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臂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15-02-24 09:17邱晓燕史多慈韩忠源朱俊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邱晓燕,史多慈,韩忠源,马 鑫,朱俊泉

踝臂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邱晓燕,史多慈,韩忠源,马鑫,朱俊泉

摘要: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测定ABI、血浆脑钠肽(BNP)、血尿酸、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ABI水平分为ABI≥0.9组和ABI <0.9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ABI逐渐减低,ABI与心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P<0.05),ABI与BNP呈明显负相关(r=-0.334,P<0.05),ABI与LVEF 呈明显正相关(r=0.334,P<0.05)。ABI<0.9组再入院、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BI≥0.9组(P<0.05或P<0.01)。结论 ABI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整体功能,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踝臂指数;心功能;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发病率高,病情复杂,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者1年内病死率高达50%以上[1]。如何及早识别CHF,有效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预测预后,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最早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诊断。近年有研究显示,ABI是心血管病人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ABI降低则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增高[2-4]。本研究探讨ABI与CHF病人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BNP)、尿酸、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60岁~95岁(77.77岁±9.18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级29例,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26例;基础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15例,冠心病5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病例选择均除外3个月内的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气胸等。根据ABI值将其分成ABI≥0.9组(58例)和ABI<0.9组(42例)。不同心功能级别和不同ABI组心力衰竭病人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病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人出院日期为起始日,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因CHF再次入院或出现心源性死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E-mail:qxy68@163.com

1.2检测方法

1.2.1ABI检测按美国心血管放射学会(SCVIR)于2002年发布的标准[6]推荐使用方法测量血压和计算ABI。病人取仰卧位,测量双侧前臂血压并取高值作为肱动脉压,再以同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中的最高收缩压作为踝收缩压的最佳估计值。最后用选定的踝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压,即为所选择踝压侧的ABI,双侧ABI不同取低值作为该病人的ABI。使用日本林电气有限生产的ES-100V3型多普勒血流探测仪(5 MHz探头) 测量ABI。所有病人ABI检测均由同一人完成,变异系数<10%。

1.2.2LVEF 检测采用SIEMENS-G60S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7 MHz~3.4 MHz,应用心尖四腔切面单平面改良Simpson法测量LVEF。

1.2.3静脉血BNP、尿酸测定所有对象于入院当日或第2天清晨空腹采全血1 mL~3 mL,采用Access2型化学发光仪化学发光技术测定BNP,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法测定血清尿酸值。

2结果

2.1各组实验室指标比较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ABI、LVEF逐渐减低,而血浆BNP、血尿酸逐渐增高(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2.2ABI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BI与BNP呈明显负相关(r=-0.334,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BI与LVEF 呈明显正相关(r=0.334,P<0.05);ABI与尿酸无明显相关性(r=-0.188,P>0.05)。

2.3不同ABI组随访结果比较100例病人随访过程中共失访5例,失访率5%。ABI<0.9组失访2例,ABI≥0.9组失访3例。随访结果发现,因CHF再次入院24例,心源性死亡7例,其中5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2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ABI<0.9组再次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I≥0.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计算相对危险度(RR),ABI<0.9组再次入院、心源性死亡、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分别是ABI≥0.9组的2.75倍、8.25倍和3.36倍。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讨论

ABI作为一项无创、简单、易操作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动脉僵硬度。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作为血管早期病变的信号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脑血管事件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证实动脉僵硬度的增加能够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生[7-8]。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病人ABI值,发现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ABI逐渐减低,并且ABI在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上具有较好的区分性,说明ABI可较好地反映左室负荷状况及心脏功能。

除NYHA心功能分级外,目前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还有LVEF、血浆BNP、尿酸等。LVEF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比较稳定的指标,对评估左心功能不全具有诊断意义,是心血管疾病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指标。血浆BNP水平是反映心室功能不良的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指标,是目前检测心力衰竭唯一的实验室指标,已被欧洲心脏协会(ESC)和美国心脏学会(ACC)纳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9]。Olexa等[10]研究表明,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血清尿酸水平可反映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情程度,血清尿酸值越高,其预后越差。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LVEF逐渐减低,而血浆BNP、血尿酸则逐渐增高,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均充分说明血浆BNP、血尿酸、LVEF在CHF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本研究还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增高,ABI明显下降,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LVEF的下降,ABI也明显下降,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ABI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ABI与传统的评价心功能不全的指标BNP、LVEF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CHF病人的心脏整体功能,可为临床CHF诊断提供依据。

Resnick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踝臂指数是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Hooi等[14]研究认为,在调整校正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踝臂指数异常不仅与非致死性的心脑血管事件显著相关,而且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因子。本研究通过随访ABI<0.9组和ABI≥0.9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ABI<0.9组再次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I≥0.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计算相对危险度,ABI<0.9组再次入院、心源性死亡、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分别是ABI≥0.9组的2.75倍、8.25倍和3.36倍。以上结果表明踝臂指数不仅可用于高危病人的危险分层,而且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ABI与CHF的关系仍有待于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确定。但基于目前测量ABI无创、简单易行、重复性强,且ABI≤0.9对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预测有较高的特异性,故建议对CHF病人常规行ABI测量,以便早期发现严重病例,及早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oger VL,Weston SA,Redfield MM,et al.Trends in heart failure incidence and survival in a community-based population[J].JAMA,2004,292(3):344-350.

[2]Newman AB,Shemanski L,Manolio TA,et al.Ankle-arm index as a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Arterioseler Thromb Vase Biol,1999,19(3):1538-1545.

[3]Sikkink CJ,van Asten WN,vant Hof MA,et al.Decreased ankle/brachial indices in relation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Vase Med,1997,2(3):169-173.

[4]Hooi JD,Kester AD,Stoffers HE,et al.A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redict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7-year follow-up study[J].J Clin Epidemiol,2004,57(3):1294-1300.

[5]Ho KK,Pinsky JL,Kannel WB,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 the Framingham Study[J].J Am Coll Cardiol,1993,22( 4 Suppl): 6A - 13A.

[6]马惠清.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医学,2001,23(4):244.

[7]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等.高血压病大动脉扩张性与左室肥厚关系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3):177-180.

[8]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等.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缓冲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4):206-209.

[9]商俊芳,周杰,高晓玲,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功能及心钠素、内皮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23-24.

[10]Olexa P,Olexova M,Gonsorcik J,et al.Uric acid marker for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Wien Klin Wochenschr,2002,114:211-215.

[11]Resnick HE,Lindsay RS,McDermott MM,et al.Relationship of high and low ankle brachial index to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the Strong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4,109 (6):733-739.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05-18)

基金项目:南通市科学技术局基金资助项目(No.S9912)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20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090-03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