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2015-02-24 09:17刘爱国付喜文赵丕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冠心病

刘爱国,付喜文,宋 玮,赵丕田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刘爱国,付喜文,宋玮,赵丕田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负荷的关系,以研究心肌缺血负荷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104例,对于冠脉造影异常的72例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动态心电图方法对72例病人的24 h 心肌缺血负荷值、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24 h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进行评估和计算,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加重,病人的心肌缺血负荷、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时,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所增加 ,但是只有3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时往往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会增高,并且常提示多支病变,如果心肌负荷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则有可能是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加重,且病变的范围较广。将心肌缺血总负荷应用于临床上判断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预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总负荷

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myocardial ischemia burden,TIB)的概念最早是由Cohn在1986年首先提出,它可以对心肌缺血的程度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充分的反映,有助于对冠心病病人的预后进行判断[1-3]。本研究通过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病人进行监测,并计算出TIB值,以评价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104例,其中男76例,女28例,年龄41岁~76岁(54.3岁±5.9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病变的病人共72例,其中46例病人至少出现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其余26例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发现病变但是并未完全阻塞,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具体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程度分为两组,完全阻塞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出现完全阻塞现象;有病变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出现病变,但却并未完全导致阻塞。

1.2检测方法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为凯尼沃尔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型号:TCL3000B,记录盒可以对十二导24 h的心电信息同时予以记录,计算的方式根据“3个1”的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即ST段低≥1.0 mm、持续时间≥1 min、两次间隔时间≥1 min)对ST段进行分析[4]。72例冠脉造影异常的病人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检测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24 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负荷的计算公式为: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及连续压低时间的乘积的总和作为心肌缺血总负荷。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E-mail:ddddys021@163.com

2结果

2.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随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的不断加重,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增高,缺血总时间以及缺血发作次数均明显增加。详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s)

2.2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心肌缺血时间、总负荷值、缺血发作次数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只有出现3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详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s)

3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在进行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而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则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但心肌储存氧及能量物质却是比较有限的[5]。因此,心脏如果需要正常的活动,就需要有足够的血液及氧供。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的存在可以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血液,加上心肌强大的摄氧能力,从而保证了心肌有足够的氧供。如果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病变,管腔不断变窄,则由于其通过的血液减少使得心肌无法得到充足的氧供,此时心肌就会出现收缩无力的现象,心肌代谢产物的不断堆积会导致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6]。若某支冠状动脉完全被堵塞就会使得部分被其供应的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即“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可以对冠心病病情的严重度进行很好的反映[7]。24 h 动态心电图所检测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定量分析可以对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很好的评价[8]。

过去已有很多的研究指出了心肌缺血总负荷对于冠心病的预后价值[9],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24 h的病人较<60(mm·min)/24 h的病人预后更差,心肌缺血总负荷与因冠脉负荷增加所导致的冠脉事件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缺血常提示病人有着较为不良的后果[10]。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随着冠心病病人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缺血总时间以及缺血次数均明显增加。所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总负荷之间关系密切。心肌缺血的广泛程度可以通过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反映出来。此外,通过本研究还可以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也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但只有出现了3支冠状动脉病变时心肌缺血的总负荷明显增高,这也说明了随着心肌缺血总负荷值的不断增加,预示着冠状动脉有着更为广泛的病变,可以很好地评估冠心病病人的预后,为临床冠心病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常常提示冠心病病人病情较重,若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则常提示病人有着广泛的病变范围,有可能预示着多支病变,这些指标对于临床上判断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预后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亚君,牛卢芳,吴传勇,等.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可疑冠心病病人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8):814-816.

[2]陶欽洪,贾连旺.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可达灵片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649-650.

[3]徐峰,周志明,李世强,等.心肌缺血总负荷筛查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4):456-458.

[4]白静,王禹,袁先进,等.心肌缺血总负荷对老年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1):993-995.

[5]郭炜,金涛,崔松,等.血压变异性对冠心病缺血总负荷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6):845-846.

[6]谭珂,潘新华,熊岳山,等.冠心病介入治疗虚拟仿真系统关键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34(1):160-164.

[7]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等.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3):178-181.

[8]王秀琼.冠脉造影联合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老年冠心病病人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38-1839.

[9]余红.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30):3069-3070.

[10]侯艳杰.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08-1509.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R541.4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1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088-02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联合检测hs-CRP、NLR、MHR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血清H-FABP、PAF及IM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