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策略探究①

2015-02-27 05:42谭翰哲袁琳时殿辉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1003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体育产业国际化

谭翰哲 袁琳 时殿辉(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10032)

广西-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策略探究①

谭翰哲袁琳时殿辉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510032)

摘 要:中国—东盟体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体育人才的支撑,广西作为桥头堡对积极推动体育人才合作培养以适应区域间体育国际化发展具有天生优势。广西应充分利用地缘、体育资源优势,依托“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两个国家级机构资源,快速形成一套极具吸引东盟国家参与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东盟体育一体化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广西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探究

依托现代传媒优势,中国与东盟联办的体育赛事迎来发展的春天,逐渐被人们认知,且个别赛事例如中泰拳王争霸赛、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等有望成为区域内品牌体育赛事。从2001年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开始,十余年合办赛事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得到改善,为区域内体育产业市场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凭借赛事火车头带动作用,区域内体育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喜悦背后发展形式依然不宜乐观,区域体育产业链智力支持出现短缺,体育产业做强做大所需人力资源跟不上产业发展,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因此,合作培养体育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 区域体育人才合作发展面临困境

1.1竞技体育人才—支独大,合作培养不对称

众所周知中国—东盟区域竞技体育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在历届奥运奖牌种类和数量上均鹤立鸡群,表1数据呈现明显差距。

2008年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达到顶峰,金牌数量首次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表1数据对比获知,奖牌成色和数量远远超越东盟十国的总和,中国与东盟竞技体育水平差距出现扩大趋势,过大的差距降低了东盟十国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和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说,东盟参与体育合作的意愿受到中国强大气场压制,对构建体育合作平台产生不利因素。其次,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带动,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对合办体育赛事的精彩性大打折扣,难以吸引媒体的宣传直播,从而导致观众、赞助商的缺席,使赛事经济层面和赛事宣传力度遭到损失和消弱,压抑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兴趣。

1.2体育产业欠发达,合作培养市场动力不足

区域内体育合作形式多种多样,衡量合作效果的重要指标应该落实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纵览世界区域间体育合作,多数是以创办区域赛事联赛为龙头,培育相关产业链为主要合作模式。该种合作模式之所以成功,首先,源于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是要求投入巨大的资金兴建场馆,如不充分利用场馆设施务必造成巨大浪费,联赛的举办部分解决了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凭借体育场馆的基础性,联赛赛事得以定期举行,这些都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场馆运营、运动产品、体育培训、体育文化、体育转播等庞大而又细化的的产业链。例如欧洲冠军联赛、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就已成为区域间体育合作的典范,球队超于运动属性代表了城市和国家形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吸引各路企业携带巨资争相合作,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完全实现自我供血,形成良性发展。

与世界发达的区域体育合作相比较,中国东盟尚处初级阶段,稍具规模的亚洲冠军联赛还停留在运动赛事本身,经济入不敷出,需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吸引外部大量资金注入方能维持运转,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体育产业的培育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到位,通晓区域内各国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习惯、体育体制的人才缺少,导致体育推广不能精准对位,体育互惠互通不顺畅,影响力和关注度难以达到观众、企业的期望。体育产业运作人员更是缺乏,体育的发展需要靠体育产业的壮大来推动,体育产业不做强做大,对体育合作的远景畅想都是徒劳的,都是空中楼阁,缺乏繁荣的基础。

表1 近四届奥运会中国与东盟奖牌对比表

2 发挥广西优势,搭建互信互认的人才合作培养平台

2.1广西体育历史辉煌,利于营造国际化教学环境

广西有着辉煌的体育历史,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0名广西健儿入选中国代表团,为中国代表团夺得4金、2银、6铜,有7人进入前3名获得奖牌。所获得的金牌、奖牌数,均居代表团中的各兄弟省(区)、市之首。1988年,广西又有11名健儿被选入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在此届强手如林的世界大赛中,广西又有一名选手夺得金牌,在省(区)、市贡献度中排名全国第4位。由于在这些重大比赛中,广西运动员成绩卓著,为祖国争得

了荣誉,国家体委先后7次对广西体委给予了奖励。辉煌的经历为广西体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先进的训练、教学手段成为吸引东盟国家合作培养的软实力。广西与东盟近邻,种族具有相似性,以奥运金牌梦想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体育合作,扶持、帮助东盟一些国家实现奥运零的突破,让其在世界竞技体育上留下光辉一笔,将会利于开启体育合作的大门。

2.2地缘优势,利于针对东盟开发国际化课程体系

伴随着世界各国体育信息的高度融合,体育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往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可见,未来社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体育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广泛、要求也日趋提高。那么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培养教育的多元化、国际化乃是大势所趋。[1]

国际化课程教学涉及“教”与“学”这对矛盾体,教的好坏决定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国际化课程课堂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广西与东盟近邻,部分东盟国家的语言与广西地方语言具有同源性,在师资语言的培养上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广西在筛选派遣体育人才前往东盟国家进行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产业的师资援助过程中,实践证明师资交流能力测试较容易过关,这为课程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提供了多元的师资选择。

其次,广西是中国接壤东盟国家中唯一设有体育类院校省份,体育合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合作培养的核心,广西依托中国体育大国各种资源,在国际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拥有丰富、真实的素材,为国际化课程提供了直观的案例内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极大吸引培养对象的学习兴趣。在国际化课程斜街问题上,作为近邻的广西,在与东盟频繁合作过程中,掌握了东盟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第一手资料,为合作培养的课程斜街提供了依据。

再次,国际化课程正向信息化发展,广西体育类院校信息化课程现已成为发展特色,网络课程的建设初具规模,同时,“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两所国家级体育机构落户广西,为体育合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形成多元化合作培养途径。

3 结语

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合作培养关系到区域间体育事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桥头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形成一套吸引东盟国家争相参与合作的培养环境是广西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体育总局把两所国家级体育机构及“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落户广西,也是希望广西在体育信息的采集中发现规律,为中国东盟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胡红洁.中国体育院校课程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学园,2014 (11):69-71.

作者简介:①谭翰哲(1978—),男,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工程。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206-02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体育产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