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游泳竞技实力分析①

2015-02-27 05:42潘晓瑛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6117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游泳队孙杨浙江

潘晓瑛(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四川成都 611741)

浙江省游泳竞技实力分析①

潘晓瑛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611741)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浙江省游泳竞技实力,结论显示:近年来我国游泳项目在世界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力量来自浙江省。浙江运动员获得我国伦敦奥运会80%的金牌,60%的奖牌。获得近两届世锦赛60%的金牌,52%的奖牌。在十二届全运会上浙江游泳实力强大,占据我国游泳半壁江山;重视科研团队、游泳文化建设,打造群众基础,实现体教结合,转专业训练为业余训练;科学选材,提高成才成功率;形成内部竞争机制,培养良性竞争环境;重视训练环境培养,实现“老传—帮—带新”传承策略;开展洋务运动,制定“走出去”发展战略;改进训练理念,提高训练质量等是浙江游泳崛起的主要原因。建议:推行浙江游泳文化建设、选拔人才、业余训练的模式。

关键词:浙江游泳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

1 浙江运动员对我国游泳国际重大赛事的贡献分析

2010年以来,中国游泳在世界重大赛事中取得的骄人成绩,举世瞩目。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队以5金2银7铜共14枚奖牌的成绩荣登金牌榜第二的位置,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再次以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成为排名仅次于头号体育强国美国的游泳强国。2013年巴塞挪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游泳延续辉煌,以5金2银2铜共计9枚奖牌的成绩继续占据奖牌榜第一集团的位置,排名第二,进一步巩固我国游泳强国的地位。(表1),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浙江省游泳竞技水平有很大关系。

表1显示,我国近年来在世界重大游泳赛事上共获得15枚金牌、4枚银牌、12枚铜牌,共计31枚奖牌,而浙江运动员就获得了10 金4银4铜共计18枚奖牌的成绩,金牌数占总金牌的66%,奖牌数占总奖牌数的58%。其中,在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中,我国获得的5枚金牌有4枚(80%),10枚奖牌有6枚(60%)是浙江运动员获得的,显然,浙江游泳已经成为我国游泳的中坚力量。

2 浙江游泳占据我国游泳半壁江山

表2中,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游泳项目共产生38枚金牌、40枚银牌、36枚铜牌,浙江游泳队获得惊人的15枚金牌(占总金牌的40%),略逊于其它22个代表队金牌数的总和,3枚银牌,7枚铜牌,总计25枚奖牌(占总奖牌数的22%),超过排名第二的上海队近10枚金牌,高居金奖牌榜榜首,并有42人次进入前八名,团体总分高达415.5分。从奖牌榜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浙江游泳发展迅速,总体实力强大,已经占据我国游泳的半壁江山。浙江游泳的实力具体表现在:人才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具备可持续性;人才厚度增强;男女项目全面发展以及竞赛各小项的均衡发展。

表1 近年来世界大赛游泳项目中国获得奖牌数以及浙江运动员获得奖牌数对比

表2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游泳项目奖牌榜

3 浙江游泳崛起的原因

3.1重视科研团队

重视科研团队(训、科、医多学科联合攻关)是浙江游泳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浙江省游泳队专门成立了包括运动生理、生化、力学、营养、医疗、心理等多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科研医疗保障团队,科研团队分工明确、分组工作,分别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技术分析、其他训练指标数据采集分析[1]以及运动员的营养保障、医疗后勤服务。并花巨资购入用航天材料制作(防止池水腐蚀设备)的水下影像采集设备,反馈指导运动员训练,防止技术迁移。

