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安全性分析

2015-02-26 08:07天津市王顶堤医院内科12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郭 锐 天津市王顶堤医院内科 12000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及安全性分析

郭锐天津市王顶堤医院内科120000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并就临床结果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4个疗程后,分析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较单纯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老年人群高发病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常用药,且疗效得到普遍认可。本实验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旨在寻求治疗上的改进与突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3±8.7)岁;稳定型心绞痛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28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1±8.2)岁;稳定型心绞痛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26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和硝酸类扩血管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mg×30片)10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Tndustrie;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7片)75mg/d,7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抽血检查血小板聚集情况,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情况,进行疗效评估[1,2]。

1.3评价标准(1)治疗有效率:显效,同等劳动强度下,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同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量减少80%以上,可伴有轻微的心绞痛症状;有效,同等劳动强度下,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同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量减少50%~80%,可伴有轻微的心绞痛症状;其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血小板聚集率。

2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情况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情况比较±s)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胃黏膜出血2例(4.4%),胃肠道反应1例(2.2%);对照组胃黏膜出血3例(6.7%),胃肠道反应2例(4.4%);停药后并发症消失,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当代老年人群高发病之一,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是最常用药,其机制如下:阿司匹林是环氧化物抑制剂,通过使环氧化物(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乙酰化,致使COX失活,抑制花生四烯的代谢,减少对血小板起强大促凝集作用的TXA2的产生[3]。氯吡格雷是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在肝脏被激活,竞争性结合ADP受体,且结合不可逆,防止血小板与ADP结合,继而阻断因ADP所导致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进而抑制其他激动剂所诱导的血小板发生凝集[4]。

本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改善情况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2-13.

[2]徐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403-404.

[3]杨国军.阿司匹林抗栓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6):420-421.

[4]黄佩民.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9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52-53.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06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57-02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