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民俗化渗透研究

2015-02-28 03:01王进基
现代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人文

◎王进基

语文教学民俗化渗透研究

◎王进基

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的教学要反映社会的变革,语文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民族传统、风土人情和生活万象等等文化现象,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也是人类灿烂传统文化的光辉写照。语文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教育,以文化为载体,开启和解读文化的无穷奥秘。语文教学离不开民俗文化资源,语文教育的生命植根于生活,民俗文化是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学校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之本。世界各国都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民族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精髓和各地的人文底蕴,展示文化内涵,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有的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有的体现在精神方面。中华民俗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了解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特色,历史源流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民俗文化,能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优秀的民俗文化作品,本身就具有歌颂和倡导真善美的内质,从中发挥出健康向上的文化效应,通过文化社会教化作用,对学校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低级趣味的民俗文化作品,必然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优秀的民俗文化对提升人们的思想、智慧、道德、伦理、审美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文化具有熏陶作用,民俗文化能有效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将人文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学校语文教学合理引入民俗文化资源,能更好地充实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情,人生百态,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民俗文化,能丰富学生知识,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中国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精神渴求、宗教信仰、人文素养、地域特色等,民俗文化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渊源,经过一代代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民俗文化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中国民俗文化记录了几千年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中国民俗文化为后人了解古人留下了历史证据。民俗文化真实反映了56个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明面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二、学校语文教学民俗化的渗透

(一)透过经典篇目教学进行民俗文化渗透

在学校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篇目的内涵往往是通过具有民俗风情的事物来表达的,这些经典篇目传达出的美好的民族情感,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灵。例如《端午的鸭蛋》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着力强调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其中文章对“乐土”和“赵庄看戏”的描绘体现出了浓浓的绍兴的乡土气息。

(二)通过古典诗词进行民俗文化渗透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墨客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它的价值趋向、情感意境,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清明》一文,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此刻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起他的心事。

(三)通过传统节日进行民俗文化渗透

中国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最早的风俗活动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一些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中华民族自然淳朴的优秀美德,清明时的祭祖、中秋时节的赏月、重阳时节的赏菊、大年三十的守岁等等,反映出人们健康的生活情状和心态、美好的理想和人际关系。传统节日对学生的陶冶教育是不可低估的。如“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总之,在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相关民俗文化内容,可以起到激发民族自豪感、扩大视野的作用。同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语文资源开发利用的宝贵“矿藏”。恰当地运用好民俗文化资源,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王进基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73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教学的民俗化探析》,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12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人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