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生命活力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5-03-01 10:27江苏淮安市教学研究室223001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向日葵想象力美的

江苏淮安市教学研究室(223001) 胡 静

美术课堂生命活力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淮安市教学研究室(223001) 胡 静

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堂 能力培养 生命活力

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智力结构是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道德力等。“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从更深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认为,小学美术学科课堂生命活力就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真实的艺术形象提高感受力

美术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感知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各门理论学科,而且还需借助于艺术等形式。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的本质。通过美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而可感的,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因此美术教学中应该通过真实的艺术形象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以《向日葵》这一课为例,在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组成部分及其动态这一环节时,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向日葵各部分的形状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向日葵、凡·高的《向日葵》,同时又聆听充满激情的莫扎特的《小夜曲》,最后再播放向日葵迎风舞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向日葵的舞蹈情绪,内心的激情得到充分地迸发,从而感受舞动的线条与火热的情感关系。

二、多姿的色彩倾向培养观察力

在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而美术学习又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如在绘画中,学生需要用眼睛去分析和观察对象的比例、结构、透视、质感、色彩倾向等,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仍以《向日葵》一课为例,老师让学生体验感悟后,再次师生互动欣赏凡·高关于向日葵的不同作品,感受到他的每一朵向日葵都有不同的色彩,像有了生命一样,给欣赏者一种火热、激情、阳光、向上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了这节课的重点。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再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向着阳光、蓝天灿烂绽放的向日葵,对比观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中舞动的花瓣、明亮艳丽的色彩,以及红、橙、黄三大色块相互交融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调动起学生内心火热的情感,感悟向日葵充满激情的生命力。再以《会说话的手》一课为例,每个人的双手都不不同的,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手,猜猜不同双手的主人是谁。其中有罗中立的《父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先出示手的局部,让学生观察猜测,它们的主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年龄、性别、职业等).然后再出示整体图,让学生边观察边认识:《父亲》中的父亲的手,从手中能观察出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父亲;《蒙娜丽莎》中少妇蒙娜丽莎的手,她的微笑被誉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她的手是世界上最美的手。

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和认识能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观察的喜悦,又能激发学生去创造美。这样反复训练,多姿的色彩倾向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图像、色彩、音调等方面的形象识别和形象记忆能力。

三、冲动的审美直觉启发想象力

美术学习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种直觉和想象的培养,不能只靠智育,还要靠美育即对美术的学习来完成,因为美术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以《字的联想》为例:

A.出示汉字“秋”。

师:这是什么字?看到秋,你会联想到什么?蟋蟀、菊花、枫叶……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用它们去装饰“秋”,会让“秋”字更加秋意盎然。

根据学生想象,出示另外两个装饰不同的“秋”。

归纳小结: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可以用联想到的事物代替文字的一个笔画或多个笔画。

B.出示汉字“雨”。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字,你们自己能根据想象对它进行装饰吗?

C.出示汉字“菊”。

师:同学们把“雨”字想象得那么丰富,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个难一点的字(出示装饰字“菊”)。这是什么字?你能解读“菊”的设计创意吗?

归纳小结:字形结合字意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状接近。

师:“菊”是一种什么?

生:是一种花。

师:好!请你们自己来装饰一下“花”这个字好不好?看到“花”你会想到什么?用你想到的事物装饰它。

请个别学生展示创作作品。

D.出示汉字“胖”。

师:刚才我们装饰了一个字,下面请大家看一幅图(出示胖男孩图片)这宝贝长得如何?

生答:胖!(出示汉字“胖”)

师:如果给你这个字,你打算怎样装饰呢?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理解了生活与美术的关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变体美术字作品。再以《会说话的手》为例:引导学生用手形画表演,看谁最有创意。用手形画表演,使学生对手形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让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又丰富情感体验。

以上两案例说明,学生在绘画和表演的过程中利用想象,对记忆中的事物进行补充和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丰富审美经验和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会不断去追求过程的优化,结论的美化,从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高雅的审美情趣净化道德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在抓好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立、学会关心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求知欲极强。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向往自由、叛逆心较强的年龄段,对一切束缚充满反感和抗拒。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尤为重要。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使学生道德力在审美中提升、在审美中净化。受过审美教育的学生,可以很敏捷地看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丑陋东西,正确地加以厌恶。看到美的东西,他们会赞赏,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深处。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呢?如学生在学习美术《会说话的手》时,我们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千手观音》,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人,她们以优美的舞姿告诉大家: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再如,在对名人名画的欣赏体验环节,老师参与分享体验并提问: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对一处风景做上百次的写生吗?如果没有画家毕加索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对法西斯侵略者暴行的无比愤懑抗议,怎么会有震撼全世界、如史诗般悲壮的《格尔尼卡》作品的诞生?老师指导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动着你?在讨论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观点,形成既热烈又愉快、既积极向上又不过分严肃的课堂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值、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将这种思想在美术课上传达给学生,会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精神境界不知不觉地高尚起来,心灵得到净化,精神有更高的追求。

如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美术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只能说有了更大的可能,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培养了各种能力和加速社会化的进程,而且表现在学生对自我的期望、信心和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升,它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生成和积聚。

(特约编辑 熊叠丽)

G623.75

A

1007-9068(2015)06-071

猜你喜欢
向日葵想象力美的
看见你的想象力
向日葵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打开新的想象力
向日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