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2015-02-28 03:01◎尤
现代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贴近性百草园初中语文

◎尤 亚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尤亚

提问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之一。有效的提问对于文本内容的讲述,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提问技巧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提问技巧。

一、提问要保证贴近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贴近性。所谓的贴近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贴近文本。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提问:①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述作者的百草园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绘三味书屋生活的。②作者一共描绘了百草园当中多少种植物,请进行列举。③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作者带来的感受是相同的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就能够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更好地进行文本阅读,充分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第二,贴近生活。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但他们对周边生活中的事物相对来说较为熟知,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问题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表达。例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提问:①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所感受到的春天。②你认为什么动物或植物能够代表春天。③请大家阅读课文,看一下作者笔下的春天和你们描绘的春天的不同之处。在这样的提问之后,学生就能够将自身接触到的生活和文本有效地联系起来,也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问要具备挑战性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当中,师本位的现象尤为严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对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当,经常出现提问“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模式下,学生的回答一直处于敷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于文本当中所讲述的内容不求甚解,仅仅是记住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而这对于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文本的理解、以及修辞的运用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弊的。所以,在当前的提问过程当中,就必须保证问题的挑战性。挑战性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需要依靠学生一定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文本讲述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从同一高度上掉落下来,会一起着地吗?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为了获得答案,就会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地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伽利略可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因为原因相对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整理出答案,并且派出各小组的代表进行解答。在学生代表阐述原因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随后,教师再一次提问:在这篇文章的学习当中同学们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踊跃地发言。在学生将一连串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答之后,其对于文本的理解就会一步步地深化,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且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

三、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正确答案一直以来是传统模式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当前教育发展和广大人民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前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摒弃标签化的正确答案教学,进行开放式的提问。例如,教师在教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文中作者为什么描绘子归鸟,有什么典故,还有哪些诗文中也描绘了子归鸟。‚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一文当中写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其中对于明月的描绘,和本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有何相似之处。ƒ本诗当中采用了明月、杨花、子规等意象,请同学们谈一下对意象的理解,并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简介,对比其它采用相同意象的诗文。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对于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也是一种良好的回顾,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总之,有效提升提问的技巧,对于初中语文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就当前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来说,教师必须要坚持提问的贴近性、挑战性和开放性。

(尤亚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0)

猜你喜欢
贴近性百草园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百草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电视社教节目分析之《健康之路》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