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治疗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2015-02-24 09:17刘晓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刘晓晨

急诊PCI治疗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刘晓晨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72例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症的STE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静脉溶栓组及PCI组,每组3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测定两组白细胞及血钾水平。对两组病人随访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水平。记录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而血钾水平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PCI组治疗后IVST、LVDD、LVSD水平低于溶栓治疗组(P<0.05),而LVEF水平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随访期间,PCI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溶栓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能有效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STEMI病人白细胞及血钾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有利于病人远期预后。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白细胞增高;低血钾

白细胞计数升高及低血钾症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常见的合并症,白细胞升高可增加病人复发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长期病死率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而低血钾症可导致心肌应激性减低及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增加STEMI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1-2]。静脉溶栓治疗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STEMI常用的方法,通过对STEMI病人行静脉溶栓或急诊PCI能尽快让濒死的心肌恢复血供,改善病人心功能[3]。但目前关于两者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国内尚没有相关报告。本研究探讨两者在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类疾病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 061000),E-mail:xcliu37@163.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72例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症的STEMI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行急诊PCI;②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F)、欧洲心脏病学会(ECS)、世界心脏联盟(WHF)及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脏协会中对STEMI的诊断标准;③符合低血钾诊断标准(血钾水平≤3.8 nmol/L),白细胞计数>10.0×109/L;④心电图诊断为ST段抬高;⑤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范围为100%;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全身性疾病感染、心源性休克、心脑血管、血液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降低、有溶栓及PCI禁忌证等病人。共入选72例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及PCI组。静脉溶栓组(溶栓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63.5±3.7)岁;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 10例;前壁ST段抬高型梗死22例,非ST段抬高型梗死14例。PCI组36例,男 20例,女16例;年龄(64.2±4.2)岁;合并高血压 10例,高血脂 11例;前壁ST段抬高型梗死24例,非ST段抬高型梗死1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者病人确诊STEMI后,立刻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 mg,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者同时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并对病人行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血常规及碘过敏试验。PCI组于发病6 h内行PCI,所有病人仅对梗死动脉进行处理,术中给予病人6 000 U普通肝素治疗,术后皮下注射0.8 mIU/d低分子肝素1周,同时阿司匹林150 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服用时间8个月~12个月。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选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长期口服。静脉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00 U尿激酶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输注,30 min内滴完。完成溶栓治疗后12 h对病人行7 500 U肝素静脉注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起始3 d剂量为300 mg/d,3 d后改为100 mg/d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白细胞及血钾水平测定: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白细胞及血钾水平。心功能测定: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后1周及出院后1年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出院后对病人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病人发生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或死亡作为随访终点。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钾水平比较PCI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于溶栓组,而血钾水平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血钾水平比较(±s)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VST、LVEF、LVDD、LVSD显著改善,而PCI组治疗后IVST、LVEF、LVDD、LVSD改善效果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2.3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PCI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溶栓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1,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例(%)

3讨论

近期研究显示[4],白细胞水平升高激活中性粒细胞改变形象,并黏附于血管内皮,增加血管阻力从而扩张冠脉,加重心肌缺血,并可介导氧化自由基释放,从而损害内皮功能及心肌细胞,加重心肌功能障碍及增加冠脉阻力。此外,白细胞可导致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使得蛋白水解,介导血液高凝状态,导致心肌扩展影响病人预后[5]。白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病变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其水平升高可增加STEMI病人并发症和死亡风险[6]。赵红敏等[7]认为白细胞全程参与了STEMI病人病情发生、进展及预后。STEMI病人低血钾的发生主要为儿茶酚胺释放水平增加激活了β受体再激活钠-钾-三磷酸腺苷(ATP)酶,从而促使钠钾交换速度增加,使得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水平下降[8]。低血钾症可促使心室浦肯野纤维网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速度增加,增高细胞自律性,引起心室心律失常,增加心室颤动发生危险性[9]。STEMI病人梗死周边的非缺血区域由于出血低血钾,而在缺血梗死区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缺氧缺血、细胞坏死等局部高血钾,并在交界地带出现心电传导,从而诱导心室颤动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增加病人死亡率。因此积极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白细胞及血钾水平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静脉溶栓治疗及急诊PCI是目前治疗STEMI常用的方法。STEMI病人冠脉内形成的血栓,可被血流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早期静脉溶栓能有效溶解血栓,挽救濒死的心肌。目前不少研究指出[10],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构、心力衰竭有改善作用。Welsh等[11]研究也指出,PCI术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功能,能降低病人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本研究对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分别应用溶栓静脉及急诊PCI治疗,结果显示,PCI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低于静脉溶栓组,而血钾水平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从而提示急诊PCI能有效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白细胞及血钾水平,且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研究表明[12],白细胞升高可导致机体对溶栓药物抗药效果增强,使得病人用药后1 h冠脉开通率下降,增加冠状动脉负荷。因此对于合并白细胞升高的STEMI病人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PCI组治疗后IVST、LVEF、LVDD、LVSD改善效果优于溶栓组(P<0.05),从而表明急诊PCI能有效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心功能,有利于病人预后。这可能与急诊PCI能有效控制病人白细胞水平及提高血钾水平有关。PCI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8.33%,显著低于溶栓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急诊PCI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的STEMI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PCI能有效改善伴白细胞增高和低血钾STEMI病人白细胞及血钾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有利于病人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刘晓晨.白细胞与钾离子联合辅助诊断早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43-44.

[2]李勇,吕树铮,王绿娅,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9):2150-2152.

[3]杨培根,董国峰,杨琦,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2,40(9):895-898.

[4]Biller J, Sacco RL, Albuquerque FC,et al.Cervical Arterial Dissections and Association with Cervical Manipulative Therapy: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4,7(5):89-92.

[5]刘娜,王佐岩,张曼,等.白细胞计数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重构中的生物标记作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8):11-14.

[6]李勇,吕树铮,王绿娅,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4):327-330.

[7]赵红敏,刘丽娜,王彩坤,等.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4(7):1064-1066.

[8]关欣亮,李艳芳,朱小玲,等.炎性因子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43-146.

[9]余康康,王春玲.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3915-3916.

[10]Tan NS, Goodman SG, Cantor W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harmacoinvasive Management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Smokers Versus Non-Smokers (from the Trial of Routine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fter Fibrinolysis to Enhance Re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4,16(7):163-168.

[11]Welsh RC, Van de Werf F, Westerhout CM,et al.Outcomes a Pharmacoinvasive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Versus Failed Fibrinolysis and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the Strategic Reperfusion Earl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EAM Study)[J].Am J Cardiol,2014,8(7):458-462.

[12]谭静,华琦,范振兴,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23-926.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05-21)

基金项目:河北省沧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项目(No.131302018)

中图分类号:R542.2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23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