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之乡
——嘉荫

2015-02-27 04:04许汉奎
生物进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化石恐龙剖面

许汉奎

恐龙之乡
——嘉荫

许汉奎

图1 嘉荫恐龙地质公园入口

嘉荫是一座只有2万人口的小县城,属伊春市,它位于黑龙江畔,江对岸是俄罗斯。嘉荫离伊春市仅200公里,驱车两个多小时可达。它地处小兴安岭北部低山丘陵的边缘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86%以上,所以是个天然大氧吧!夏天气温一般在18-26摄氏度之间,故也是避暑的好地方和旅游胜地,因这里城不大,却很美,俄罗斯建筑风格处处可见,旅游景点也甚多,如既可乘游艇观赏黑龙江两岸的美丽风光,也可驱车前往素有北方“小九寨沟”之称的茅兰沟(猫狼沟)、嘉荫鄂伦春风情园、乌拉嘎国家矿山(金矿)公园和嘉荫恐龙地质公园游览,尤其是恐龙地质公园的确名不虚传,令人难忘。

一.神川第一龙在嘉荫

我国是恐龙化石分布最广,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恐龙蛋更是名冠全球,所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恐龙王国”。但我国最早发现的恐龙地在哪里?恐大多数人不知。我国最早发现恐龙的地方就在嘉荫。1902年,俄国学者在嘉荫发现了零星的恐龙化石,后又多次到嘉荫采集,那时是满清时期,就是到了民国时期,也没人管,外国人要来就来,就这样终于架装成一具高4.5米、长6米的完整鸭嘴龙骨架,并命名为满洲龙。此珍贵化石现保存在俄罗斯彼得堡国家地质公园处。想到如此重要的化石竟让外国人发现并保存在国外,确实令国人心酸。

古生物学引入中国较晚,直到1935年我国古生物学家才在云南禄丰县找到较多恐龙化石,并架装起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命名为禄丰龙,所以神州第一龙还是满洲龙。令人可喜的是1949年后,我国古生物学家不仅在最初发现满洲龙的龙骨山处发现了极为难得的中生代晚期白垩纪至新生代早期(距今1亿多年至6000多万年前间)较好的地层剖面,并在晚白垩世(距今约8000万年前后)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的地层中发现了更多的恐龙化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化石(蕨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腹足类(螺蛳)、鱼、昆虫、龟鳖类、叶肢介和双壳类等,以及孢子花粉化石,真是琳琅满目。恐龙化石以鸭嘴龙居多,至今已发现10条较完整的骨骼化石,并已先后装架,估计未被发现的还有许多。除此,还有霸王龙、虚骨龙、甲龙等骨骼化石,特别是还发现了甲龙的皮肤化石。众所周知,一般只有坚硬的骨骼才能保存为化石,皮肤属于软体部分,极难形成化石,所以全世界发现的恐龙皮肤化石只有5-6个地点,且都极少,故极其珍贵。另外,还发现了恐龙脚印,脚印属遗迹化石,它比骨骼更难保存,所以世界上发现的足印化石比骨骼化石少的多。从足印化石不仅可以判断它是属于哪类恐龙,还可以推断出当时恐龙的活动情况、生态环境……,故足印已单独成为一门学问——足迹学。

不仅在龙骨山,在离县城近百公里处的乌拉嘎国家矿山(金矿)公园处,随着采矿也发掘出许多恐龙化石,足见在嘉荫的土地下恐龙化石真不少。因在白垩纪晚期这里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植被茂盛,故自然而然形成恐龙活动的天堂。所以2001年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在嘉荫龙骨山建立了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它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二.美丽、壮观的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图2 恐龙地质博物馆

图3 馆内恐龙生态复原图(鸭嘴龙)

