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2015-02-26 08:12沈建东付守忠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226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射频栓塞原发性

沈建东 付守忠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 226001

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沈建东付守忠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科226001

摘要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TACE术,观察组TACE治疗术后行保肝支持治疗2~4周,待患者病情稳定、凝血指标正常后进行RFA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组1年生存率93.75%、2年生存率72.92%均高于对照组的66.67%、47.92%(P<0.05)。对照组治疗后45例栓塞后综合症,观察组44例除上述症状外,32例注射时局部有轻微上腹痛,一般能够忍受,术后2~3d消失,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其有效率优于单纯TACE,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起病较隐匿,临床发现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复发率高[1]。进展期肝癌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中,目前首选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射频消融为直径<5cm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RFA有机地结合TACE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疗效[2]。本文应用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有B超、CT、MRI及血清AFP检查结果,部分病例有病理活检结果,临床资料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得到诊断,男66例,女30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0.23±8.23)岁;肝功能分级Child-A级50例,Child-B级40例,Child-C级6例;肿瘤类型:巨块型16例,巨块结节型34例,结节型46例;肿瘤直径2.5~11.4cm,平均(6.23±2.45)cm。将96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肿瘤类型、肿瘤直径等资料在两组之间分布均衡(P>0.05),可相互比较。

1.2方法(1)对照组:实施TACE术,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于腹腔动脉造影证实肿瘤的部位、数目和大小,超选择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化疗药物选用抗代谢类药物,铂类及抗肿瘤抗生素类三联药物,每类药物各选择一种,其中选一种或两种化疗药物以适量糖水或盐水溶解稀释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另一种或两种化疗药物与超液态进口碘化油(5~30m1)混合制成碘油乳化剂栓塞肿瘤滋养血管,碘油乳化剂注入量结合患者肝肾功能情况、病灶大小、沉积情况等综合考虑,最后用适量明胶海绵条或颗粒注入肿瘤血管加强栓塞。(2)观察组:TACE治疗术后行保肝支持治疗2~4周,待患者病情稳定、凝血指标正常后进行,先行肝脏CT或MRI扫描,对碘油沉积不满意区域行RFA治疗,在B超下定位经皮穿刺,RFA针穿中肿瘤后并确定射频针尖超过肿瘤周边部0.5cm,固定好RFA穿刺针,RFA射频为6点恒温(95~120℃,20~30min);术前30min给予镇痛、止血及防感染等处理,患者有焦虑感时应给予镇静处理。

1.3观察指标(1)疗效[3]: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CR+PR。(2)生存情况。(3)并发症。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疗效、生存情况、并发症等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对照组治疗后45例出现肝区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发热及一般性肝功能轻度异常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观察组44例除上述症状外,32例注射时局部有轻微上腹痛,一般能够忍受,术后2~3d消失,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能选择手术切除者不足全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5%,并且术后预后差,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血供来源存在着差异,绝大多数肝癌血供来源于肝动脉,而正常肝组织大部分血液供应来源于门静脉,其肝动脉血供仅为20%~25%,故对肝动脉实施阻断,不仅阻断了肝癌的重要血供,引发癌肿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且不会影响到正常肝组织的血液灌流量[4],TACE利用了肝癌肿瘤动脉的特殊性,把大剂量的抗癌药物、高浓度混悬液输注入肝癌肿瘤组织中,在阻断肝癌血供的同时也起到了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显示其对于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5]。

单一TACE治疗对于部分患者疗效仍不理想,可能与肿瘤多支血供、侧支循环建立和双重血供使动脉栓塞不完全,可能影响栓塞术的效果有关;同时原发性肝癌80%~90%发生在有肝硬化的基础上,多次TACE治疗后能加重患者的肝硬化,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干预。射频消融仪在影像、腹腔镜或开腹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极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通过高频的交变电流,引起组织内离子震荡产热,使局部温度达到100℃左右,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从而使癌组织蛋白发生固化死亡,从而达到使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坏死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对直径5cm以内的肿瘤组织可一次灭活,而且灭活后的肿瘤组织在体内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由于应用离子震荡产热从而避免了局部高温组织炭化造成的热传导障碍,因而作用范围确切[6];其独有的针道烧灼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穿刺针道出血及肿瘤种植等并发症。

在TACE术后结合RFA治疗能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机制为:TACE术后部分肿瘤组织残存时,特别是肿瘤内纤维间隔阻隔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TACE亦可能难以奏效,如在影像导引下行RFA治疗可以直接处理残存的肿瘤组织;RFA治疗不受TACE治疗后肝动脉是否闭塞的限制,可选择性多点多面注射至肿瘤的碘油缺损区及肿瘤残存灶;TACE治疗后有效地减少病变区域血流,有利于增强RFA的热效应,提高安全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两者联合治疗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本文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及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经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其有效率优于单纯TACE,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家开,于淼.肝细胞肝癌的微创介入治疗进展及合理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6):2559-2562.

[2]马新荣,童华喜,曹士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26例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4):2724-2725.

[3]樊嘉,史颖弘.肝癌复发和转移的新理念〔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0,9(1):10-11.

[4]王冠秀,白春辉,赵志华,等.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A):112-113.

[5]张植兰,朱才义.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海南医学,2014,25(12):3969-3970.

[6]李前进.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53例肝癌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87-888.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1-30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781-02

猜你喜欢
射频栓塞原发性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