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015-02-28 02:25毕景芹
河北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毕景芹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 围场 068450)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我院建立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内容包括:烫伤、液体外渗致皮肤组织损伤、压疮、跌倒、医嘱执行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从2013年9月起,我院护理部实施“激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对预防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改进防范措施起到一定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发生的12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125例均符合二级甲等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内容及要求。

1.2 方 法

1.2.1 2012年9月至 2013年 8月上报方法:护理部年初召开护士长会,下达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要求,并发放统一表格,要求各科护士长主动将科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并登记在护士长管理手册上,未限定时限,护理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分析会,由上报科室就本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陈述,大家逐一分析,对是否上报未建立奖惩机制。

1.2.2 2013年 9月至2014年8月上报方法:护理部明确激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实施非处罚、主动上报的管理方式,每上报一例护理不良事件由总护士长奖励科护士长行为积分20分,对于上报内容不符合护理不良事件的不予奖励。上报程序:填写专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内容包括事件经过、原因分析、科室改进措施、护理部反馈意见。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科护士长要积极组织科室人员,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同时,必须在事件发生72h内(为及时)上报护理部。科室留一份备份,以便本组内讨论。分析与改进: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分析记录本。反馈总结:护理部下设安全管理小组,全院共分四组,内科组、外科组、妇儿科组,手术室、ICU、血透室组,由工作安全管理意识较强的护士长任组长,各科室护士长及每科选取一名骨干护士为成员,各小组每月在护理部召开会议之前先将本组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交流整改措施;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各管理组会议,由组长对本组典型案例进行汇报,不公开发生科室及个人,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保证部分信息的隐秘性,护理部针对小组、科室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指导,并给予协调解决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护理部干事还会不定期的到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较少的科室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一旦发现未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

1.2.3 评价指标:将2012年9月至2013年 8月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护理部收到的临床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汇总,从上报例数、及时性、发生种类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实施激励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字均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比较,上报例数显著增加,及时上报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比较n(%)

2.2 两年度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上报种类、数量增加,不良事件原因增加,见表2。

表2 两年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长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激励上报制度是我院在原有要求主动上报,不针对个人,非处罚性上报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主要利用积分制管理。积分制管理是指把积分制度用于对人的管理,以积分来衡量人的自我价值,反映和考核人的综合表现,然后再把各种物资待遇、福利与积分挂钩,并向高分人群倾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此次结果显示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75例,及时上报74例,及时上报率98.67%;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50例,及时上报27例,及时上报率54%,;两年上报例数相比显著增加;上报及时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激励上报制度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各科护士长、护士的积极性,解除了后顾之忧,消除护士担心上报后被批评,被处罚的顾虑,使他们能将自己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汇报,使护理不良事件由被动要求上报,转换为科室积极主动上报;一线科室能够将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缺陷及时、真实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从而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掌握临床科室护理管理状态信息;差错报告的次数预示了安全的程度[2],问题暴露的越及时,越彻底,患者的安全才越有保障[3];通过组间讨论,护理部指导,使类似护理不良事件各科室间能够相互警戒,杜绝了同一类护理不良事件在其他科室再次发生。

3.2 主动发现安全隐患:根据各科室特点成立不同的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对本组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根据科室特点针对性的讨论,讨论及时,临床一线护士作为小组成员,更能了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经过,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各管理组会议,达到资源共享;全院护士长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重视科室安全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和环节,便于护士长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告诉护士及病人,达到与护士、病人共识,护士和病人对高风险因素有了具体的了解,护患相互配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提升薄弱环节管理:两年度相比皮肤组织损伤例数明显增加,新增原因为贴膜过敏、婴幼儿留置针尾端Y型接头处压伤,智障患者烤灯烤伤,自杀患者自伤,物品坠落砸伤;导管脱落呈明显上升原因为脑外伤后遗症烦躁患者、自杀清醒后患者自行拔管;坠床增加原因为担架受力不均致侧翻,手术对接车接触不牢;血标本延迟送检原因为物流传送带故障未及时发现、化验单上试管条码脱落;为此护理部召开各管理组会议制定流程与防范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同类事件发生。

3.4 提升了护理管理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倡导,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通过学习“错误”,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通过医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工作的过程,提升保证病人安全的能力,激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的实施,增强了临床科室护士长、护士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护理部通过对各科室的安全管理动态信息的掌握,及时分析、反馈、指导、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转变护理风险管理理念,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1] 将李,郝建玲,曹洁,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03~705.

[2] 金虹.医疗不良事件:能自愿报告吗[J].医院管理论坛,2006,2:39~41.

[3] 杨莉,郑玲,谷岩梅.护理不良事件分级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4):109.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