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5-02-24 09:17安学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幽门螺杆菌急性脑梗死

安学林,邵 琳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安学林1,邵琳2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5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和34例非脑血管病病人(对照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等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中vWF、TXB2、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6-keto-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通过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致使脑梗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活化的黏附、聚集、释放等环节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幽门螺杆菌;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

脑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逐渐成为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一类脑血管疾病[1]。目前在临床中较普遍认为脑梗死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但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脑梗死病人的发病原因与上述致病因素没有关系[2]。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一大病因[3-4]。研究表明,血小板的活化与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死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5],目前,已有文献报道Hp感染可以通过影响血小板活化水平和凝血功能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6],但未有文献报道Hp感染影响血小板活化水平和凝血功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中血栓素B2(TXB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水平的变化,探究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影响的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初发急性脑梗死病人56例,作为观察组,入组病人经Hp特异性抗体IgG、IgA和IgM检测,均感染幽门螺杆菌。56例病人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5岁~78岁(59.34岁±12.76岁)。选择在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排除脑血管病的病人34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6岁~78岁(60.03岁±10.92岁)。所有病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和非脑梗死病人,都没有其他影响本研究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以及在研究前2周都没有服用过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作者单位:1.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E-mail:314278667@qq.com;2.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1.2方法

1.2.1凝血功能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入住我院的前1 d 22:00之后开始禁食,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 mL至枸橼酸抗凝管中,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

1.2.2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清晨空腹取静脉血至枸橼酸抗凝管中,分别离心得到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采用Bron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Adr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

1.2.3血浆vWF含量检测清晨,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空腹取静脉血至枸橼酸抗凝管中,离心得血浆,参照vWF酶联免疫试剂盒说明书测定两组病人血浆中vWF的含量。

1.2.4血浆TXB2、6-keto-PGF1α、GMP-140含量检测清晨,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空腹取静脉血,注入加有吲哚美辛-EDTA - Na2溶液的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浆。参照TXB2、6-keto-PGF1α试剂盒上的说明,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浆中TXB2及6-keto-PGF1α含量;参照GMP-140试剂盒说明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浆GMP-140含量。

2结果

2.1两组病人凝血功能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APTT、TT缩短(P<0.05),FIB增加(P<0.05);两组PT、PTR、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凝血功能比较(±s)

2.2两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比较观察组病人ADP和Adr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表2 两组病人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

表3 两组病人Adr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

2.3两组病人血浆中vWF含量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浆中VW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血浆中vWF含量比较(±s) μg/L

2.4两组血浆中TXB2、6-keto-PGF1α含量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浆中TXB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keto-PGF1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血浆中TXB2、6-keto-PGF1α

2.5两组病人血小板GMP-140含量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浆中GMP-140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ng/mL

3讨论

Hp早期仅仅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致病细菌[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感染可以导致脑梗死的发生。Hp感染机体后,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增加,而启动凝血过程,促进了血栓的形成[8-9],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包括急性脑梗死在内的多种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和血栓形成,在脑梗死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凝血指标PT、PTR 和 I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凝血指标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PTT和TT显著低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p感染对脑梗死病人的凝血功能具有影响,主要影响内源性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

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总共分为3个步骤,分别为黏附、聚集、释放[11]。而在这3个步骤中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是血小板发生活化的初始环节,它会影响余下的聚集和释放环节,进而影响血栓形成。在血小板黏附过程中,vWF起着重要作用,vWF将血小板和所在的血管内皮进行连接,起着桥联的作用,血浆中vWF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血小板能否黏附于血管内皮上[12]。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浆中的vW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可以影响血浆中的vWF含量,进而促进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中,最终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Hp感染的观察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升高了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最终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另外,血小板活化步骤中的聚集环节则是血小板活化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针对血小板的聚集,在机体内存在一组作用相反的生化调节系统,即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13]系统。TXA2是机体内一种作用较强的血小板聚集剂,当血小板被活化后,机体释放ADP等多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这些诱导剂可以使血小板表面上相关酶类被激活,在这些相关酶的作用下,机体中TXA2合成分泌增加,随后TXA2与受体结合,再通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最终使血小板在纤维蛋白的作用下相互连接,使得血小板完成聚集[14]。PGI2拮抗TXA2,具体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当PGI2与TXA2两者之间的含量处于平衡状态时,血液运行通畅,当两者之间的含量处于异常状态时,则会发生血栓或者出血[15]。在血液和水溶液中PGI2和TXA2化学结构不稳定,易发生水解反应而降解,但PGI2和TXA2水解代谢产物6-keto-PGF1α和TXB2化学结构稳定,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浆中6-keto-PGF1α和TXB2含量间接反映血浆中PGI2和TXA2的含量,进而小板活化功能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血浆中TXB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p感染可以影响脑梗死病人血浆中6-keto-PGF1α和TXB2的含量,升高脑梗死病人血浆中TXB2含量,促进脑梗死病人血小板的聚集,使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降低,收缩血管,降低脑梗死病人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抑制脑梗死病人血管的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降低,导致血小板在血管中聚集。血小板在血管中发生聚集后,血小板内部许多活性物质将被释放出来,如GMP-140,而GMP-140在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血浆中的GMP-140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可以通过影响观察组病人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释放步骤,使得血小板释放的GMP-140含量增加,进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异常和血栓形成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p感染主要通过影响病人凝血功能和形成血栓两个环节,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内源性的凝血功能和在血栓形成过程中vWF含量的变化、TXA2-PGI2的平衡的破坏,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出GMP-140,使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颍,周哲慧.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2(6):422-424.

[2] 朱文斌,徐远.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3(10):451-453.

[3] Elkind MS,Ramakrishnan P,Moon YP,et al.Infectious burden and risk of stroke: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Arch Neurol,2010,67(1):33-38.

[4] Catalina CI,Adnan HS,Elad IL,et al.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nfections[J].J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1,20(1):1-9.

[5]张文婷,张敏,徐文安,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5):1011-1014.

[6]赵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73-3275.

[7]Giuliani A,Galati G,Demoro M,et al.Screening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fter gastrectomy for cancer or pepticulcer:results of a cohort study[J].Archives of Surgery,2010,145(10):247-250.

[8]Sealy-Jefferson S,Gillespie BW,Aiello AE,et al.Antibody levels to persistent pathogens and incident stroke in mexican Americans[J].PLoS One,2013,8(11):e65959.

[9]Wang ZW,Li Y,Huang LY,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ontributes to high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J].J Neurol,2012,259(8):2527-2537.

[10]赵焕,操礼琼,石瑜瑜,等.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499-502.

[11]韩岚,彭代银,许钒,等.桃红四物汤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9):2069-2012.

[12]Tan H,Song YM,Jin J,et al.A novel vWF A3-GPI modified EPCs to enhance its adhesion ability to collegen[J].J Med Coll Pla,2011,23(2):191-203.

[13]杨彬,余丽娟,王佳,等.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PGI2和TXA2时程变化特征[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12):1667-1671.

[14]陈增修.血栓烷A2(TXA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42-943.

[15]Kuang G,He Q,Zhang Y,et al.Modulation of preactivation of PPAR-β on memory and learning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hippocampus in rats exposed to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J].PPAR Res,2012:209-214.

[16]陈磊,汪涛,张云云,等.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391-393.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06-08)

中图分类号:R743R25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2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115-03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幽门螺杆菌急性脑梗死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