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2015-02-23 11:47范延妮
西部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课程博士

范延妮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范延妮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指出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不能满足博士生科研和工作需求,提出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可提高博士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可使其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生力军。

建构主义;中医院校;博士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已经接受了系统的中医药教育,属中医药专业领域的高级学术型人才。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基本超过10年,大部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发挥博士生们在中医药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中医院校为博士生开设了博士英语课程。然而,博士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到课率低,应试心态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博士生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较重,时间较紧,难以按时到课;另一方面因为教材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内容过时,实用价值不高,影响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为此,相关学者对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1-4],结果发现多数博士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认为英语学习在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出国深造或工作中起重要作用;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希望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学习更多有趣的、实用的英语以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他们的思想;多数博士生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喜欢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与其他层次的英语教学有较大区别,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有各自的特殊需求。本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为例,探索适合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模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1 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根据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特点,确定建构主义作为其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 i a g et)提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5]。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6]。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1992年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该培养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需要各院校根据地区差异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与所从事的职业和科研工作不相关或不实用[7],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博士英语课程亟需进行改革。

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年招收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约70人,涉及15个中医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为其必修学位公共课程,开课时间为博士一年级两个学期,课时分别为90和54学时。为了解博士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本研究对2012级68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希望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依次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能力(43%);国际会议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6%);中医典籍翻译能力(23%);英语听说能力(8%)。该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非常注重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当中的论文写作和发表难题。另外,博士研究生也希望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翻译中医典籍,将中医文化传播至世界范围。这种层次较高的需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博士英语课程备受冷落的原因。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重新确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

2.1 培养目标 根据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为:

2.1.1 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阅读、翻译能力 能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医学文献,掌握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能将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翻译成英语,传播到国外。

2.1.2 英语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能力 能用英语撰写中医和医学学术论文,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和写作要求,并能根据期刊要求改进论文。

2.1.3 国际会议英语表达能力 能听懂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专业见解和研究成果,掌握国际会议规则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上述培养目标的落脚点仍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其内涵截然不同,体现了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和博士研究生的实际需求。

2.2 教学内容 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博士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可分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约占45学时,分述如下。

文献阅读和翻译模块以英文文献和中医典籍为研究对象,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熟练获取所需文献资料,理解英文医学文献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将中医典籍翻译成英文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模块的设计契合了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提高专业知识和促进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

学术论文写作模块重点涉及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和发表流程,并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思维、结构模式和语言特点。这一模块是为了提高博士生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技能,满足他们完成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定的实际需求而设。

国际会议交流模块以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为内容展开,介绍国际会议规则,了解国际会议范式表达和会议环节,注重文稿组织、演讲阐释、即席答辩、主持讨论等英语会话技能的提高,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选用的教材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中医英语》,而是增加了《中医英语翻译技巧》《医学英语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并以S C 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为范例,辅之以学术前沿动态信息和国际会议视频等,丰富学生的输入性知识,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2.3 教学方法 传统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4大要素,在各模块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学习环境,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以完成真实任务为教学目标,为英语学习提供真实情境和意义构建的平台,而小组教学法增加了学生互相协作和会话的机会,提高了课程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在文献阅读和翻译模块,确定每组同学完成两项任务,比如,一是从S C I论文中找出近2年内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超过30次的、作者母语为英语的5篇相关医学论文,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二是选取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中的某一篇章,将其翻译成英语,并与其他翻译版本比较异同,分析各自的翻译指导理论。每个小组均需将其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同学做出汇报,听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并回答他们的问题。而其他同学和老师都要根据小组的表现填写评分表,作为小组成员的日常项目得分,其他模块亦可照此展开项目教学。

例如在学术论文写作模块,确定的任务是完成一篇符合S C I要求的论文。教师首先以S C I来源论文作为范例进行讲解,分析论文结构和选题依据,体会写作思路和语言特点,学习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继而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选定题目,构思框架,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该过程可使学生对论文布局和语言使用有全新的认识,并掌握S C I科研写作的脉搏。小组成员主要在选题论证和论文修改环节发挥作用,通过互相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国际会议交流模块,主要以讲座和情景模拟展开教学。通过讲座介绍国际会议规则和语言特点,并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营造国际会议现场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演讲者和提问者等锻炼学生随机应变和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

上述模块的教学由英语教师、医学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完成,分别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擅长技能,帮助学生解决任务完成中遇到的困难,指导他们完成所有模块的任务。

2.4 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包括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两个部分,对于每个成员在小组活动和项目完成中的表现进行不间断跟踪记录,由教师、同学、个人3方共同打分进行考核,所得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学期末的考试由面试和笔试两部分构成,听取学生的口头报告和论文陈述,力争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旨在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差距,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与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专业学习密切相关。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的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师资问题,能够胜任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高水平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此类教师相对缺乏,应引起师资培训部门的重视,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或者专业教师也可通过进修成长为亟需的复合型教师。另外一个问题是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目前大多采取大班上课的教学体制,人数往往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人,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学难以开展,教师的工作强度也较大,需要在学校更深层次进行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1] 李丽剑,祖雅琼,马骏,等.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22-123.

[2] 刘雪莲,陈会军.博士生英语学习态度和课堂需求的调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191-193.

[3] 胡家英.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60-62.

[4] 肖飞.博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76-79.

[5]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构建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16.

[6] 孙瑜,吝美丽.基于学科背景的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31-34.

[7] 刘帅帅,张露文,张永春,等.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博士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60-661.

Exp loration on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or Doctor Students of TCM Universitiesw ithin the PerspectiveofConstructivism

FAN Yann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31,China

Problems such as old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dious teachingmethods exist in English course for doctor students in TCM universities,making it hard to satisfy doctor students'needs for English proficiency in research and work.This paper,w ith constructivism as its guide,discusses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teaching goals,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methods and evaluatingmethods for doctor students in TCM universities,w ith the purpose to improve their autonomy and enthusiasm in English study and cultivate them into talents in TCM culture transm ission and internationalacadem ic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vism;TCM universities;English teaching for doctorstudents;reform

R-4

A

1004-6852(2015)03-0061-03

2014-02-27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名科工程”青年骨干培养计划课题(编号ZYDXW1305)。

范延妮(1975—),女,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发展及中医文化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课程博士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制冷博士来帮忙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神奇博士感冒了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博士蚊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