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素描教学改革与创意思维培养

2015-02-28 01:57沈名杰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物象素描艺术

沈名杰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浅谈设计素描教学改革与创意思维培养

沈名杰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当前艺术类院校的设计素描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静物写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进行单一的客观物象的塑造与表现,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的推进,这一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发展与升级,因此,必须尽快改革传统设计素描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意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模式。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创意思维

素描历来被视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技法之外,也是艺术创意思维﹑艺术理念形成的重要途径。而设计素描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体现自我创造性思维﹑传达设计理念和精神意蕴的重要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说,设计素描是集中体现设计意识,组成设计程序的基本部分。

一、创意思维的含义及重要性

本文中提到的设计素描创作包含很多方面的要素成分,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创意思维的表达。首先,让我们分析下“创意思维”这个词:“创”字包含“创新﹑独创”的意思;而“意”字则是指主观“意念﹑意向”等意思。创意二字各有深意,且互相关联,“创”是“意”的实施手段,“意”是“创”的目标成果。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将内心的主观艺术构想转化为独创性的﹑个性化的素描形式,就是创意思维的表达过程。所以,可以说“创意”是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思维的转变及对创意思维培养的作用

新生刚入校时,一般难以摆脱考前班的应试素描教育的影响,一味追求客观对象的光影关系﹑形体塑造﹑透视关系等因素的表现,无法意识到主观的艺术夸张与创意表达,其作品往往仅限于再现物象外形而创新性不够。在设计素描创作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冲破传统思维的定势,逆向思维,另辟蹊径,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个性张扬的素描作品。艺术工作者都知道,创意思维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发挥联想和想象,是设计的生命。设计素描教学必须发挥开拓学生创意思维空间的作用,创意﹑联想和想象的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搜集各类生活素材,并融入主观想象进行艺术创作的意识与习惯。想象力的开发与联想思维的拓展是同步进行﹑互相影响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存在普遍联系,学生可以从写生的具体静物的某个局部结构再联想到其他局部结构,或者从一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时空联想到另外一个时空……这种联想的空间能随着想象的延伸而不断扩展,甚至能够从眼睛的视觉感知联想到皮肤的触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等感官体验。例如,将一把小提琴和一块衬布摆在一起,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将小提琴的造型﹑衬布的褶皱形状以及空间关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学生可以在视觉层面进行外形的变化与重构,也可以从视觉感官联想到听觉感官,从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节奏﹑音调联想到衬布褶皱造型的节奏﹑韵律变化。通过此类创意思维训练,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以及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师思维的转变和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设计素描作品中传达对自然和社会的个人情感体验和理解,指导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悉心归纳﹑提取﹑精简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新的素描视觉形式,这是一个发挥创意思维,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过程。学生对于外部自然物象的理解是从视觉观察开始的,他们在观察时,通常会倾向于注重事物的外表,比如,对象的颜色﹑外形轮廓以及透视结构等,其实大部分物象的内部结构比它的外形更具代表性。当学生面对一组客观物象的时候,通常会选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观察点和角度,然后就在原地静止进行观察,但是要在相对固定的视点和角度获得对象多方位的﹑多维度的形态结构是很难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对该物象形成明确﹑清晰的视觉印象,进而深入发掘其本质与核心要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仔细﹑反复﹑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并尝试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度解构与剖析。必须引导学生改变普通﹑常规的观察方式,学会深入客观物象内核发掘全新的形象与含义,从而对原本熟视无睹的视觉形象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改革以往的写实要求,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正确观察方法的实质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式,学生眼前的客观物象只是激发创意灵感的客观载体,能启发﹑诱导创意思维的拓展。教师改革原有的注重物象外在形态分析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启发学生对客观物象的原型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深入分析和理解原型外表和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各种特征鲜明的组成元素,这种元素的提炼和累积过程为创意思维﹑联想及想象提供物质依据和基础。教师必须鼓励学生不循常规地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创意思维和想象力集聚更多的情感和精神基础。当物质领域和精神世界的两类要素充分融合,并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将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四、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特点与意义

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的统一。所以,设计素描应同时具有创意的特质和审美的价值。传统的写实静物素描属于具象造型艺术,它有相对固定的审美标准;而设计素描所体现的设计创意思维是前瞻性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审美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这决定了其造型观念更具时代性和新颖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设计的审美期待日益增强,呈现出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人们追求的形式美也以自然美和装饰美为主,自然美是指社会或者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象本身固有的特质,是一种质朴的﹑原生态的﹑未经人工雕琢的﹑稳定的美;装饰美则是经过人为艺术加工或者塑造,运用某种艺术语言把客观物象转化为包含一定装饰美感的作品,即把“自然形”转换为“艺术形”。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在画作中展现装饰美感。为了成功完成这一“转换”过程,学生必须在设计素描课程学习中锻炼两项基本能力:首先是捕捉自然美的能力;其次是作者的审美能力。罗丹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设计素描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准确﹑敏锐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物象深入分析和观察,并发掘其精髓,培养学生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物象中概括﹑提炼美的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判断客观物象的各类美的元素,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汤磊.全攻略教学解析--题典设计素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1).

[2]王中义,许江.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3]王在辅.设计素描教学日记[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8).

J214-4

A

1007-0125(2015)08-0175-02

沈名杰(1978-),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任教师,多年来主要从事美术技法和哲学美学理论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物象素描艺术
初夏素描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素描
纸的艺术
凡·高的早期素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