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临床效果评估

2015-02-26 08:12杨卫东山西省晋城市荣军康复医院04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杨卫东 山西省晋城市荣军康复医院 048000

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临床效果评估

杨卫东山西省晋城市荣军康复医院0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氨磺必利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培酮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之一,而药物治疗一直被视为其最佳治疗选择[1]。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其治疗药物,为了选择更好的治疗药物,特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取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以阳性症状为主。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使用禁忌证者。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28±2.1)岁,平均病程(4±0.6)个月。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29±3.1)岁,平均病程(5±0.8)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药物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为H20113230,50mg/片。起始口服剂量为50mg/d,逐渐调整至100mg/d,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阳性症状为主者,剂量可为(400~800)mg/d,具体根据病情状况遵医嘱调整。

1.2.2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药物由Janssen Pharmaceutica N.V.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18,30ml/瓶。起始剂量为2次/d,1mg/d。第2天增加为2mg/d。第3天为3mg/d,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病情作调整。每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选择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该量表包括阳性和阴性量表各7项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另加3项评定攻击危险性的补充。评分后,计算PANSS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显效≥60%, 有效30%~59%,无效<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用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如嗜睡、体重增加、心动过速、便秘、泌乳素升高、月经紊乱等发生例数及其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比较(n=4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4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3.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指患者的基本个性的改变,出现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其临床分类存在多样,根据临床表现主导地位可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和末定型分裂症[2]。其神经功能显示,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精神分裂症,可导致患者的认知与共情能力的损害,从而造成其社会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工作以及社交活动等[3]。不良的生活事件、经济水平、病前压力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均可诱导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本文对象主要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者,如患者多有幻觉、妄想、联想散漫、兴奋、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等阳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切需要。

3.2药物治疗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依赖于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可缓解大部分症状。近年来,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众多,但普遍存在较多的副作用或者效果不理想[4]。以往多采用利培酮治疗,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单胺能拮抗剂,它与5-羟色胺能的5-HT2受体和多巴胺的D2受体均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利培酮血浆浓度较高,清除速度较慢。同时,该药物与其他具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性质的药物相似,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5]。在文中,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40.0%。因而,临床紧迫需要一种更为安全、经济的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性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属于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由于副作用较小,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观察中,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效果较好。其具有较好的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同时也可选择性地与边缘系统的D2、D3多巴胺能受体结合,却可不与血清素能受体或其他组胺、胆碱能受体以及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另外,由于氨磺必利的代谢量很小,所以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调整剂量。需要注意的是,氨磺必利的使用应全程、全方位治疗,坚持个性化用药,定期随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结合本文结果,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高达92.5%,显著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仅为7.5%,与利培酮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效果更为优越,安全性高,控制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进东.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40-2842.

[2]曹国兴,古淑敏,程雪.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4,23(11):86-87.

[3]韩刚亚,严冬梅,张新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6):257-259.

[4]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 ,2013,26(1):61-62.

[5]邹凯,刘晓伟,袁菁,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489-490.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1-09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66-03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