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5-02-26 08:07樊智娟张俐玲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九江市332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心梗心肌梗死流程

樊智娟 黄 欢 张俐玲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樊智娟黄欢张俐玲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省九江市3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病人抢救当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病人84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结果:干预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梗病人当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使抢救时间明显缩短,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因为心肌冠状动脉闭塞造成的,心肌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性梗死。其相关症状包括有濒临死亡感觉、胸骨后疼痛以及心衰等,其发病非常突然,进展迅速,进而造成致残、致死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必须要对AMI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使病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1]。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病人84例,对其中42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梗病人84例,所有病人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均符合AMI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干预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44.7±11.3)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46.8±12.9)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给予对比分析。

1.2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例如:临床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正确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吸入氧气以及心电监护等相关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2.1入院之前抢救和转运流程:在接到求救电话以后,在10min以内出发,其临床医师可以采取电话方式向病人亲属了解其当前情况,同时电话指导相关救治措施,例如让病人原地休息、切勿随意搬动病人、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等。另外,临床医师抵达现场以后,要马上对病人采取面罩吸入氧气,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对病人采取输液,使病人疼痛明显缓解。在救治完毕以后马上采取转运,力争以最快速度把病人送到周围医院进行救治。

1.2.2接诊流程:临床医师在120救护车上需要和接诊护理人员获得联系,接诊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另外,如果高度怀疑病人为AMI,在就诊5min内一定要让病人采取绝对卧床休息、吸入氧气、采集血液进行血液常规以及心肌酶学等相关临床检查,尽快确诊AMI。

1.2.3PCI手术之前准备流程:确定诊断AMI之后在病人左下肢建立一个静脉通路作为留置诊断,之后采取碘过敏试验,同时对观察时间给予详细记录,之后采取阿司匹林500mg、氯吡格雷300mg碾碎混合或者嚼服。另外,在右侧腹股沟部位进行备皮,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并叮嘱病人排尿,并做好相关保暖工作。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到初步诊断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以及心电图时间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

2结果

干预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情况对比±s,min)

3讨论

AMI指的是由于冠脉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心肌严重供血不足致心肌坏死。冠状动脉闭塞18min以后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坏死,闭塞3h以后心肌坏死区域将一直扩大到全层的2/3,闭塞6h以后会造成透壁性心肌坏死。在临床医学研究当中把AMI发病以后6h内当作临床救治“黄金时间”。然而,一旦超出这个“黄金时间”,临床救治效果就会明显降低,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病人死亡,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3]。

AMI发病非常突然,病情发展非常迅速,病人初期死亡率非常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证实,AMI死亡病例当中大约有50%的病人在发生AMI 1h以后猝死,其导致死亡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然而,在以往临床急救护理通常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临床护理人员只是单一遵守医嘱采取各项准备工作,缺乏一个明确的护理目标,进而造成护理人员相关专业水平以及能力不同,使病人得到入院之前的救治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然而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以后,急性心梗病人一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以及治疗,可以及时、安全的被转运到附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救治,进而使病人就诊时间明显缩短,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进而使临床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4]。

急性心梗病人初期确诊以及采取相对应的院内救治,可以使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使病死率明显降低。然而,以往临床急诊接诊流程,没有一个指定负责人,分工不明确,临床护理人员只是单一执行医嘱,没有一个规范护理流程以及护理目标,进而使急诊处理时间明显延长。然而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相对应的救治措施以及流程,进而使病人救治时间明显缩短。

现如今,对急性心肌梗死采取PCI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在相关症状出现以后越早采取再灌注治疗,其治愈率就越高。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病人到达以后90min内采取PIC治疗,其院内死亡率只有3%,然而在91~120min、121~150min以及150min以上采取治疗的死亡率分别是41%、56%以及73%。所以,临床手术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能否实施,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以表明,在对AMI进行抢救的过程当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江时森,汪春晖,高运来,等.从急性心肌梗死获得治疗时间的变迁看我国急救系统差距及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0):58-59.

[2]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3]刘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3,34(2):152-153.

[4]姜桂艳,田凤华,赵金艳,等.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3(1):25-26.

[5]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13-14.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2-1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0-2839-02

猜你喜欢
心梗心肌梗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