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品设计的视觉化研究

2015-02-23 07:14李甲
西部皮革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博物馆产品设计

李甲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视觉文化追根溯源,该名词及其概念,我们首先通过表面的名词概念可以分析,视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也会出现新的名词定义。一件产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才是产业文化的开端,产品设计中以自己独到的韵味来吸引占领新一轮的市场需求。我们的视觉文化更多的是折射在产品的外观及其色彩搭配上,首先我们的思想意识一定要端正起来。文化与商业价值也是成比例的要求,我们追寻的更多的是一份最初的执着。我们都学过哲学,哲学上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学会融汇贯通,举一反三。视觉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从字面上是由视觉和文化组成,实际上视觉文化绝对是一个交叉学科,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要从事交叉学科性的工作,确定一个科目即一个主题并围绕着它设置三到四门学科,然而这还不够。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新的对象,这个对象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因为它带来更高的不确定性、风险和随意性。“新的视觉文化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我们先从设计分类进行入手了解。视觉文化极其宽泛,约翰·沃克和萨拉·查普林从一般产品到文化产品中,将视觉文化的领域划分为四个部分。精致艺术中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工艺设计中包括工艺、产品、工业设计等。表演艺术和艺术景观中包括戏剧、马戏团、运动会等。大众和电子媒介包括摄影、电视、多媒体等。因为我本身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我想在这里多谈下工业设计和视觉文化的关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以功能性造型方式为中心的工业设计构建了人们日常生活关于产品的景观世界,产品视觉性成为一个最本质的概念。产品视觉性的表层结构指向产品可视化的外观,包括形状、色彩、质感等,既要体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也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设计的视觉转向预示着产品需要为视觉注入一些新的内容,视觉将成为“新感性”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与“新感性”共同来引领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在美国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导论》中提到这样的视觉文化概念,“新的视觉文化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即文化脱离了以文字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逐渐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1]。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提到人造材料家具的广泛应用,这不就是产品的最新语言表现形式。我国的历代家具制作的材料大都以木材为主。随着钢管和塑料家具的发展,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2]。

跨界融合的设计思路现在的地位日渐突出,视觉文化本是美术教育上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的产品设计要结合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等学科的整合发展。为迎合某些特定市场需求的产品,尤其是儿童市场的营销,我们更要接地气发展。视觉化因素已经成为我们购买商品的重要因素。我们参考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当代的英国博物馆将公共教育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馆内均设有专门的公共教育部门,为不同的中小学群体提供丰富多彩的参观和学习项目。英国是最早建立博物馆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早在1931年,英国教育委员会便发布了《博物馆与学校:公共博物馆与公共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备忘录》。该备忘展示了英国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列举了一些国内及国外的优秀案例。1988年,英国国家课程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可与博物馆教育相互连接。此后,博物馆馆方开始配合课程标准中《艺术与设计》学科的指标,针对不同学龄青少年分阶段制定活动手册,与学校紧密联系,提供详实的参观指南给学生使用。新世纪以来,英国大多数的国立、省立、私立博物馆与当地教育局的常规多样的合作模式。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A)为例,这家以设计艺术著称的博物馆与英国中小学《艺术与设计》课程非常契合,其官方网站上设有专门的学习教育版块。版块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不同研究阶段进行纵向分类,每一阶段均罗列出该阶段学生在参观前所需达到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并设置了学生回校后需要重点完成的作业及学习目标。不同的区域详细对应着不同阶段的展品、器具材料和参观者不同年龄层次可以开展的活动范围。例如,在小学阶段的发现区域,儿童可以在驻馆艺术家的指导下把玩一些艺术复制品,试穿各种道具服装,学习各种搭配的技巧并相互评论。到了中学阶段,则在小学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添加了更多的对艺术作品原作的欣赏,对画作历史背景了解等,要求学生从互相交流和讨论中获得艺术与设计的灵感。除去常规的参观学习之外,VA定期为中学团体举办特色时装设计展、装置艺术展,并请来艺术家指导学生的绘画和设计练习。同时,还在馆内开设了包括陶艺、视觉艺术、游戏设计等主题的工作室,供学生免费参观和参与制作。

视觉文化潮流早已经全球化并迅速发展着,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各种信息的集合和批判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1]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美),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本社,2015.

猜你喜欢
博物馆产品设计
博物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露天博物馆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博物馆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