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边境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2015-02-27 07:47
文化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价值观念边境

刘 晶 王 珊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边境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刘 晶 王 珊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边境文化发展的灵魂,边境文化发展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二者融合交流,互荣共生,和谐发展。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通过塑造边境文化精神,创新边境文化理论,繁荣边境文化活动,健全边境文化制度等有效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边境文化之中。另一方面通过边境文化的发展,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境地区的社会基础,拓展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与载体,提高核心价值观在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境文化;实践路径

中国陆地边界线全长2.2万多公里,与15个国家接壤,涉及到辽、吉、黑、蒙、甘、新、藏、滇、桂9个省区。边境文化复杂多样,可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三大区域。边境文化是指边境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以内地文化为根基,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反映边境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并得到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广泛认同的区域文化。在边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价值理念作为影响文化的核心要素,决定了边境文化发展繁荣的方向。“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1]党的十八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精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概括为“二十四字”,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在边境地区社会发展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注定将成为进一步促进边境文化向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引领边境文化精神塑造

边境文化精神是指边境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文化传统和文化共识。边境文化包含边疆民族文化、域外文化、迁徙文化、农牧文化、抗争文化、宗教文化、神秘文化以及内地主流文化等多重文化因素,具有民族性、杂糅性、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正是如此,边境文化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思想、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往往随着边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处于不断的流变与发展之中,表现出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的文化思潮,多变的价值观念,既有优雅的基因也有劣俗的土壤,既有先进的因素也有落后的影子,既有主导的内容也有干扰的杂音。然而,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提升一种文化精神,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强化文化主流意识[2]。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发展的进程中,边境文化必须理性凝缩边境地区人民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意义,广泛凝聚边境地区社会思想文化共识,剥离一切庸俗化、媚俗化、鄙俗化的文化思想,努力成为推动边境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手段。因此,边境文化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成为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崇德敬业的精神魂魄,成为边境地区各民族充满活力和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

二、引领边境文化理论创新

要激发边境地区文化创造活力,自觉地推动边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调动边境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边境文化本质、文化内容、文化功能、文化生产等文化理论问题的研究,在边境地区社会文化各层面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引领边境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一般来说,文化活动中包含着价值活动,文化活动是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价值观念是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但是,价值都有其客观的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核心价值观念就是价值等级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3],因此,一方面要结合边境文化特点,切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研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崇高性,进而通过平等、协商、对话的方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边境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针对边境文化的地位、作用、性质、内容等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精神导向,努力创造一系列原创性的文化理论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与整合性。

三、引领边境文化心理认同

边境文化形成以后,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会凝结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又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边境文化心理主要是指边境文化传统中,边境地区人民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心理状态。心理认同是指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是把外在的思想观念移入内心并积极外化为自觉行为的不断强化的逻辑过程[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国家、社会、个人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凝炼、提升和弘扬,在边境地区思想文化发展中,均有深厚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基础,但是,只有被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成为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边境文化心理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一致,是提升边境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边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因此,要善于利用边境地区丰富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边境各族人民的喜好与风气、民约与乡规、崇尚与禁忌等风俗习惯之中,消除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拒斥心理,为边境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和真实认同,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坚实根基。在此基础上,通过边疆生产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具体行为,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引领边境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引领边境文化实践发展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5]。那么,任何文化思想理论也都必须经过具体文化实践形式,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转换,也只有在文化实践中文化思想理论才能得以沉淀、检验和发展,否则,任何文化思想理论不管多么正确,其意义和价值都缺乏说服力。边境文化实践是指边疆人民在建设边疆过程中,通过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交流、道德践履等文化活动,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境文化建设,必须真实地反映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和美好愿景。因为,边境地区的人民群众才是边境文化实践的真正主体,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密切关注边境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边境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才能够真正促使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投身于边境文化建设之中,使边境文化焕发生命力、富有创造力和增强凝聚力,才能够真正使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得到精神生活上的实惠,使边境文化成为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

五、引领边境文化制度建设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实践,文化实践要通过制度来规约。边境文化要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制度的价值引导作用。这里说的文化制度不仅仅是指文化艺术的创造、交流、管理等种种规定,还包括对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具有调适功能的文物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家庭制度、社会组织形式、民族风俗和社会禁忌等等。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成果,是引领当代社会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强大武器,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动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根本[6],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在实践中引领边境文化发展,并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必须注重文化制度的设计与构建,以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落实,防止边境地区具体文化制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背离。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软约束”与文化制度规约的“硬措施”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到边境文化具体的政策规定、法律制度、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评价机制和社会管理等诸方面之中,用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样才能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特别是在当前边境文化市场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追逐利益最大化,容易产生文化畸形,必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合理排序利益驱动因素,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边境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家价值取向的基本定位,必然表现出根本性、目标性、恒久性、包容性和超越性特点,具有强大的凝聚人心、振作精神、引领方向等精神感召力,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边境文化发展,就是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边境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融合交流、互荣共生、和谐发展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生活之中,并内化为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一切社会活动的准则,成为促进边境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边境文化的发展,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边境地区的社会基础,进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整体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泥模艺术——鱼翁得利

[1]李伟,潘忠宇.回族伦理文化导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416.

[2]孙洪敏.文化精神是哲学之魂[J].文化学刊,2007,(1):57-64.

[3]王桂兰等著.文化软实力的维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215-218.

[4]操菊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1):53-5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6]李晓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策略及其实践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82-85.

[7]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J].道德与文明,2011,(3):5-8.

【责任编辑:王 崇】

G122

A

1673-7725(2015)03-0190-04

2015-01-28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地域文化环境与社会道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L12CKS016);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slktsz2013-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晶(1979-)女,辽宁锦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价值观念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严阵以待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