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猜读法的运用与优势

2015-02-28 17:02湖南长沙师范学院赵年秀
新课程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读法学习者文本

◆湖南长沙师范学院 赵年秀

例谈猜读法的运用与优势

◆湖南长沙师范学院 赵年秀

猜读法是一种运用“藏”“问”“连”“推”“揭”等多种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的好方法。猜读法运用恰当,可以充分保障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其阅读兴趣,形成其动脑读书与细读文本的习惯,并有效锻炼其观察、分析、思考生活的能力及创造力。猜读法适用于中小学学生阅读多种文本。教师运用猜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课前要充分与课文及教材编者对话,二是课中要适时补充学生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阅读兴趣;猜读法;创造力

所谓猜读,就是根据已读内容推测未读内容。当前,青少年不阅读现象相当严重;学生读却不动脑、读却不用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教师满堂讲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为改变语文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读的现象,为有效发展青少年之文本阅读兴趣与思考力,笔者提倡运用猜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一、猜读法运用技巧

课堂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运用猜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很多,笔者建议按“藏、问、连、推、揭”5个师生互动步骤操作。

1.藏

“藏”是有选择、有讲究地呈现一部分文字,预留一部分或几部分文字待学生“猜”了之后再呈现。可藏头露尾,也可藏尾露头。

2.问

“问”是在学生读了部分文字后,教师借助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对下文的推测兴味、引导预测内容。问题可以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也可选择学生基于已知文字当场提出的疑问。在这一步骤中,高水平教师的高妙之处在于会针对教学目标设置问题,确保目标,即问题的双向一致性,从而避免因天马行空般的胡想乱猜导致一堂课的无效。

3.连

上文讲的“藏”与“问”是教师运用猜读法时要使用的技巧,“连”则是读者推测时要使用的技巧,即面对问题,读者不要胡乱推测,而是要根据已读内容去推测,要连接、整合已读部分的多个关键信息去预测,从而保证推论的有根据性与合理性。

4.推

“推”也是读者运用猜读法时要使用的技巧,即根据已读部分的多个关键信息演绎、产生新的合理的情节和新的合理的故事。新的情节和新的故事,可长也可短,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合理就好,然后是小组代表在全班宣读自己的作品。

“推”是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步骤。一般的阅读教学往往缺少这一步,从而让语文课变成了死读书的课。发展思维能力,是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任务,语文课也不例外。

5.揭

揭是揭开谜底的关键一步。即顺应学生此时急于求同寻异的心理,呈现被藏起来的部分文本,使学生在比较和反思中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同时,与文本作者进行充分的精神交流和价值的分享,从而达到深度理解并提升创造力。

二、猜读法运用实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二课是《一面五星红旗》,该文共12个自然段。笔者运用猜读法指导该文阅读的全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

把课文分解成1~2段、第3段、4~10段和11~12段4个部分,预备通过多媒体分部分呈现。

2.主要教程

(1)出示1~2段文字,在指导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这两段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国外”“漂流”“傍晚”“变窄”等关键词语,想象一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

(2)出示第3段,在指导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这一段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撞伤”“无影无踪”“迷路”“第三天中午”“国旗系在脖子上”等关键词句,设想接下来在面包店可能发生的故事。

(3)出示第4~10段,在指导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这七段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与“摔倒”等词句,推测接下来故事会出现怎样的转机?

(4)出示第11~12段,在指导学习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这两段之后,组织学生讨论面包店老板为什么态度发生巨大逆转,为什么既送花又自愿付住院费与医药费呢?

