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2015-02-24 09:1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

康 凌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康凌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均可起到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按照国际广泛使用的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1]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将脑梗死分为5型: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不明原因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型为其主要病因,尤为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而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E-mail:kldr_718@163.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0月确诊的脑梗死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60例病人均经初步检查考虑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容、降纤、控制血压、血糖调控等[2]。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所有入选病人于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检测血脂,包括血浆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有病人于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 cm处测量斑块大小。评价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 mm为斑块形成。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2.2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较辛伐他汀组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IMT比较(±s) mm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脑卒中的发生率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上升,且与斑块的稳定性相关[4]。颈动脉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包括斑块不稳定破裂,破裂的斑块栓塞远端的血管,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狭窄的颈动脉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导致分水岭区供血不足形成低灌注性梗死,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5]。而TC、TG、LDL-C水平过高,HDL-C水平过低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有降低TC、TG、LDL-C作用外,尚具有降低金属蛋白酶活性、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因此,对脑梗死病人给予降脂稳定斑块治疗,确保颈动脉斑块稳定或逆转,对治疗脑梗死意义重大。如何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目标。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本研究通过对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比较,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上述两种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TC、TG、LDL-C,而瑞舒伐他汀上述作用更强。瑞舒伐他汀为新一代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是合成胆固醇中的限速酶,可以通过抑制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达到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目的,而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还可以诱导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增加,从而增加受体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及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与清除,从而达到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与同类药物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中LDL-C,同时降低TC并显著增加HDL-C,从而达到降脂、稳定斑块作用,对防治脑血管疾病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娥,刘鸣.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及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1):85-8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孟俊峰,张芹,王晓燕,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内科杂志,2015(11):45-47.

[4]Janders S,Sitzer M,Wendt A,et al.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in high-carotid catery stennosis association with plaque stabilization[J].Stroke,2001,32(4):850.

[5]赵志华,付耀高,刘小艳,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48-49.

(本文编辑郭怀印)·经验交流·

(收稿日期:2015-08-09)

中图分类号:R743R25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3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127-02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老年人应用辛伐他汀安全性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