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分析①

2015-02-27 05:42夏洪涛李林凯李梅云赵健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0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邯郸市邯郸体育设施

夏洪涛 李林凯 李梅云 赵健(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 河北邯郸 056001)

邯郸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分析①

夏洪涛李林凯李梅云赵健
(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01)

摘 要:该文研究方法采用的是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邯郸市区目前的社区体育设施基本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尤其老城区内的体育设施缺乏严重,基本上不能满足人们锻炼需要,同样在新开发的小区体育设施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有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条件。为此,本人拟对冀中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进行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冀中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对改善冀中南地区市区体育设施现状、加快冀中南地区市区群众体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设施社区体育锻炼邯郸

①基金项目: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邯郸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冀中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课题号:HB11TY011。

近几年随着体育健康常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与之相对应的大众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样与大众体育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极度缺乏现状也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内成为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许多城市的新、老社区普遍存在体育设施种类缺乏、设备老旧、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一现状成为当前时期内人民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尽快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切实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绝日益增长大众健身与体育器材严重不总的现实矛盾,已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正是基于上述思想,采用分层分级随机抽样与简单直接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邯郸市区目前的体育设施现状进行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以下几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作为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确定为邯郸市主城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高开区、矿区、工业园区内的生活社区。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的配套与使用情况以及24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共发放460份调查问卷,收回460份,100%的收回率,其中有450份有效问卷,97.83%的有效率。

表1 邯郸市各区公共体育设施现有情况

表2 居民对住宅区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

2.1.1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

调查显示:邯郸市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的只有23.86%,没有配备足额体育设施的有53.37%,没有配备体育设施的为22.77%,而人口密集的老居住区则有更少的体育设施,对人们日益增长的锻炼和健身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调查显示,目前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缺乏,体育场所相随较少,生活社区内健身场所人均使用面积远远到不到国家建设部门的规划要求。因此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以及内容上也呈现单一化,锻炼人数也没有呈现团体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规模化和代表性。因此可见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严重匮乏以及社区普及化薄弱已成为影响邯郸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2.1.2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类型以及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邯郸市内6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差异明显。有表1可以发现,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占有率邯山区优势比较明显,这主要是邯郸市高校主要集中该区,目前包括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内的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资源与体育设施,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三所高校自身的场馆设施尚不能满足教学与训练需要,所以每当社会群众进入校园内部健身时,时常出现因争占场地而引发的一些打架斗殴现象,给当地三所高校的稳定教学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邯郸市区其他各个辖区除矿区和工业园区对比明显,丛台区和复兴区以及高开区差距不到,单从人均数量上来讲,目前邯郸市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丛台区、邯山区。因此对比发现高开区的人均使用率相对较高。在其它体育设施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国家体育彩票或者福利体彩修建的一些健身场所。但是多数因为社区内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规划,造成这些设备布局混乱、维护不当甚至过快损坏等现象明显。同样在部分新建小区内这些设备也因功能性的限制,实用率较低,且缺少专业指导事故率和伤病率时有发生。因此这些设备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逐渐成为社区内的建筑垃圾存在。这些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使用效果已经完全失去了推进大众健身的实际意义。

2.1.3邯郸市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

通过调查发现邯郸市近两年新兴商品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较好,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住宅小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尤其以极大国内知名

房产的大型社区均比较注重社区健身场所的修建,这为入住居民可以就近参加体育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于今后的新型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邯郸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优秀的社区进行宣传与推荐,使居民可以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推进体育锻炼更加容易生活化。

2.1.4邯郸市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邯郸市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很低,表明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如表2)

由此可见只有7.49%的社区居民对所在区域的公共体育设施感到满意,而不满意比例则高达81.81%,在当前时期内这对于人民大众来讲,物质文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2.2邯郸市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

2.2.1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

当前,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是邯郸市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等实际问题。即使在公共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部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并没有发挥它所应有的调节作用,这里面既包括向不对外开放的邯郸市体育场也包括门票奇贵的邯郸市游泳馆、邯钢游泳馆等大象场所。这些公共设施或是成为城市的形象建筑,只有在大型赛事或者重要活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或是成为高档的消费场所。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市民来说,偶尔去去还行,若经常性的则经济压力太大。

2.2.2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

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很多设施器材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主要体现在维护力度不够,一些居民根本无法放心地使用器材,从而使公共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样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既是在一些新建社区中安置的一些功能性较强的专业体育设施,往往因为不懂得怎么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

2.2.3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

因上述原因的影响,造成社区大多数体育项目多为自娱自乐型,很少开展竞技类的活动。条件好的会组织比赛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参加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不过参赛的人只是少数。

2.2.4邯郸市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对人们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要,居民自觉锻炼身体,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多数人视参加体育锻炼为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多彩,看报、读书、看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正是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自我的一种体现。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觉锻炼的意识。年长的爱和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一起到户外空地、公园广场以及社区内锻炼身体。这类人群参加锻炼的比例最高,这与他们平时空余时间多有很大的关系。此外,伴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机能等各方面都在下降低,加大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增加了对体育健身的期望,而且在外经常活动还可以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目前,老年人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不过年轻人则喜欢和朋友一块在收费场馆或单位有体育设施的地方锻炼。由此可见,邯郸市很多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的方式、项目都是对场地器材要求低,有很少花费的,在个人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按个人喜好进行锻炼的。例如在邯郸市龙湖公园广场,夏天晚上的时候总有3~5处跳交谊舞、做有氧操的人。这种锻炼方式简便,只需一个音响设备,有一位动作熟练的人领着,就可以带动一大群人在一起进行锻炼。往往以这种方式进行锻炼的人群要固定一些,因为都是常住居民比较多一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休闲的过路人参与进去。

3 结语

积极投入,科学规划社区健身场所,地方政府切实把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工作加以推动和支持,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监督,强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体育锻炼场地硬性预留,同时加大对样板社区的推广和示范。鼓励相关企业更多地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中来。同时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的相关制度。既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好社区体育的积极性,又要增加社区体育建设在基层部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大力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

社区体育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加大居民对健身常识以及健身器械的普及与使用,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树立社区居民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促进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

协调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资源以及社区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体育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得到提高,科学使用合理维护增长体育设施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

[2]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夏洪涛(1980—),男,讲师,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208-02

猜你喜欢
邯郸市邯郸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落叶语
杜宗朝作品
比亚迪集团扶贫
邯郸在哪里?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