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2-23 05:54黄丽明,王利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丽明1, 王利芳2

(江苏省昆山市康复医院 1. 药剂科; 2. 神经康复科, 江苏 昆山, 215314)

关键词: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在中国,脑梗死后有30%~40%的患者面临有功能障碍性后遗症[2],对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脑梗死发展过程中,自由基会导致脑组织微循环发生障碍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进而引起水肿,同时还会造成脑梗死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神经细胞坏死以及进行性缺血损害[3]。抗氧自由基对于防止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依达拉奉为新一代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于缺血的半暗带,可缩小半暗带面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损伤[4-5]。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改变,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40~80岁;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6], 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病程≤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分。排除: ① 大面积脑梗死、昏迷者; ②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③ 有精神障碍或严重认知障碍者; ④ 有药物禁忌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8岁,平均(66.13±7.16)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41~79岁,平均(65.84±7.59)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密切关注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血小板凝聚、降低颅内压治疗,并依病情调脂、降糖、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完,2次/d,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采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7]; 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后,依据ADL测评患者生活能力[8],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 基本痊愈:无病残,NIHSS与治疗前比较减少>90%; 显效:病残程度3级及以下,NIHSS减少45~90%; 有效:病残程度4级,NIHSS减少18~44%; 无效:病残程度5级或恶化、死亡,NIHSS减少<15%。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 随访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s) 分

组别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ADL评分治疗前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n=37)24.92±6.6117.47±5.92**24.66±17.3744.16±19.95**观察组(n=50)25.19±6.2912.18±4.39**##24.38±16.7461.25±25.39**##

与治疗前比较,**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其中基本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27/37),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轻度肌酐、尿素氮升高2例,低血压2例,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轻度肌酐、尿素氮升高1例,心悸1例,总发生率为10.81%(4/3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初期受血管栓塞影响,部分脑组织发病后会发生不可逆性的脑组织缺血症状,严重损害脑组织[9]。脑梗死发病后,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且具有危重性,部分治疗有效的患者也会因神经功能损伤而遗留多种后遗症[1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运用抗凝、降纤及溶栓等治疗方法[11],其临床治疗的重点为掌握再灌注时间窗及抢救缺血半暗带[12],降低患者残疾率。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依达拉奉是临床中常用的氧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具有极强的血管屏障穿透性,可清除脑组织氧自由基和具有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对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神经元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保存,对于脑梗死疾病预后改善具有极佳功效[13-14]。

本研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法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依达拉奉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这与Nakase等研究结果一致[15]。

参考文献

[1]Van Hooff R J, Nieboer K, De Smedt A, et al. Validation assessment of risk tools to predict outcome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4, 125: 189.

[2]Zhao Y, Zhao M, Li X, et al. Correcti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boston acute stroke imaging scale (BA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mong Chinese population[J]. PLoS One, 2015, 10(5): e0126045.

[3]冯泉. 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1): 77.

[4]王砾, 唐其柱.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 7(1): 54.

[5]Zhang T, Li Z, Dong J, et al. Edaravone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mechanical peripheral nerve injury[J]. Neural Regen Res, 2014, 9(18): 1709.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 146.

[7]顾学兰, 丁新生, 狄晴, 等.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24(2): 113.

[8]黎敏, 唐震宇, 沈小平.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 循证医学, 2013, 13(4): 218.

[9]Muhl L, Kulin J, Dagonnier M, et al. Mobiliz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rtPA) within 24 hours of acute stroke: what factors influence inclusion of patients in 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AVERT)[J]. BMC Neurol, 2014, 14: 163.

[10]Zhou S, Yu G, Chi L,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cognitive deficit, oxidative stress an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duc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streptozotocin in rats[J]. Neurotoxicology, 2013, 38: 136.

[11]李勇, 孔令青, 高洪, 等. 自由基与疾病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 29(4): 85.

[12]Kikuta M, Shiba T, Yoneyama M, et al. In vivo and in vitro treatment with edaravone promotes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generated following neuronal loss in the mouse dentate gyrus[J]. J Pharmacol Sci, 2013, 121(1): 74.

[13]赵燕民, 范仲鹏, 陈品.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 34(19): 21.

[14]王一沙, 郭婉姝.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9): 541.

[15]Nakase T, Yoshioka S, Suzuki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reduces the lesion size of lacunar infarction in human brain ischemic stroke[J]. BMC Neurol, 2011, 30(11), 36.

收稿日期: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21-02

DOI:10.7619/jcmp.201519043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