科研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确保运动员能在大赛中出成绩,如,针对世锦赛回来短期内上高原训练后参赛调整状态难度大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针对孙杨1500 m自由泳有29次转身,科研团队专门安装专业仪器,研究和改进孙杨的转身技术,通过加大团身幅度,加快团身速度,减少转身时间,改进和优化转身技术后孙杨在伦敦奥运会1500 m决赛上确立了明显的优势;孙杨在国外训练时,多名科研人员全程跟随,每天详细记录孙杨在技术和身体机能方面的各项数据,然后传回杭州进行分析,如果遇见难以解决的问题,还会请全国的同行专家进行研究,争取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2];针对孙杨因为难以忍受的痛疼而心情不佳,影响训练强度时,科研团队专门召开研讨会,请专家会诊,通过中药调理和心理干预的方式,调整孙杨的心态。叶诗文之前一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也通过水下摄影机进行了纠正。特别针对叶诗文在比赛时很喜欢晃动头部影响她的游速的问题(但如果头部不晃动,又很难发力),科研团队对叶诗文每天的训练技术、训练强度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通过科学的手段,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而叶诗文的成绩马上有了大幅的提高。

3.2注重游泳文化建设,打造群众基础

表3 近年来我国游泳重大赛事获得奖牌统计

浙江体育局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并在游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浙江游泳项目奥运会冠军的宣传,游泳项目文化的传播以及长江下游有利的水资源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浙江普通老百姓对游泳项目已经有了很深的认同感。无论自己的孩子能否被教练选中进行专业培训,至少能够通过参加初期的游泳培训可以强身健体和自我保护,这种重在参与的意识几乎是所有浙江家长们的共识。尤其是在杭州,有句话:“是杭州人就必须学会游泳,不会游泳就不是杭州人。”可见游泳文化在浙江的影响力有多大。因而浙江游泳普及程度很高。

任何一项运动选拔顶尖人才都离不开庞大的运动人口,游泳也不例外。以杭州为例,每年盛夏每天有超过10万人次在近300个游泳池(馆)游泳,业余体校每年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在各幼儿园、学校适龄学生中初选游泳苗子3000名左右,利用暑期各类夏令营进行40天初步培训,再从中选出350名有发展潜力的游泳优秀苗子充实到训练队伍中,保证训练规模常年保持在1200人以上。

3.3实现体教结合,转专业训练为业余训练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成材率不高,参加专业训练而耽误了学业,最后未能进入专业队并拿到好成绩,孩子以后生活存在问题。因此,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普遍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发达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机率就越小。有些运动员培养了好几年、边学习边训练的二线队员一个都不肯进入一线专业队,宁愿从此放弃游泳,也不离开所在的重点中学。

而浙江的业余训练模式则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把游泳当作兴趣,既能增强孩子体质,又是一项生存技能,并不把成为专业运动员作为孩子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学游泳一般都是业余时间,不耽误孩子学习,有效解除浙江家长后顾之忧)。

这种“不耽误孩子学习,既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又拓宽了孩子成才道路”的浙江业余游泳训练模式极大的带动了中小学校游泳项目开展。每年暑假家长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将小孩送到游泳馆。游泳人口自然也就不愁了。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叶诗文最初练游泳的经历。以学校体育为根本,提高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将是解决游泳项目、乃至所有体育项目后备人才的根本手段。

3.4科学选材,提高成才的成功率

浙江游泳为什么近年来实力这么强,后备人才有这么多呢?最重要的是浙江省近年来改变了原来的选材模式,不短改近的选材模式为浙江省在培养游泳运动员的培养成本和成功率上大见奇效,而孙杨的教练朱志根也表示,目前不断改进的浙江游泳的选才模式在这届全运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

新的选材模式完全是出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方向考虑,在业余体校之前就开始重视选材的科学性,尤其是对游泳运动员的外在条件,如:身高、身体重心、肩与款宽比、脚手掌面积、臂展等,还要考虑上一代的身体情况,如:孩子父母亲、兄弟姐妹的身材考量等。通过科学的选材,现今浙江游泳队选拔上来的男运动员身高都在1米85以上,身材匀称,后期通过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将能力较快提升。

金牌教练徐国义还透露了浙江游泳选材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教练员选材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不受领导控制,都是一线教练直接对接体校,运动员选进以后,教练员一定要负责到底。如果出现运动员跳槽换教练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和提升[4]。

