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5-02-27 10:06孟庆芝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研读

孟庆芝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心小学 延边汪清 13321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孟庆芝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中心小学 延边汪清 133216)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有意识地凸现"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加以融合,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要求,就需转变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 更新观念 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有意识地凸现"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加以融合,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要求,就需转变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本次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实践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转变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做为教师的我们,应确立新的教学观,正确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分数的多少,而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习得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更新了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支配自身的教学行为。

二、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爱语文的好似并不多,因此在课堂上不愿意“说”,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越严重,不愿用心地去读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感两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分析来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

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力争使导言,结束语,小结都明晰、富有启发性。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孩子们一听精神振奋,异口同声地回答:“爱”。我接着问:“会玩吗?其实玩也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有一个人,他竟然玩出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他发明了什么吗?”如此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课文学完后,照应导言,我又设计了如下的结束语:“孩子们,玩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了,希望你们都做一个真正会玩儿的人,不但获得乐趣,更能有所收获。”我力争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应要求自己带着一种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就能像我们一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去品味作者的心灵深处。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理解海鸥为老人送行这一部分时,我配上悲情的音乐,用心、用情去引读这一部分,很多孩子都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情与爱所打动,流下了眼泪,在小练笔拓展部分,也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得很好,真的达到了入情入境。

总之,讲究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2.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或问题,如此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自由争辩。例如在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幼稚的问题:在坦克里的人会看见外面吗?什么能把坦克炸掉等等,我都一一耐心地讲解而并非一顿训斥。如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良好!

教师让出讲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像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便可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找骆驼》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填空初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优化动作,理想地完成学习目标。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我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孔子拜师》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我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划”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圈”出这一句中的关键词,“研读”领悟其特别含义,并创设情境进行导读,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

四、切实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各种各样,如教材课文的拓展阅读,召开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办手抄报、收集资料要闻等等。活动主题的确立基于学生的"内需",源于学生的兴趣。

五、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多读书、多运用,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结合语文学习组织一些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研读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基础
古诗教学要注重“研读”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两个关键点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深读文本题尽其用
注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研读”教学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