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倒卷 依瓜摸藤——高考诗词鉴赏题解题思路的训练方式

2015-02-28 03:01杨振华
现代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设题标准答案检索

◎杨振华

珍珠倒卷依瓜摸藤——高考诗词鉴赏题解题思路的训练方式

◎杨振华

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诗词鉴赏这一模块,其问题设置的客观性较强,设题有规律可循,解题思路和答题套路基本有定式,如果对解答思路和答题格式有一个明晰的公式化积累,得高分是较容易的。惯常的复习套路是解读诗面、分析题意、领会要义、组织答案、修改定稿,这种路数就是常说的“顺藤摸瓜”,其目的是练就一种解题思路或类题通用公式。按照这种方式训练,其弱点是费时费力,容易丢失答案要点和得分点。为能更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更快捷地积累类题通用解题思路,我们可反“顺藤摸瓜”之道而行之,来个“依瓜理藤”或“按瓜摸藤”,快速积累几套解题思路。这里的“瓜”即标准答案,“藤”即解题思路。其做法是:分解标准答案、检索关键信息、对应落实题目要求、归类演绎通用套路。形成固定套路(公式)后,遇到同类问题就可通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弥补答案不全、遗漏要点的错失,可谓事半功倍。

下面以诗词鉴赏类考题中常见的设题点中的几个种类为例,简单说明“依瓜摸(理)藤”的含义、具体操作程序和实用性。

一、推敲、炼字类

(一)设题方式:①找出诗眼并加以分析;②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③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④简析某某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妙处)等。

(二)示例Ⅰ:《卖花声》<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雁到,应有来书。

“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雁到,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标准答案(亦即“瓜”):①满,有“布满、充满”之意,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③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①新,指今年新来之雁,滞留异地的旧人看着南来的新雁,②不禁感慨又过一年,暗示年复一年,突出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宦海失意、思归不得的愁苦不觉更深一层。

分解、检索标准答案信息:①释义,②手法(化静为动)、情景(画面)及氛围特征,③情绪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依瓜”。

示例Ⅱ:《春近》<王銍>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索莫贫游世,龙钟老破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王銍,宋代诗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曾为枢密院编修,后因忤秦桧意遭贬。

首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标准答案(亦即“瓜”):①“晓”和“春”字。②“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点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还是冬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③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情绪为之一振。

分解、检索标准答案信息:①锁定字面,(或“释义”),②情景(画面)及氛围特征,③情绪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依瓜”。

(三)类题通用公式:释字义(定字面)+析手法(析手法须举例说明)+摹画面(显情景)+出氛围+显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藤”,即解题思路,这个公式化的思路指向明确,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出的答案完整而不缺得分点。当然使用前提是要结合诗题、体裁、背景、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熟悉诗面含义。

二、意象、意境类

(一)设题方式:①某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②某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③请结合诗句分析某某意象的作用,等。

(二)示例Ⅰ: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浆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开头两句描写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标准答案:①用“晓路”、“晨雨”、“江乡”、“落叶”等意象,②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③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①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孤舟既是写环境,也是写事件,写人物,又兼写心情;③作者融情于景,④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情。

分解、检索标准答案信息:①找出意象;②组成场景、分析作用;③说明手法;④表明感情。

示例Ⅱ《龙潭夜坐》<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夜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请结合意象简要分析诗中龙潭夜景象

标准答案:①诗中前三联借助“花香”“夜清”“石林”“茅屋”“明月”“栖鸟”“草露”“松风”等意象,②通过描写夜色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着意描绘了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③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分解、检索标准答案信息:①找出意象;②组成场景、概括景象特征;③表明感情。

(三)类题通用公式:意象(物象、景象)+场景(画面)、效果(或氛围)+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等)+情绪情感。该公式中,由象到景再到氛围和情感的过程,涵括了诗词鉴赏中由意象到意境的提升过程。同样,本公式的使用前提是要立足全诗,把握诗景诗情。

诗词鉴赏的设题类型除上述两类外,还有诸如形象(人物、景物、事物)、情感(思想)类,技巧、手法类,语言风格类等。对这几类问题解题思路和完整答案的形成训练,都可用“依瓜摸藤”的方法快捷地整出一套通用公式,让考生一拿到同类题目,脑海中立马就有明晰的思路,马上就能对号入座,明白该答案有几个板块构成,检索信息是应注意哪些得分点,如何组织语言,怎样灵活做答,这样形成的答案是才完整的,才不会失分。

(杨振华甘肃武威第六中学733000)

猜你喜欢
设题标准答案检索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