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5-02-26 08:12李金山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摘除术鼻息肉内窥镜

李金山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 221400

60例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金山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60例(实验组),给予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并与以往单独采用鼻息肉摘除术的60例(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总复发率为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更好地预防术后复发,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开放术临床疗效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中的常见病,是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尤其是前筛区,且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病[1]。其主要表现为鼻塞、呼吸不畅、鼻音过重等,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中耳炎、咽喉炎或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2]。而在临床中,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单独的鼻息肉摘除术只能将疾病引起的诸多症状和体征的病因祛除,却不能完全解除引起鼻息肉发生的原因,以至于术后复发率较高,故一般多与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本文为进一步探讨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60例,给予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鼻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9.82±3.36)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78±2.13)年。同时选取以往我院单独采用鼻息肉摘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9.73±3.1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12±2.37)年。两组患者均通过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均有反复鼻塞、嗅觉减退(消失)、流脓涕等症状,同时,两组患者均无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及变应性疾病史、哮喘史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先患者取30°仰卧位,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后,插入鼻内窥镜以寻找鼻息肉,待确定位置后以息肉钳直接咬除,而对于多发性息肉患者在快速、准确摘除的同时,开放筛窦,以圈套器或钩将后鼻孔息肉祛除。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喷雾治疗,同时,定期对鼻腔进行清理,以保持鼻腔清洁[3]。

1.2.2实验组: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暴露筛泡,再利用筛窦钳将筛泡打开,在避免损伤筛前动脉的情况下,采用动力吸割系统将前组筛窦气房清除,再逐渐向下、后、外三个方向延展,祛除后组筛窦气房,以至将坏死的组织及窦内息肉彻底除掉并直达蝶窦前壁。在进行手术时,筛房需充分开放,以利于彻底清除窦内息肉,同时,保留中鼻甲作为内界,若中鼻甲发生病变,也可部分或全部祛除。术后采用2%丁卡因和1%肾上腺素纱条浸润止血,然后在鼻腔内再以止血海绵和碘仿纱条进行压迫止血,待48~72h后分阶段性将其取出。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喷雾治疗,并于4~5周内,定期对其在鼻内窥镜下将血块、结痂、水肿样肉芽等残余组织及分泌物清理干净,直至组织上皮化[3]。

1.3疗效判定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为参考,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窥镜下窦口开放情况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下窦腔黏膜有水肿或肉芽出现,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内窥镜下窦口狭窄甚至闭塞,脓性分泌物较多。同时,于患者术后1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鼻腔粘连、窦口狭窄、眶内血肿等并发症,并于患者术后3、6、12个月观察其是否存在复发的迹象。

1.4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数据之间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经统计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两组患者3、6、12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经统计显示,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第3、6个月均无复发情况,第12个月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于术后第3个月无复发情况,第6个月复发6例,第12个月复发4例,总复发率为16.67%;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χ2=4.537 0,P<0.05)。

3讨论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呼吸不畅、鼻音过重等,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和体征,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中耳炎、咽喉炎或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其日常工作及生活[2]。而鼻息肉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归类为两点:(1)变态反应:因鼻变态反应致使小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渗出量过大,从而导致鼻黏膜出现水肿,进而在过度水肿的重力下,产生出息肉;(2)慢性炎性反应:鼻内受到脓液长期聚集而产生刺激,致使鼻黏膜出现淋巴回流障碍,小血管通透性升高,进而形成水肿,产生出息肉[5]。以往,鼻息肉主要单独以鼻息肉摘除术治疗,但却不能完全解除引起鼻息肉发生的原因,以至于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故本文主要对患者采取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结合治疗,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总复发率为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众多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5]。以此充分表明,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窦开放术治疗鼻息肉,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能更好的预防术后复发,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赖志华,钟玉红,等.鼻内筛窦开放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8-119.

[2]张志雄.鼻内镜下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附98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44-45.

[3]付全胜.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685-3687.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5]李峰.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49-450.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1-22

中图分类号:R765.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800-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鼻息肉内窥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