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优势

2015-02-23 05:54韩东亮,张莉,王东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产后出血难治性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优势

韩东亮, 张莉, 王东昕, 杨彦林, 高志红,

杨在利, 王树平, 赵月霞, 郑运田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关键词:产后出血; 难治性;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切除术; 止血成功率

难治性产后出血主要指胎儿娩出后出血超过1 000 mL, 且保守治疗无效,预后较差[1]。以往临床常采用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虽然能够提高止血成功率,但会导致产妇失去生育能力,对其心理和生理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于子产后难治性出血中,效果显著。有报道[1]指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成功率高达97%, 且能够保留产后生育功能,被临床普遍接受。本文分析了超选择子宫动脉栓与子宫切除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20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00例产妇中,年龄为21~39岁,平均(28.62±2.05)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39.04±0.63)周;产后出血量为1 200~3 400 mL, 平均(2 716.40±154.52)mL;其中79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分娩方式为81例经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对照组100例产妇中,年龄为22~39岁,平均(27.52±2.13)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9±0.85)周;产后出血量为1 100~3 500 mL, 平均(2 846.31±141.81) mL; 其中76例初产妇,24例经产妇;分娩方式为82例经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难治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① 经保守治疗无效。保守治疗方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 ② 胎儿娩出1 h内,阴道出血量为1 500 mL以上; ③ 出现血凝血机制异常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若存在①、②或①、③ 则提示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经宫缩剂、按摩子宫等常规治疗无效。观察组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积极纠正休克,于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股动脉搏动最强点行局部麻醉,并利用SeI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留置管鞘;行盆腔、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出血动脉内,观察动脉活动性出血情况,若未探查到出血迹象,行双侧髂数字减影成像技术(DSA),检查结果显示栓塞成功,停止注射明胶海绵颗粒。另一侧子宫栓塞方式相同。对照组行子宫切除术,其中4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18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组术后取均予以抗生素治疗。

2结果

观察组1次止血成功率为98.0%(98/100), 与对照组99.0%(99/100)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64±13.08) min、(34.08±3.91) h、(7.51±1.26) d, 均较对照组的(77.96±16.20) min、(57.29±4.13) h、(11.35±2.23)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29.0%、17.0%,较对照组的63.0%、3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随访3个月,2组术后均未出现再次出血。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占产妇死亡的30%左右。难治行性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出现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1 h内总出血量超过1 500 mL, 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机制异常等。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如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宫体撕裂等,若未及时行有效止血,会诱发不良预后[2]。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宫纱填塞、盆腔动脉结扎是临床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常见方式,其中宫纱填塞主要通过填塞子宫行压迫止血,但因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较多,可能出现止血无效的情况。有学者指出,盆腔动脉结扎的难度较大,止血成功率较低,高达58%产妇治疗后存在持续出血。国内研究[3]表明,子宫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难治性出血的有效方式,能够在短时间止血,减少子宫动脉出血量,降低产妇死亡率。然而,子宫切除术需切除产妇子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会导致产妇丧失生育功能,降低其预后生活质量。有文献指出,子宫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在维持机体内分泌平衡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月经主要由子宫内膜脱落产生,具有洁净阴道的作用,而行子宫全切术后妇女停止月经来潮,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月经来潮量也较少,无法起到冲刷阴道的作用,易增加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率[4]。由此可见,子宫切除术会导致产妇生理、心理改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1929年,国外学者Brown等[5-6]首次将介入治疗用于产后出血中并取得成功。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逐渐应用于产后出血中。骼内动脉的分支子宫动脉是子宫血液的主要供应源,术中对盆腔、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便于临床了解出血部位,并及时对出血动脉行栓塞治疗,止血效果显著,且能够保留产妇的生育功能,被医患所接受。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中选择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有效栓塞子宫动脉分支,经4~6周后栓塞剂可被体内组织完全吸收,无明显副作用。有文献[7]显示,取明胶海绵行子宫动脉栓塞,不会损伤毛细血管的损伤,且能够减少对激素分泌、卵巢功能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不同于子宫切除术,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以下优势: ① 可通过盆腔、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分支,并行针对性栓塞,有利于提高1次性止血成功率;若出血动脉分支不明确,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也可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8]; ② 对其他未出血子宫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预防子宫缺血性坏死; ③ 经股动脉穿侧实施治疗,手术创伤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④ 保留子宫,减少对产妇生育功能的影响,易被育龄期妇女接受[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1次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两种手术均止血显著,均能够用于难治性子宫出血中,但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的特点,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车虹彩等[10]指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可对直接对出血部位栓塞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子宫出血症状,且能够保留生育功能,远期疗效较好,与本组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李雪年, 黄晶.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3): 5260.

[2]郭靖, 赵玉杰. SU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3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5): 4038.

[3]李敏华. 探讨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 24(6): 935.

[4]苏春宏, 陈敦金, 王天红, 等. 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1, 32(18): 2430.

[5]罗方媛, 陈锰, 张力, 等.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五种止血手术疗效的比较及止血失败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9): 641.

[6]樊晟, 刘岚.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2, 52(37): 92.

[7]张月香, 黄宇春. 血管介入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1): 79.

[8]李德忠. 难治性产后出血8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21(3): 450.

[9]万九峰, 董永安, 姬超, 等.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刊, 2015, 14(1): 82.

[10]车虹彩, 符小航, 闫蕊花, 等. 介入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8例[J]. 陕西医学杂志, 2013, 21(10): 1318.

基金项目:河北省衡水市科技支撑项目(13001z)

收稿日期:2015-06-19

中图分类号:R 71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06-02

DOI:10.7619/jcmp.201519036

猜你喜欢
子宫切除术产后出血难治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下阴腹联合子宫切除术的分析与应用
产科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