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2015-02-26 08:12彭莹冰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剂科33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缺血性神经功能

彭莹冰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336000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彭莹冰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剂科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2012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ACI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两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S)又名脑梗死,为血液障碍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一种软化坏死病症。目前,针对该病症多采用他汀类药物施以治疗,其中,辛伐他汀(Simvastatin,SVT)使用最为频繁。既往研究结果表明[1],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探讨了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SVT的临床效果,以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ACIS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前往我院接受救治的68例ACIS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于入院之后即行CT检查确诊。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1±5.7)岁。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于入院之后,即行常规基础治疗,主要措施包含: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进行保护脑细胞,改善循环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应用其他类型的调血脂药物。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加服ACIS(商品名:辛伐他汀片,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933,规格:20mg),1次/d,且均于晚餐后口服,剂量为20mg。两组患者均持续药物治疗40d,以观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1)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1%~100%,病残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45%,患者具生活自理能力;(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低于18%,抑或增加18%以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降反而增长18%以上,抑或患者死亡。总有效=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60 1,P=0.030 9。

2.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于药物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检查结果无异常。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CIS为临床常见病症,占据全部脑卒中的3/5左右,由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该病症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且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重症,故而,临床多针对ACIS危险因素给予降压、抗血小板等基础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大量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结果也已经证实[2],对于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予以危险因素干预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平稳其体征。

ACIS的临床具体症状同多方面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分析其原因,同患者脑损害部位、失血程度及合并疾病等存在相关性。一般情况下,病情轻微者,临床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是一些患者也会临床症状表现严重,如:失语及偏瘫等。现阶段,ACIS的临床研究发现[3],引起该病症的病因较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大约有70%的ACIS患者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由此造成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血供不足,加之缺氧由此致使组织软化坏死,引发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内外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由细胞内外脂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因此,治疗ACIS的药物应当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用。

目前临床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且效果肯定,副作用小。其中,尤以SVT应用最为广泛。诸多研究资料表明[4],SVT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降脂效果良好,对于血管及神经具有非调脂依耐性的保护效应,可降低血栓发生率,由此达到降低ACIS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SVT作用机制可能包含以下几点:(1)具降脂功效;(2)对于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可减缓炎症反应;(4)可阻断再灌注损伤。

本文将68例ACI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药物SVT。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效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5]相同。由此可见,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SVT,有效率较高,药物效果显著。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且肝功能未受损伤。提示说明SVT药物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临床安全度较高,药物短期安全性得以印证。但是应当注意,本次肝功能检测开展于药物治疗后,基于时间观察限制,只能证实SVT短期内无明显毒副作用,并非意味着远期毒副反应也并不存在。而未能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实乃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需下次延长观察周期以探讨SVT药物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短期安全度高,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澎,陈传磊.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0-21.

[2]张梅,田英,刘翠平,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TNF-α的变化及辛伐他汀抗炎作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564-1565,1576.

[3]荣钦锋,史鹏,王维和,等.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25-26.

[4]陈泽超.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8):1101-1103.

[5]方晓霞,陈俊,何国厚,等.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96-100.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3-04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59-02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