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2015-02-28 01:57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字幕译者影响

张 玲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张玲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产物,对翻译活动无时不刻进行着操控,这种操控有时是无形的,有时也是显而易见的。翻译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任意而为的个人事件,也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字游戏,它自始至终都是受着各种意识形态影响的行为。本文通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语境及译者个体的意识形态来探讨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意识形态;翻译活动;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语境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与翻译活动

“意识形态”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术语,自马克思提出意识形态学说以来,很多学者都对意识形态问题提出过重要理论。但在此,我们讨论的是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因此,需要例举翻译界认可的定义。关于何为“意识形态”,目前的翻译界比较倾向于接受以下几种说法:一是阿尔都塞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现实存在的境遇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二是伊格尔顿的说法,意识形态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那些方面;三是布朗的说法,意识形态就是泛指许多社会或个人行为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

二、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翻译在转换文化信息的同时给社会注入新的信息,而且还要取决于译入语在社会意识形态下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与社会意识形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社会状况下,所处的文化空间会对翻译造成影响。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的社会形态基本一致。受此影响,翻译界大量翻译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以及苏联的文学作品。《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批符合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便问世了。

除此之外,社会意识形态还在其他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普通读者接触外国文学原著作品的途径相当有限,价格昂贵且时效性较低。如今,网络传播速度之快捷、信息之无偿共享,使普通网民几乎可以同时与专业出版社同时获得一些畅销原著。例如电影《银河护卫队》,刚上映不久,其字幕翻译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名叫“谷大白话”的翻译界大神对其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发表了题为《〈银河护卫队〉的背景知识、字幕勘误以及彩蛋分析》的文章,该文章指出《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错译40处、漏译11处、不准确25处”,认为译者对相关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把电影里的很多笑点翻译没了。引发关注最多的“错译”包括:把外星人口中指代地球的“terra”,翻译成了“特蓝星”等等。但在字幕翻译时,电影工作字幕组要根据官方要求,考虑我们和外国的意识形态差异,使用一些本国化色彩很浓的语言,不仅能贴合交流的实际,更能满足普通大众的口味,实现促进沟通与了解的目的。

三、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也同样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如古代,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活动尽管是皇室行为,但它还是在传播文化,进行国与国间的交流。林纾的翻译让国人对外文小说有了浓厚的兴趣,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翻译活动在中外交流活动中架起了桥梁,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不仅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更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密切交流。

在一定的文化语境和文化空间中,译者会形成一定的文化立场,而这种文化立场对翻译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也尽不相同。红色在中国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喜庆欢乐,是褒义色彩的词语,但译为英语时,此类的红基本不可译为“red”。如:红白喜事(Of happy occasions);开门红(get off to a good start);红豆(love pea);红利(extra dividend);红头文件(official document)等。英语中,“red”被引申为“残忍、灾难、狂热”等,英译时无法找到对等词,例如,catch sb.red handed (当场抓获);red tape(官僚作风)。在中国,龙(dragon)是华夏的图腾,是一种奔腾精神、龙马精神;在英语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因此,文化影响着翻译,翻译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四、译者个体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社会意识形态固然对翻译起着制约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无疑是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意识形态也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译者对于社会现实需求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通过改译传达自己的观念,有的则利用翻译阐明政治宗教观念。总之,译者的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译者对自己和自己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背景都决定了译者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千方百计”这一汉语成语,其汉英词典的对应解释是:in a thousand and one ways;by every possible means;by hook and by crook。但这些对应语并不都适合于各种翻译的具体情况,因此要视不同情况运用。例如:

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毛泽东选集》

At that time we called for surmounting the difficulties by a thousand ways and a hundred devices.

这些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红楼梦》

Their ladyships are doing all they can to find good doctors to diagnose your illness and prescribe medicine.

显然,此处“千方百计”如前例中的对应语就显得很不得体,过于夸张。

翻译作品不单单是译者的了解与体会,还需要进一步将他了解和体会到的东西忠实优雅地表达出来,但这当中会受到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译者的性格、所处的时代、自己的风格等等。最后,译者在表达过程中也各有不同,不仅仅要把握语言间文法不同,还要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译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成了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翻译影响甚是深远。

由此可见,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也对翻译有着深深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以及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都影响着翻译,这些影响是多层面的,不单单决定翻译的主题、形式、表达方式等,更多地体现在对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途径在整体结构和价值取向上的影响。

[1]杜耀文,董静玉,张建英.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12).

[2]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4).

[3]姜秋霞,权晓辉,杨芳.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3.

[4]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孙宁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J].国外外语教学,2004(3).

[6]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7]张艳琴.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2007(6).

H059

A

1007-0125(2015)08-0206-02

猜你喜欢
字幕译者影响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