三、运用猜读法指导阅读的优势

1.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语文课堂而言,核心对话应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猜读法中,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尤为主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与对话。此对话充分保障了阅读课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充分发挥文本本身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猜读法中,核心对话是学生与经典课文之间的积极对话。此对话充分发挥了文本本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用猜读法读完全文后,学生不仅认识了“摊、奈、凝、竖、拇”这五个生字,掌握了“筏子、摊、无影无踪、无奈、耸、犹豫、凝视、趔趔趄趄、竖起”这九个新词,还会因为发自内心地喜欢课文本身进而自觉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于是“尊重和爱护国旗”的感情不待老师宣讲也会自然而然地萌生。

3.培养阅读兴趣,锻炼理解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为使自己的预测、推论合理合法,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读而是主动、细心地解读给定文本,认真捕捉、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尽可能合理的接续文本,然后推出自己的接续文本经受听众评判。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其观察生活和分析生活的能力、理解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都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发展。

4.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读书用脑的习惯。打开书本后的猜测是用脑的开始,阅读、释疑、解惑和揭秘都是用脑的过程。其次是细读文本的习惯。为使自己的推测合理,学习者须格外关注细节,任何“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都必须禁止,最后细读文本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5.提高语文课的效率

在猜读法运用过程中,学习者在心理上急于了解下文内容是否与猜想的内容一致。当课文的相关接续文字呈现时,其大脑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加快。有时只需扫视几个句子甚至几个词,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甚至产生思想、观念或心灵的猛烈碰撞。显然,猜读法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助于发展读解能力,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并且,在猜读法运用的过程中,学习者将学、思、行有机结合,其听、说、读、写、思五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四、猜读法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1.猜读法的适用群体

猜读法不仅可用于指导小学中年级以上学生阅读,也适用于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譬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三个儿子》,该文共13个自然段,课前教师可将该文分成1~8段、9~11段、12~13段共三个模块。在指导学习1~8段的生字新词并读通读顺这八个段落之后依次抛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互动(当然,一次只提一个问题)。例如,如果你是这3个妈妈的儿子,当看到妈妈们提水的情形时,你会怎么做呢?文中的3个儿子又分别会怎么做呢,为什么?然后再呈现9~12段,让学生自由阅读,最后问“你猜对了吗?”

在某种程度上,高年级使用猜读法的效果更好,因为高年级学生的连接、整合与推论能力更强。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有篇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前,教师将该课文以“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为界分成两个部分。首先,课上,教师先给学生读第一部分内容,话题为“这场官司谁会是真正的赢家呢,请依据课文的关键词句回答。”学生读得比往常更细致,谈得有根有据,观察、分析与推论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然后,教师再将第二部分发给学生,面对第二部分,学生如久旱逢甘霖,为剧情的戏剧性拍案叫绝。这时,教师趁机提出一个更有挑战性的研究性话题,即你认为谁才是这场官司真正的赢家呢,请依据文本和其它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最后,课后,学生都能自觉做大量阅读,第二天课上讨论非常热烈。

2.猜读法的适用文本

猜读法可用于情节性强的记叙性文本,也可用于一切待解读的文本,换言之,猜读法适用于一切文本的阅读。譬如说明性文本,给出写作背景后,让学生去猜测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议论性文本,给出话题出现背景后,让学生去猜测作者的观点、所持的论据或言说秩序等。数、理、化课本的阅读也可以使用猜读法。

3.运用猜读法的注意事项

(1)课前教师要充分与课文及教材编者对话

教师只有在课前与课文充分对话,课堂上才不至于错判错评学生预测的合理性;教师只有在课前与教材编者充分对话,才有可能正确引领课堂对话的方向。

(2)课中教师要适时补充学生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在猜读法运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藏”和“问”,还要适时为学生补充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譬如,在本文所举的《一面五星红旗》教例中,若要学生对“接下来在面包店可能发生的故事”设想得合情合理,教师就得适时补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知识,即“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因为文中主角是一位留学生,他应该具备这方面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2]崔峦,蒯福棣.语文(三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1.

(编辑:刘金华)

赵年秀,中文教授。湖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沙师范学院“小教国培”项目首席专家。 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教育科学规划及省教改课题10余项。主持省高校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建设。出版《新课程视界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语文教师——从新手到反思性实践家》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等个人著作3部,其中《语文教师——从新手到反思性实践家》一书于2012年获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年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对高考作文测评的跨文化比较与思考》等6篇关于语文教育方面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等全文转载。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微时代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能力培养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G623.2

A

1671-0568(2015)34-0004-03

猜你喜欢
读法学习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0”的读法和要领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答案大放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