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B超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5-02-26 08:12杨晓芳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3423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病理学符合率B超

杨晓芳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 342300

高频B超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杨晓芳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342300

摘要目的:对应用高频B超技术对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84例,在手术前首先采用触诊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采用高频B超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定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乳腺疾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疾病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高频B超技术对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高频B超乳腺疾病诊断

乳腺癌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类疾病的一个主要代表,对罹患乳腺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早期诊断,对该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都有帮助[1]。影像学检查技术是目前临床对乳腺疾病实施鉴别诊断过程中所依赖的一种主要方法,且效果较为理想,从现阶段而言,临床在筛查乳腺疾病时钼靶摄片和B超两种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2]。本次对应用高频B超技术对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84例,在手术前首先采用触诊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采用高频B超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定义为观察组。其中已婚56例,未婚2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1±0.7)岁;已产妇54例,未产妇30例;体重43~78kg,平均体重(54.7±1.4)kg;良性肿瘤疾病49例,恶性肿瘤疾病35例;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2±0.5)个月。上述自然指标观察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采用触诊法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我院现有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病情实施诊断(定义为观察组),首先操作者或助手应该帮助患者在检查期间取平卧位,将双手始终保持向上举起,使双侧乳房能够充分暴露。使用高频探头从患者的双乳12点方向的位置开始进行全面的扫描操作,整个操作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发现肿块和异常的回声的时候,应该以“十”字形交叉的形式实施纵横向的扫描操作。对病灶所处的实际位置、具体大小和形态、边界表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包膜存在与否、内部回声、钙化和液化与否,肿块与皮下脂肪之间的实际位置关系等情况进行判断[3]。

1.3血流分析评判标准Ⅰ级:病灶内没有任何的血流信号存在;Ⅱ级:肿瘤病灶的内部只有少量的信号存在,有1~2处的点状血流存在,且管径水平不足1mm;Ⅲ级:肿块病灶的内部有中量的血流存在,有1条主要的血管,且长度已经完全超过病灶半径,或仅有几条相对较小的血管存在;Ⅳ级:病灶内部有丰富血流分布,血管数量已经达到4条以上,或血管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交通呈现网状的分布状态[4]。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乳腺疾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乳腺疾病检查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2结果

观察组乳腺疾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疾病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频超声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在声抗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差异,形成微小界面并生成图像。组织分辨率水平相对较高,是该项技术的基本特征,且对于一些位于浅表位置的器官的穿透能力相对较强,在检查操作进行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受到腺体类型和厚度所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能够清晰的现实腺体内所存在的异常回声。高频B超检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可以说非常便利,是一种无创且无放射性,短期内可以多次进行的诊断和检查方法,对不同年龄甚至对孕妇进行检查均较为适宜。而且B超能够对致密型乳腺内存在的一些肿块显示,且效果清晰,对扫描发现的肿块位置、具体形态和组织结构特征表现等情况可以有更加直观而准确的反应。此外,该技术对囊性病变的显示也较为清晰,与钼靶摄像技术比较,这是其一项优势[5]。

导致乳腺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和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有些肿块的实际直径相对较小,高频超声技术无法保证能够百分之百的对其有清晰而准确的显示,大多数的小病灶的形态表现较为规则且边界非常清晰,锯齿样的病理学改变还没有形成,因此会使检查的误诊可能性加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乳腺癌疾病患者,会同时合并患有一些乳腺良性病变,在诊断过程中两种病变之间很容易发生混淆。高频B超技术对钙化点只能进行模糊的显示,发现微小钙化、毛刺样的组织结构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检查开始前,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保证患者在接受检查期间双侧乳房都能够充分的暴露出来,这样可以使误诊和漏诊率大幅度降低,且操作过程中可适当改变体位,对双侧腋下的扫描和检查要给予充分重视,要保证做到全面彻底无死角;对超声检查仪器所具备的所有功能要进行充分的利用,想办法增高仪器分辨率水平,不但要利用常规探头所具有的频率、聚焦,三维重建技术在检查过程中也要充分的利用,以保证诊断质量。此外在确定病灶位置时应该尽可能多的应用四象限方法,以对一些形态相对微小的肿块能够进行更好的定位和显示。在对检查中出现的血流信号进行判断的时候,操作者应该特别注意,信号量的多少、动脉血流峰值水平和阻力指数水平的高低,这肿瘤病灶性质的判断有所帮助[6]。

参考文献

[1]万文博,李俊来,王知力,等.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联合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636-640.

[2]黄源,庞轶,王琼,等.高频超声在亚洲女性中筛查乳腺癌准确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1(11):1296.

[3]张琳,林红.绝经前早期乳腺癌中高频超声和钼靶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3):355-357.

[4]曹炎,黄惠兰,肖琪,等.B 超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545-546.

[5]李梅.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47-748.

[6]吴颖猛,梁毅,姜海明,等.乳腺癌MRI 检查与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及乳腺B 超的对比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0(2):232-233.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3-2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826-02

猜你喜欢
病理学符合率B超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写字的尴尬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