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2015-02-23 11:47王彩琴王一敏
西部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半夏甘肃

王彩琴,杜 娟,王一敏,惠 娜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王彩琴,杜 娟,王一敏,惠 娜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半夏;资源;现况;甘肃省

半夏药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 h un b.)bre i t.]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临床用于痰多咳喘、风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症,药用历史悠久,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是一味常用传统中药[1]。

我国半夏资源分布广泛,除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省份外,其余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安徽、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其次在甘肃、陕西、重庆等地有不同数量的分布。栽培量较大的主要是甘肃、山西、山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区[2]。甘肃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半夏,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本研究对甘肃半夏的资源及质量研究状况结合产区调查做一分析。

1 甘肃野生半夏分布区域及人工种植区域

1.1 野生半夏分布区域 由于甘肃省域平面形态呈北西-南东方向狭长带状或哑铃形,这一特殊的平面形态形成了中药材四大产区: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药藏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秦药区包括陇南市、天水市清水县秦巴山地和甘南州舟曲县的东部,海拔700~3 600m,年降水量400~1000mm,年均气温6~15℃。该区山大沟深,地势陡峭,草木茂盛,气候温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天然药材品种有黄芪、红芪、纹党、杜仲、大黄、黄连、半夏等,大面积栽培的有黄芪、红芪、纹党、大黄、杜仲、川贝、半夏等[3]。按照野生半夏资源分布状况,甘肃省除了河西走廊的一些干旱荒漠地区,全省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但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和过度采挖,导致半夏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现在野生半夏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2]。

1.2 人工种植区域 甘肃省内栽培半夏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的天水市清水县、陇南西和县,是我国半夏主产区之一,被视为半夏道地产区,目前种植面积全国最大,2013年约3.5万亩,正常情况下,产量达7 000吨以上。

清水县域内各乡均有半夏种植,牛头河两岸的红堡、永清、白沙、太石等乡镇分布较集中,秦州部分地区也有小规模半夏栽培。2006年清水县半夏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3年半夏种植面积约1.5万亩。

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2004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并获“半夏地理标志”认证。半夏是西和县重要的药用栽培植物之一,在全县20多个乡镇均有大量种植,2013年全县半夏种植面积约2万亩,种植区域比较集中的是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十里乡等。西河半夏形态独特,上部球圆,下部钝圆,色白,外感光滑,质坚实,粉足,为道地产品。

2 品种来源

湖北及四川野生半夏资源是目前半夏栽培的主要种源。由于大面积垦荒、大量针对单子叶杂草除草剂的使用,破坏了半夏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野生半夏资源锐减,种源价格越来越高[2]。

据调查,甘肃半夏种子大部分从湖北收购,其余从四川、重庆等地购回,也有用天水市清水县及陇南成县、两当县的野生半夏种[3]。由于缺乏规范的种子市场,部分药农在每年采收后自行留种或播种时使用自采野生种子,还有从当地其他农户或从药材市场上购买种茎,因而在产区有时很难判断种子来源,种茎混杂情况时有出现。收集、整理半夏种质资源及建立种质资源库的工作非常必要。

3 栽培

3.1 甘肃半夏栽培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半夏自20世纪70年代由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经过多年发展,其栽培并没有长足的进步,人工栽培技术依然严重滞后。甘肃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种植半夏,与全国各地半夏人工栽培的情况一样,至今在种子来源、防病治病及高产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病虫害同样是导致半夏减产甚至绝收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根枯病是制约半夏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4]。这种根枯病发生在7~9月份多雨季节,这个时期是半夏块茎生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半夏块茎抵御外界浸染能力最弱的时期。在此期间,如果阴雨连绵,土壤湿度大,那么土壤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病菌就会侵入半夏块茎中并迅速蔓延,使半夏块茎在较短时间内腐烂,严重时可导致减产或绝收。2013年8月份,甘肃半夏种植区阴雨天气较多,产地药农不得不提前20天抢收半夏,使得半夏的产量及质量下降。

3.2 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关研究[5]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观察,确定引起甘肃清水半夏G A P生产基地块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室内药效比较表明70%甲基托布津的抑菌效果最好,58%甲霜灵锰锌次之;引起甘肃清水半夏疫病的病原为寄生疫霉,室内药效比较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药效最好,1 200倍抑菌率均为10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效最好,施药2次防效为97.4%[6]。黄天仓[7]报道了半夏小拱棚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漆燕玲等以《半夏组织培养技术优化及种茎工厂化生产体系研究》为题开展了半夏培养基及培养技术优化、快繁体系建立、继代扩繁体系建立、试管苗移栽练苗、大田繁殖、半夏种茎三级繁育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半夏种茎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采用经典系统选育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原产于甘肃省半夏主产区西和县栽培的半夏为种质资源,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通过组织培养扩繁成系,选育出半夏新品B Y-1,并将此两项研究申请了专利。丁兰等[8]以甘肃产半夏叶柄为外质体,诱导分化出芽和根,进一步形成完整的植株,建立了甘肃产药用植物半夏的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

以上针对甘肃半夏种茎培养及防病治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李世德[9]在2008年报道了小拱棚半夏栽培技术,在清水县被推广应用。初步调查,这项技术可减少母种投入,并可增产约两成。2012年开始,西和县也开始试用这项技术。