图4 馆内鸭嘴龙骨架

图5 雕塑园内的恐龙石雕

图6 石雕近景

图7 梁龙雕塑

此公园已属国家四星级旅游区,总而积0.9平方公里,公园内建有一座恐龙博物馆,一恐龙雕塑园和一处模拟地层剖面及恐龙埋藏地。

1.美丽的恐龙博物馆。举一小县之力建成一座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委实不易,尽管有国家支持,也很难,尤其是建座博物馆。但在嘉荫人的努力下,很快就建成了(见图1)。博物馆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博物馆建的很新颖、别致(见图2),入口走廊两侧,图文并茂地、简略地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地球生物的进化,由寒武-奥陶纪(距今5.42亿年至4.7亿年间)的无脊椎动物世界,进化到志留-泥盆纪(距今4.7亿年至3.5亿年间)的鱼类时代,再进化到石碳-二叠纪(距今3.5亿年至2.5亿年间)的两栖动物时期,再到中生代的恐龙时代(距今2.5亿至6500万年间)、还介绍了恐龙如何从槽齿龙进化而来,恐龙的近亲翼龙、鱼龙等等,直到恐龙如何灭绝,使人们对恐龙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进入了一巨大的圆形展厅,厅顶是蓝天白云,有几只翼龙在飞翔,厅的四周是广袤的大地,到处郁郁葱葱,地上生长着矮小的蕨类植物,以及高大的银杏、松树……各种不同大小和种类的恐龙在摄食、在嬉戏、一派生机盎然(见图3)。由于画的如此逼真,使人们仿佛进入了中生代的恐龙世界中。大厅中央陈列着嘉荫出土的好几具恐龙骨架(见图4),在这些骨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母子鸭嘴龙。出了大厅进入了一长方形展厅,展厅一侧也绘有恐龙及其生态环境,仍绘的很美,展厅的另一侧陈列了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除身体各部分骨骼外,还展出了极为罕见的恐龙爪子,甚至是恐龙的舌骨。除此之外,还展出许许多多的植物化石、孢子花粉化石的放大照片(因为它们实在太小,只有放大上百倍才能看得清),其他化石如腹足类、双壳类等还来不及展出。在展厅的一侧还有一骑自行车看恐龙的设施,小朋友最为喜爱它,因踩着自行车,银幕上的恐龙就会跑起来……有时大人也忍不住上去踩几下。博物馆的出口出还有一只机器霸王龙,人们一摸机关,它就会摇头摆尾地叫起来,似乎是向人们说“再见,下次再来!”,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2.极其壮观的恐龙雕塑园。雕塑园可分两类,一类是全用当地优质的花冈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雕刻的恐龙,它们是按各类恐龙大小雕刻的。恐龙大小在2-3米之内的多用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超过了2-3米者即用2-3块石料拼成。不同种类的恐龙样子、造型、装饰都完全不同,这极为不易。每种恐龙的前面都有一块小的石碑做简明介绍,使人一目了然(见图5-6),全园共有石雕60多座,分布在各处,其数量之多,令人赞叹。另一类是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塑造而成,种类都是些大型的恐龙,如梁龙、霸王龙、大型三角龙等……,它们身上大都是色彩鲜明,栩栩如生(见图7)。特别是一处露天模拟的发掘现场,一只长约二十几米的恐龙骨骼半露出地面,近十几名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正站在两旁,且三三俩俩在议论如何发掘呢!他们与恐龙相比显得那么小,所以这一“现场”给人印象颇深。总之,如此规模的恐龙雕塑园恐世界少见。

3.别具匠心的模拟地层剖面和化石埋藏地。一座高约10米,长约30多米的棕红色模拟的砂岩、粉砂岩剖面屹立在地面上,有两只不全的恐龙骨骼分别镶嵌在“岩石”上,格外醒目(见图8-9)。除此,人们还可从一“岩石”洞口进入,由上往下可以见到两到三层恐龙埋藏层。由于“岩层”内光线较昏暗,加上有恐龙的吼叫声,颇令人感到仿佛进入恐龙的地下世界。这样的模拟地层剖面和埋藏地在世界上恐也罕见。虽然龙骨上有自然的地层剖面,且有较多化石,但由于剖面临近黑龙江,且有些坡度,为了安全和保护剖面,故禁止游人参观。

图8 园内模拟地层剖面和化石埋藏地

图9 模拟地层和化石

三.恐龙之乡——嘉荫

称嘉荫为恐龙之乡一点儿也不为过,因这里不仅恐龙化石较多,且恐龙文化极为盛行,恐龙的身影在这里几乎无处不在,如上街,映入眼帘的就是以恐龙命名的街道,什么“恐龙大道”、“神州龙路”、“满洲龙街”、“鸭嘴龙街”……,街道上每根电线杆上还都有恐龙的标志;出门坐出租车,大部分出租车的车牌上写的也是“恐龙之乡”;恐龙的雕像和雕塑在城里比比皆是,如街上许许多多垃圾桶都采用卡通恐龙的造型,非常可爱(见图10)。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黑龙江防洪堤上的三组雕塑和一组长卷石头雕像,非常引人注目。一组雕塑是在江堤上:一只大的鸭嘴龙正带着4只小的鸭嘴龙在觅食,它们个个形态逼真(见图11);另两组雕塑是在江堤的临江广场上,在广场中央是一大型象征恐龙母子的不锈钢雕塑,雕塑底座为当年田纪云副总理题词的“恐龙之乡”四个大字(见图12);雕塑两侧的两把长椅上赫然分别坐着一人形的鸭嘴龙,它们形态可掬,悠然自得,尾巴还弯在椅子上,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进而与它合影留念(见图13)。

图10 市内所有垃圾桶都采用不同的恐龙卡通造型

一组长卷大规模石质雕像是在江堤的防浪墙上,墙高约1米,墙质为铜肋水泥,墙全长约2000多米。在最繁华的700米江堤处,人们爱在此散步和观江景,码头也在此,在这段防波浪墙上竟然镶嵌着279块石板雕像,每块石板长约2米,宽50公分。石板均采用本地石质细密、坚硬、暗绿色的辉绿岩,雕像的内容如第一块石板前言所写,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恐龙而制作的。内容从古生代寒武纪(距今5亿年前)的三叶虫开始,到中生代恐龙大量出现,一直到新生代(距今6000多万年)的哺乳动物占统治地位为止。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制作之精良恐也是世上未见。(见图14)

世界上产恐龙化石的地方很多,但能像嘉荫人如此喜爱恐龙、关爱恐龙确实未见,所以这里当之无愧是“恐龙之乡”。

图11 一只母鸭嘴龙正带着4只小鸭嘴龙在觅食

图12 象征母子恐龙的不锈钢雕塑

图13 人性化的鸭嘴龙雕塑

图14 黑龙江边大型恐龙发展史石雕(两头是前言和结束语)

猜你喜欢
化石恐龙剖面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三点法定交叉剖面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一种做交叉剖面的新方法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