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5-02-21 18:19年大琦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年大琦

(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209)

一、背景与问题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平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并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当前,新媒体形式主要有新闻网站、网络论坛社区、博客、社交网站和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QQ、飞信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人群,是新媒体信息主要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是新媒体最主要的使用群体之一,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民中最大群体,占比25.1%[1]。

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导致纷繁复杂的观念形态充斥其间,诸如封建迷信、宗教思想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培育,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新媒体符合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生活方式、人际交流等习惯,深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大学生具有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缺乏抵抗力等特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阶段的青年群体,受新媒体的影响也更大。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有利的,但是也存在淡化政治、崇尚多元、功利取向、信仰异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导致大学生在深层次思想问题即信仰问题上产生偏差,也有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因素,特别是当前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有相当的影响和冲击,比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弱化和侵蚀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信仰问题,这已成为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首要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和延续,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下,尤其要加强研究和关注新媒体环境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发展、逐步成熟、趋于定型、可塑性仍有较大空间的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背景

当前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人员交往、信息传递、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多元文化思潮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这些都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背景。

(一)全球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时空范围被现代科技手段缩小为地球村,西方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和强势多元文化正在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中国的本土文化,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西方哲学思想、鉴赏西方艺术、体验西方生活方式和思考西方价值取向。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织使得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冲击,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等产生巨大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国内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发展不仅深受全球化的影响,而且还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迅速发展,目前正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和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各种观念、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在大大加快、社会格局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上述变化将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带来空前巨大的冲击,呈现出传统观念与新的观念多元并存的局面,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在诸多方面发生转变。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横行、传统价值观念淡化与个人主义相对膨胀、信仰缺失和理想淡漠等,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提醒我们必须根据这些变化来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时间上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内容无屏障”的状态[2],加上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新媒体的即时交互性使大学生沉浸于网络化社会生活之中,借助于新媒体表达自我,这使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有的方式及其效果受到影响。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影响,如果不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可能出现偏差,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兴载体

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与参与性、共享性与个性化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的传播特征,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崭新平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互动需要。新媒体快捷、及时、高效等独特优势,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接受性

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方式,通过自上而下、强制灌输的模式进行,已经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注重受众对象的需求和即时互动交流,从而使教育者和受众者之间产生较大的心理距离,影响实际的传播效果。而通过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使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渠道多元化,而且在虚拟网络环境下使师生淡化彼此身份,使接受者直面教育者的理论引导和直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新媒体的多媒体性、互动性不仅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无形之中有效提升了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共享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量、快捷的传输、深度的互动方式成为当今社会各类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也成为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意识形态传播争相利用的新平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越了时空限制,信息传播的共享性有效突破了传统价值观念传播的时空局限、途径单一和范围狭窄等不足。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当充分考虑新媒体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性,以多渠道的方式进行思想观念引导和价值观念辨析,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渗透性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借助信息的自由传播正源源不断地输入,要有效抵制和削弱西方强权网络霸权主义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渗透性,通过隐性教育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今大学生几乎是伴随着网络等电子传媒工具成长起来的,具有良好的信息传播教育的基础。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社会交互关系和交往空间,也以其特有的渗透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3]。而这些在新媒体空间接受的影响和习惯等也较容易转化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渗透性来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学习、研究的热情并进而内化为自我的价值判断标准。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大学生是信息网络时代新媒体庞大的使用者和受众者,教育者要高度关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作为受众对象的传播效果。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对新媒体的引领和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其成为传播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一)重视对新媒体引领和指导,发挥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生活的引领和指导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途径和新载体,不仅担负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任,还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新媒体自身信息传播特点、正向社会功能的发挥、大学生用户群体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与大学生生活的日益联系紧密等,决定了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登记备案、法律规范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来有效约束和引导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

通过必要的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发展,有效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形式、模式、范围、效果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全球多元文化时代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作用。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需要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网上精神家园为指引、加强针对大学生的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力度等方面来考虑。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因此要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信息集散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开放性沟通、建设性协商、主流化引导的功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网上精神家园,增强共同理想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更加认同和接受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引导大学生开展网络平台自我教育