半夏种植成本高,需高水肥,母种贵、投工大、病虫害严重、风险大,使得多数农户不敢贸然试种或再扩大种植,所以目前甘肃半夏人工栽培发展依然缓慢。

4 对甘肃半夏的研究及利用

刘婷等[10]用整体实验方法观察了5个产地半夏粉对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结果显示5个产地半夏粉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甘肃西和、四川绵阳、云南昭通、湖北天门、安徽南陵5个产地的半夏抑制咳嗽次数的E D50分别为2.76、3.01、14.34、0.47、0.70g生药/k g,表明甘肃半夏有很好的止咳作用;白权等[11]研究了山东、甘肃、四川等地产半夏的止咳作用,在10个样品中,甘肃半夏也表现出较好的止咳作用。

张正英等[12-15]从甘肃西和半夏叶片基因组D N A中克隆到半夏凝集素基因,以甘肃主要推广春小麦品种陇春22幼胚、陇棉2号、烟草及油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陇油2号油菜品种的遗传转化体系及烟草转化体系,研究了棉花转基因方法。结果表明半夏凝集素基因在小麦、烟草、油菜的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得到了遗传并有一定的抗蚜虫用。

5 讨论

5.1 种植技术指导 在甘肃半夏产区发现,半夏在栽培过程中,当地农户缺少相关知识,生产和管理不规范,病害严重,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对其产量、质量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导致减产或绝收,所以促进半夏高产、优质的规范化种植非常必要。对甘肃半夏产区药农进行调查,半夏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或其他问题时,药农不是去找当地农技人员或农技推广站寻求帮助,而是种植户之间互相打听解决的方法。一方面显示了药农对种植技术的缺乏,也显示了当地农技部门工作的不到位。所以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知识结构、服务水平,使技术推广体系顺应中药农业发展的形势需要,使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5.2 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 20世纪90年代前,甘肃全省境内大部分地方可见到野生半夏,但目前仅在天水及陇南地区有少量野生半夏存在。建议结合当前退耕还林政策,对天水及陇南野生半夏实行人工抚育和保护,以保障野生半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半夏野生及栽培资源的收集、评价,对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有重要意义,也为中药种质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培育半夏优良新品种,在保证半夏药材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提高半夏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植半夏的积极性。

山东菏泽、湖北荆门、山西新绛、陕西商洛、江苏泰州等地区均开展了半夏人工栽培,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和研究成果,并开展了半夏品种选育研究,先后选育出“珍珠半夏”“鄂半夏1号”等适合各自地区种植的新品种[15]。甘肃虽有一项半夏新品系B Y-1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用于实际生产,目前还没有适合甘肃省内种植的抗病性好、产量高、可用于大田生产的半夏新品种。建议在甘肃半夏药材产区,建立半夏品种种质资源圃和与之配套的优良品种引种繁育圃,建设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5.3 对于优势资源的利用 甘肃半夏产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清水县半夏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并于2007年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将西和半夏纳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标志着甘肃半夏产业发展走上了品牌之路。但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率的关键,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为更好地培育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等,应鼓励与支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还应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保护这一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半夏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尚无企业使用甘肃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5.4 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山东等省均对本省所产半夏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化学成分分析、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质量标准、药理作用等方面。而甘肃半夏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做过一些研究外,其他方面几乎空白,所以系统开展半夏药材质量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对甘肃地产半夏积累研究资料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国内许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建立国家质量标准,甘肃半夏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以便更好地规范其生产并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0.

[2] 王化东,吴发明.我国半夏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50-151.

[3] 何霖,李福兵,杨晓东.地理、人文与甘肃道地药材[J].中药与临床,2010,1(3):46-50.

[4] 吴明开,曾令祥,朱国胜,等.半夏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2(6):3-7.

[5] 孙新荣,呼丽萍,刘艳梅,等.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鉴定和药效比较[J].2010,35(7):837-841.

[6] 裴建文,孙新荣,呼丽萍,等.半夏疫病病原鉴定和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2010,36(6):103-107.

[7] 黄天仓.半夏小拱棚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2):59-60.

[8] 丁兰,欧巧明.药用植物半夏细胞悬浮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研究[J].北方园艺,2007,15(9):187-190.

[9] 李世德.清水县小拱棚半夏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8,10(10):39.

[10]刘婷,秦彩玲,张毅,等.采用生物活性法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初探——半夏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9):35-37.

[11]白权,李敏,贾敏如,等.不同产地半夏祛痰镇咳作用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9):1059-1062.

[12]李淑洁,李静雯,张正英.农杆菌介导的半夏凝集素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及鉴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32(2):50-56.

[13]张正英,李淑洁,李静雯,等.西和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克隆及对棉花的遗传转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2,10(5):546-550.

[14]张正英,令利军,王红梅.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烟草对蚜虫的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2010,36(6):21-25.

[15]张正英.一种抗虫凝集素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对油菜的遗传转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9):79-84.

The PresentSituation of the Resourcesand Researchesof Banxia in Gansu Province

WANGCaiqin,DU Juan,WANG Yimin,HUIN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00,China

Combined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relevant to its resources and qualities,the survey of Banxia (pinellia ternate)in Gansu producing district indicated that because of its persistent increases in market demands, gradually reduction of w ild resources and far backward techniques in its cultivation,there were great gaps in the market,with itsshoddy productspassed offasonesofhigh quality.Whereas Banxia in Gansu provincemakesagreat difference in themarketsince its cultivation there hasbeen implemented into a certain scale.

Banxia;resource;presentsituation;Gansu province

R284.1

A

1004-6852(2015)03-0022-03

2014-02-27

王彩琴(1969—),女,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猜你喜欢
半夏甘肃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半夏入药多炮制
大美甘肃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