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探索——德阳市旌阳区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2015-02-21 06:38杨昌平江一华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机农户经营

杨昌平 江一华/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局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探索
——德阳市旌阳区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杨昌平江一华/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局

1基本情况

德阳市旌阳区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集机械化耕整、育插秧、植保、播种、收割于一体,以扬嘉镇为服务基点,为全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该组织自2008年7月成立以来,主动开展各种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实践和探索,走出一条为农民“一条龙”订单作业和“三代”(代耕、代种、代收)服务的合作发展之路。到2013年底,入社社员由最初的15人发展到68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由最初17台发展到5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0台、联合收割机10台、乘坐式插秧机16台),固定办公场所120 m2,库房800 m2,固定资产400多万元,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2基本做法及成效

2.1立足实际,创办经营主体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离土不离乡创业,农村出现闲置搁荒土地现象,面对“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2008年7月,旌阳区扬嘉镇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发起人刘述明是旌阳区扬嘉镇的退休农机员,他利用多年积累的农机技术经验,主动联合该镇15户农机手以农机具折价入股模式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改以前农机户单打独斗的局面,以机耕、机收、机播、植保等全程式农机作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按照“民营民管、利益共享”原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方式,合作社核心社员以机械化插秧为主营业务,逐步摸索出“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模式,以此来稳定农村农业生产和支持劳务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合作社致富的新手段,更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耕种中分离出来,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的重要举措。

近3年来,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和实践对农户实行“一条龙”订单作业和“三代”服务,已完成作业面积0.47万hm2,农机作业收入1 000多万元,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如今,外出务工或离土不离乡创业农民对农机合作社有了新的认识。

2.2创新经营管理服务方式

在经营上,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的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插、机播、机收、信息技术咨询等业务,其利润分配采取2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农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人单机核算,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1年分配结算1次。

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岗位责任制度》《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低于市场价的服务价格,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服务上,根据不同需求,充分发挥机械替代作用,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服务方式。一是全程服务实行机耕、育插秧、机植保、机播、机收“一条龙”服务的订单作业服务模式。合作社年初与农户签订作业服务合同,农户既省事又省心。二是探索单项作业服务,对农户实行代耕、代种、代收单项服务,农户可自由选择。有了“三代”服务,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打理,可以放心又安心地去干他们自己想干的事情。许多尝到合作社订单作业和“三代”服务甜头的农户,带动其他农户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户的“双赢”。

2.3效益明显,前景可期

据统计,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一条龙”和“三代”农机作业服务,可为农户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和管理成本30%以上。以机插秧与人工栽秧对比为例,机插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节约秧母田,每公顷大田可节约秧母田1.5 hm2,可种油菜、小麦,增收1 200元;二是节约育秧管理费1 200元;三是节约人工插秧费每公顷45个劳动力,节约费用3 000元;每公顷大田的这3项费用可为农民直接增收节支5 400元,仅扬嘉镇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400余万元。同时,高性能机插秧具有单位面积穴数多、有效穗高、空壳数低等特点,产量与人工插秧相比增加10%~20%。该社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生产,实行“八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管理;机插秧水稻从机耕到机播、从机插到机灌、从机防(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到机收,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单产达到9.3 t/hm2,比常规栽植的水稻平均增产900 kg/hm2。2014年,带动全镇实施水稻机插秧超过100 hm2,增收粮食超过108万kg。

由于水稻机插秧有规模、质量高,秧苗长势好、产量高,受到农民一致好评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社员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仅2013年该合作社实现盈利33万元,并按股分红,同时合作社核心成员按照“股份+工资”模式总收入最多超过10万元,最少5万元,平均每户年收入高出入社前3万元左右,普通社员一般也分红1万多元。

在刘述明带领下,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近3年来,青花村张坤青、张坤友等10多户农机大户,纷纷踊跃参加“一条龙”订单作业与“三代”农机作业服务。2014年该合作社实现新增“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面积200 hm2,农机作业收入1 000多万元。尤其是机插秧面积,由2008年成立之初的46.67 hm2发展到2014年的1 200 hm2,使扬嘉镇机插秧率达50%以上,2015年可创作业收入460多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实现了增收节支,并为无劳力的困难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初步凸显了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

在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下,扬嘉镇先后成立了茂丰、富丰、云冬、勇富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超过2 000 hm2,作业区域从扬嘉镇拓展到相邻乡镇和其他县、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3存在的突出问题

3.1组织形式不够完善

一是未形成经营合力。2006年至今,旌阳区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5亿元,共补贴机具1.9万多台(套),农机装备水平位居德阳市前列。但类似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还不多,多数农机户作业目前停留在单打独斗阶段,经营服务模式滞后,管理不善、信息不畅,农机使用效率不高,影响了旌阳区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二是结构松散,管理不够规范。尽管合作社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没有完全依据管理制度办事。社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凝聚力不强;组织结构松散,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员之间联系不紧,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3.2经营模式不够拓展

一是仅仅单纯提供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和“三代”作业服务,生产经营能力不强,未能变“帮人种”为“自己种”。二是从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不够。

3.3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基层农机服务机构撤并,导致农机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4对策建议

4.1规范合作社社会化组织,支持其做大做强

进一步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各乡镇可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鼓励本地农机户按照瑞丰模式建立瑞丰农机分社,立足本地辐射相邻乡镇,提供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和“三代”作业,进一步提升旌阳区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4.2加强政策配套,在基层推广和完善经营体系建设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方针,通过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政策配套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扩大合作社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全面提高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作业服务交易成本,保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整合现有的农机资源,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培育和壮大农机作业服务经纪人队伍,发挥他们在开拓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中介作用。

4.3变“帮人种”为“自己种”,大胆先行先试

充分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优势,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广泛吸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或进一步加大土地租赁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让农机合作社变“帮人种”为“自己种”,实现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既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也有利于推广新型农机具和农业生产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抗风险能力。下一步,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着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吸纳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或直接从服务对象手中流转土地的办法先行先试兴办农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力争达到经营效益最大化。

从长远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水平,代表了农户的种田水平,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只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起来,土地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才能大幅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才能显现,农业科学技术才能得到有效运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有人种地”“科学种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农机农户经营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不一样的农机展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