在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中,主要是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出现,信息形式不够丰富,教育方式也主要是以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者强制灌输的方式进行。而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隐蔽性等技术特性,更融合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和互动技术等丰富多样的信息形式。其灵活性、趣味性和丰富程度都高于传统媒体,互动的形式和趣味的内容都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吸引力和传播模式的多样性,避免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直接灌输。大学生借助微博、微信、易班等多种新媒体自由便捷地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和相互交往,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反馈即时便捷,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自我教育新平台。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推动力,在整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主体。新媒体的广泛参与性使得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并根据新媒体环境呈现出的以法律规范为主导、依靠个体道德自律来维持秩序的空间特点,通过自我教育方式引起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共鸣。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大学生对新型网络传媒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自主、愉快地参与活动,促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提高价值观教育成效。

(三)有效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搭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平台

当前高校传统的校园BBS论坛、博客等社交媒体和价值观教育主题网站因功能和技术的落后,难以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针对高校现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吸引力不强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

首先,充分发挥以易班学生互动社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互动新媒体,上海市教委党委在全市高校中逐步推进易班学生互动社区,该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易班平台具有鲜明的大学特色,拥有资料库、易班公开课、易班笔记、话题等具有典型大学生活特点的网络应用,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4]。要充分利用易班新媒体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努力将易班建设成为融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通过易班手机客户端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覆盖。

其次,将易班学生互动社区与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有机融合,构建以易班为核心的价值观培育大平台。易班主要优势在于独特校园教育资源,微博、微信、人人网和QQ等新媒体主要基于用户相互关注、兴趣分享、即时信息交流,要充分发挥易班自身融合微博等多种web2.0应用技术来主动与商业新媒体加以对接,建立一个功能丰富、互动便捷、教育特色鲜明的网络新平台。通过设立价值观教育主题讨论话题、开通专题微博热门议题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合理运用易班平台的议程设置和公共讨论空间,采取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导与自下而上的凝聚整合,使教育活动更具亲和力、互动性和大众化。以易班为代表的新媒体,集成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伴随着大学生网民积极参与和使用,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交流、互动新平台。

(四)着力提升新媒体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

发挥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不仅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还需要注重新媒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巩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进一步增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新媒体专业队伍。专业队伍主体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行为习惯以及话语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各高校迫切需要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特点和当代大学生思维行为特点、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的“专家型”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在新媒体时代,专业队伍必须具有敏锐的媒介信息意识,深谙网络交流技术,深入研究和掌握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和沟通方式,实现师生之间良性互动。

要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的网络诉求,必须加强对新媒体专业队伍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增添新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涵盖大众传播理论、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体的操作技能及实战训练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开展新媒体工作锤炼,增强专业队伍自身理论积累的“深度”与“厚度”,使其成为兼具传播理论知识与媒体宣传技能的网络“意见领袖”,不断提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的效果[5]。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推动,提升新媒体专业队伍的整体媒介工作能力,进一步整合高校、媒体机构、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五)打造意识形态的“文化代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方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好莱坞大片和圣诞节、情人节等多种文化途径来占领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话语权地位,而这些“文化代码”无不代表着西方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宣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任,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但是,目前高校“两课”存在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这些问题既带来挑战又带来启示:要有效加强意识形态的文化包装,打造“文化代码”,同时创新新媒体平台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方式,真正掌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大学生长期接触西方“文化代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西方话语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出现,不能一味地加以简单排斥,而是要辩证地借鉴经验,将意识形态话语注入现有流行的“文化代码”中,着力打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独特“文化代码”,以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和立体化的传播方式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还需要创新话语方式,确保新媒体时代“文化代码”在大学生中得以广泛和高效的传播。“文化代码”的包装形式多样,但其内核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普遍性价值所在。而话语方式的动态创新则需要根据社会领域具体情况来分析,具体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就是针对不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灌输式、缺乏互动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通过创新话语方式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权。首先,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对其加以价值引领。新媒体平台上的名人效应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巨大影响效应的网络舆论领袖、社会演艺名人和专家学者来引导。他们以其特有的身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带头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在校大学生产生良好的模范示范作用,必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6]。其次,要充分挖掘青年大学生群体文化特征,通过新媒体“微言微语”来实现思想引领。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把握青年大学生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加强对新的文化形式和品种的研究和引导,以最接地气的网络语言、最流行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观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潜移默化地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动占领新媒体意识形态空间,通过创新话语方式来辅助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7]

[1]CNNIC.第34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1)[2014-08-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2]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0-55.

[3]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7-128.

[4]年大琦.基于易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2.

[5]刘奇.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3(12):137.

[6]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63-267.

[7]王永灿,吴磊.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嬗变及引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