种植区域有着重大作用。优良草品种产量增幅通常可达20~30%,因而是农牧业生产增收增效的重要手段。培育优良牧草品种数量的多少,新品种培育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改良退化天然草地、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便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草品种是生态建设保护与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以城乡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适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环境绿化和美化的草品种,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1.3 草品种是草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草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草业不仅有很大的产业关联度,而且自身也有丰富的产业内涵,牧草栽培与加工产业、牧草种子产业、城乡绿化等一批子产业群构成了庞大而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草业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核心是优良草品种,它是实现草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草业及相关产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

2 我国草品种育种的成就

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我国草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育成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应用

采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外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多种方法培育出一批优良草品种。截止2014年底,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品种达475个。其中,育成品种177个。这些品种相继在各地不同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2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成效显著

到目前为止,共搜集、保存、鉴定了国内草类种质资源500多种,3000余份,从国外搜集到300多种,4000余份珍贵的草类种质材料。在国家作物遗传资源长期库的基础上,建立了2个国家牧草中期库,已保存草类种质4000余份。在不同气候带建立了5处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对3000多份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等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并建立了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网站。初步形成了长期库、中期库和资源圃三级保存体系。

2.3 生物新技术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迅速,在草品种育种领域初步建立了重点草种的遗传转化体系,苜蓿、冰草、高羊茅、黑麦草等重点草种已获得转基因植株。传统草品种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已开始进入实验阶段,对我国现代草品种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将产生重要影响。

2.4 草品种良种繁育和种子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

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对草品种种子的需求,全国已建成8个高标准的重要草品种(苜蓿、羊草、冰草等)原种繁殖场,面积达4.5万亩;建立种子扩繁基地66处,面积达109万亩,并在全国建立部级牧草种子检验中心4处。大大改变了我国草品种种子严重短缺和依赖进口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了种子检验的技术体系。

3 我国草品种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育成的草品种数量和类型少、育种目标单一

目前,全国经审定登记的草品种仅有475个,而且育成品种比例较低,一些品种的生产能力、抗逆性能不突出,专用品种少。有的品种出现了严重退化,导致品种性能降低。长期以来,我国草品种育种目标主要是培育畜牧业发展需要的高产型牧草品种,用于放牧型人工草地的耐牧性和适于混播型的牧草品种少,用于生态建设、绿化观赏及其他方面需求的草品种更少,这与我国草业发展对草品种的多样化需求相差甚远。

3.2 育种方法陈旧、育种周期和品种更新换代周期长

我国育成的草品种大都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和方法育成的,耗时长,效率低,现代生物技术在草品种育种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草品种更新换代周期长,多数品种已长达十年至几十年,如公农一、二号苜蓿品种已有近50年的历史,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

3.3 种质资源研究严重滞后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类种质资源,但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目前的研究还处于面上的考察、搜集、评价与入库保存阶段,缺乏对重点草种的全面考察、搜集和系统评价;对重点草种的核心种质研究甚少;特殊种质的发现和创新不足;尚未建立标准化的草类种质资源评价体系,评价信息及实物很难被育种者及时共享。

3.4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草品种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草产业发展很快,需要大量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而我国草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很不健全,种子质量优劣混杂,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草产业的发展。

4 加速我国草品种育种进程的建议

4.1 构建新的草品种育种目标体系

随着我国草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草品种需求的迅速扩大,急需调整草品种育种目标,要从培育饲用型牧草品种的单一目标,尽快转向培育饲用、生态、绿化美化、草田轮作品种等多元化目标。在每个一级育种目标下,应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若干二级育种目标,建立一个新的草品种育种目标体系。突出品种的区域化、功能化、系列化和实用化,加速育种进程,最大限度发挥新品种的作用。

4.2 全力推进常规育种与生物新技术育种的有效结合

在继续完善和普及常规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草品种育种的高新技术。常规育种与生物新技术育种相结合,弥补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增强对植物遗传性状改造与利用的定向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育种的可操作性,加快育种步伐,缩短新品种更新换代周期,提高品种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4.3 加强种质资源搜集、研究和利用。

种质资源是优良草品种选育必须的育种材料,是育种科技创新的前提。我们必须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和筛选等基础研究。立足国内,兼顾国外,着重对国内珍稀、濒危、特有和优异野生草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搜集和保存。优先进行当前育种目标急需的种质材料的系统鉴定、评价和筛选,以提高育种效率。

4.4 完善草品种良繁和质量监控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气候适宜区域建设良种繁殖基地,根据不同草品种特性确定相应的繁殖方法,建立以品种纯度为中心的分级繁殖体系,分草种、分地域制定和修订草品种的各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检验规程。实行草品种良种繁育基地认证制度,对全国草品种种子繁育基地进行资格认证和技术监督,以保证牧草良种的质量。

2015-03-05

云锦凤(1941-),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牧草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草种草业牧草
青海草业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2019年第11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