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2-26 08: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脑血管栓塞畸形

吴 键 王 磊 黄 微

1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021; 2 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

脑血管畸形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键1王磊1黄微2

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省昆明市650021;2云南省经济管理学院康复与护理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畸形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1例脑血管畸形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切除畸形血管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ADLⅤ、ADLⅣ、ADLⅢ、ADLⅡ、ADLⅠ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5,P=0.016<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效果显著,高于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可重复使用及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病血管内介入栓塞临床疗效

脑血管畸形病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当前此病的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对畸形血管进行切除,但风险较高,甚至术后还有可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1]。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已经成为脑血管畸形病的综合治疗方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脑血管畸形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病患者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病患者91例,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2.12±4.36)岁;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1.25±5.41)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P均>0.05,即说明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显示导致脑梗死的责任血管有软斑存在,在致斑块脱落时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动脉末梢低灌注的状况。(2)发现≥1根颅内脑动脉狭窄。(3)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出现视力障碍。(4)头痛待诊及以癫痫为主的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心、肺、肾功能不全者;碘过敏者;严重出血者。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给予患者在脑血管畸形病变位置注入栓塞材料并注入血管全脑造影。第一步,利用Seldings技术,对患者一侧动脉行穿刺到5F导管鞘,待全身肝素化后,对双侧颈总动脉、主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进行造影。术中全程及术后24h行心电监护。综合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再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二步,血管内介入治疗要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路径图,对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并利用微导管到动脉瘤体内,采取相同的弹簧圈填塞。第三步,在注入栓塞剂时根据患者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合理选择[2]。

1.3.2对照组:给予患者行切除畸形血管手术和清除颅内血肿。首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开颅时用气管内插管,对于复杂而困难的脑动脉畸形血管可在显露畸形血管时予以降压。其次,患者侧卧,作额顶部大马蹄形切口,把整个病灶呈现至手术视野中,使大脑半球纵裂显露出来。第三步,开颅,根据常规处理方法行开颅,在这一过程中,切记结扎血管。第四步,分离血管瘤:在紧贴血管瘤周围,电凝及切开皮层3~4mm深,采用吸引器或脑压板分离,以防出血量多[3]。最后,做好相关止血和关颅工作。

1.4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术后随访,根据日常生活功能分级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患者植物状态(ADLⅤ);丧失功能,需卧床休息,意识清醒(ADLⅣ);患者能独立行走但需拐杖(ADLⅢ);患者可独立生活,部分生活能力恢复(ADL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正常(ADLⅠ)。

1.5统计学分析随访结果及不良反应采用%表示,予以χ2检验。所有数据均完整导入表格中,利用SPSS16.0软件统一处理。当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随访治疗情况观察组在ADLⅤ、ADLⅣ、ADLⅢ、ADLⅡ、ADLⅠ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结果分析〔n(%)〕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2例术中出现偏瘫、失语现象等不良反应,占3.85%,经CT检查应为反复插、拔管而导致血管痉挛。1例随访中肢体出现渐进性功能障碍并伴有偏身感觉障碍,经抗凝及高压氧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对照组9例术中出现不良反应,占23.08%,随访结果中有15例患者出现肢体渐进性功能障碍。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5,P=0.016<0.05)。

3讨论

通常脑血管结构和数量出现异常大多数是因人体大脑发育障碍,进而导致脑血管畸形,它会影响正常大脑血流量。此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静脉和动脉畸形。其具体临床表现[4]:(1)出血:常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搏动性头痛:位于病侧且伴有颅内血管杂音。(3)癫痫:多见于出血后,多为全身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其中局限性发作具有定位意义。(4)局源症状:幕上病变者可有偏瘫、失语、失算等,而幕下多见眼颤、眩晕及步态不稳等。针对此病的治疗临床上最常规的就是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畸形脑血管。然而由于大脑属于特殊部位,牵扯脑干、下丘脑等重要功能,一旦手术出现失误,会直接损害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长,临床上关于脑血管畸形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为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式,其目的在于不造成患者功能丧失同时彻底闭合脑血管畸形的动、静脉间的直接联系。虽然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畸形一直采用放射治疗法、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5],如只选用其中一种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血管内介入栓塞对人体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小,不仅能缩小畸形血管范围,还能降低术中大出血现象。本文所选91例患者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优于常规切除患者,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效果显著,高于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可重复使用及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启胜,刘建民,许奕,等.脑干动静脉畸形的特点及治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2):185-187.

[2]李子健,何来昌.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4):511-512.

[3]王肇平,钟贻洪,雷剑,等.脑动静脉畸形的三维CTA诊断〔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514-515.

[4]陈晓东.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13):59.

[5]张富生.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型〔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1):16-17.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5-02-10

中图分类号:R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58-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栓塞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