3.5形成内部竞争机制,培养良性竞争环境

在游泳队里面培养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运动员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浙江队近年来逐渐形成和采用的内部竞争机制策略。过去浙江队主要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通过运动员训练状态信息反馈来掌握队员情况,而现在则采用队内大奖赛制度,即通过队内每个月的大奖赛(月月积分赛,年终统计比较并给于不同额度的经济奖励),让教练员积累跟踪运动员的信息,更有利于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发展区间。这种队内的“大奖赛”也让浙江游泳选手形成了内部的合理竞争机制,让他们受益匪浅。参加女子4 ×100 m混合泳接力的何雨哲说:“别说全运会,就是每次队内训练时,也不敢松懈,因为一松懈就有人超过你。大家都互相较劲,都希望发挥出最佳水平。[5]”本届全运会夺得三枚金牌的选手徐嘉余提到队内比赛也是“心有余悸”,“虽然我每个月都能完成教练制订的目标,但赢队友还是赢得不轻松,有时候还会输掉,被师弟给赶上。”

而在浙江游泳队内部,一名教练都有队员的名额限定,但如果这名教练手下队员能获得全国冠军的话,那么则可以多带队员。这种激励政策令教练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这种良性竞争,让浙江泳军能不断涌现出新鲜血液,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3.6重视训练环境培养,实现“老传-帮—带新”传承策略

实行老传-帮—带新”传承策略也是浙江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传承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对年轻队员的帮助和带动;另一方面是老教练、金牌教练员对年轻教练员的传授与帮助。

浙江队队内老队员,优秀队员往往能在队内起到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并能将好的经验分享给年轻队员、小队员,尤其是在国外训练后,获得好的训练效果或好的启发都会传递给队内其他的运动员,如孙杨和叶诗文到国外训练回来之后,会“尽可能地把一些体会传递给小运动员”。而许多小的年轻队员表示,他们平时跟奥运冠军、全国冠军同池训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这些冠军们的训练方式和态度,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教练之间也有传承。作为浙江游泳队的教练组组长,朱志根会定期给队里的年轻教练讲课,以提高年轻教练的理念和水平。建立善于学习的教练团队,并计划培养更多年轻教练,且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浙江队正在发展的方向。

3.7开展洋务运动,制定“走出去”发展战略

向游泳发达国家学习是中国尤其是浙江游泳队近几年来自我不断提高的发展策略,从2010年开始,浙江队制定“走出去”战略,每年定期派出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到澳大利亚、美国接受当地著名教练的指导。如,孙杨教练朱志根每年有三个周期去澳洲学习,吸收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孙杨等队员也同往澳大利亚训练,吴鹏也多次去美国学习,浙江游泳队有2/3的队员都有去海外特训的经历。孙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朱志根指导带我去澳大利亚训练后,队里就引进了新的训练理念,50%以上的运动员可以接受这个训练计划,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档次,所以大家看到我们的整体实力是平均上升的。[6]”借助游泳水平较高国家的成熟体系和训练方法,来提升水平,成为浙江游泳迅速提高的捷径之一。

3.8改进训练理念,提高训练质量

浙江队引进新的训练理念,这也是浙江运动员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通过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浙江教练员有机会和国外优秀教练员一起训练,学到不少先进理念,再融合自己原有的训练特点,帮助教练深化对游泳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改进原来的训练作风和观念。这个理念的改变,就是从过去的三从一大,转变到训练的精细化,提高每一次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一涛,夏亮,吴杨,等,飞鱼出水——浙江水军崛起[J].浙江画报,2012(9):6-15.

[2]高科技助中国游泳崛起[EB/OL].http://www.fjsen.com/p/ 2012-07/30/content_8950526.htm.

[3]张波,李玲华.中国游泳成绩国际大赛的成绩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6):46-49.

[4]魏梅,崔玉岭,张波.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备战策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3):73-76,84.

[5]袁柏青.我国竞技游泳优势项目动态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2):33-36.

[6]张博.2000—2012年中国游泳队参加国际大赛成绩分析与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13-17.

作者简介:①潘晓瑛(1976,8—),女,汉,四川巴中人,大学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89-03

猜你喜欢
游泳队孙杨浙江
近5届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奖牌分布及成绩特征分析
这两题很难吗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普通高校游泳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去旅行
孙杨夺冠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孙杨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