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5-02-26 08:12刘志青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内科0507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李 磊 刘志青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内科 050700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分析

李磊刘志青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内科0507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与降纤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赛莱乐联合降纤酶治疗,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赛莱乐降纤酶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现阶段,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的中西药物多种多样,未有一种药物能明显减少卒中引起致残与病死。恢复患者脑灌注与降低由于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至关重要[1]。大量研究证明,应用降纤方法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实现对患者脑梗死方面的治疗[2]。本文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由CT与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男38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1±8.5)岁;病程6~24h,平均病程(11.2±3.3)h。其中有24例为一侧基底节区梗死,25例为多发性梗死,7例为小脑梗死;轻型5例,中型25例,重型2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次/d静脉滴注,500ml/次,降纤酶应用以10U、5U和5U作为基本单位,各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选择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赛莱乐治疗,选择200mg配合5%葡萄糖或者500ml的生理盐水,1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而降纤酶的应用以10U、5U和5U作为基本单位,各增加100ml的生理盐水,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进行静脉滴注。以上两组患者治疗都要按照颅内压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当应用20%的甘露醇,用量为125~250ml,每隔8h应用1次,配合脑复康进行静脉滴注,以14d作为1个疗程。患者若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要分别服用相关的药物及时治疗[3]。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类。(1)基本痊愈:经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90%~100%,病残程度在0级。(2)显著进步:经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45%~90%,病残程度在1~3级。(3)进步:经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45%。(4)无变化:经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少小于18%。(5)恶化:经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大于18%以上。(6)死亡。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6%,观察组治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理和生理变化过程十分复杂,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也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4]。降纤酶作用是实现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使血小板的聚集得到有效的控制,使血黏度得到降低,使患者脑血流的状态得到改善。降纤酶可以有效降解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但是,单纯应用降纤酶并不能表现出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5]。

赛莱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抑制A1-肾上肾腺素与A2-肾上肾腺素能受体,使血黏滞度得到降低,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患者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还能提高患者血组织血流[6]。

本文中,选取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赛莱乐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7%,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治疗,使患者脑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脑组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见,临床中联合应用赛莱乐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李飞,陈雪,谷德祥,等.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脑电图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11,21(1):72-74.

[2]邢玉栋.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3(22):28-29.

[3]王大力,赵晓晶,苏民,等.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界值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9(2):136-137.

[4]胡波,丁杨,龚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液黏度及凝血指标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9(3):19-21.

[5]胡玉红,王耀华,罗盛,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8(3):174.

[6]张建忠.降纤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3,11(1):61-62.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3-03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64-0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